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10中学生物学)和谐课堂管理,挖掘课堂生成――谈生物实验教学 “生态课堂”的构建

(2014.10中学生物学)和谐课堂管理,挖掘课堂生成――谈生物实验教学 “生态课堂”的构建

来源:客趣旅游网



和谐课堂管理,挖掘课堂生成――谈生物实验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352100)江 钐

摘 要 面对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课堂现状,新课改呼唤“生态课堂”。 要构建充满活力的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的生态课堂,应实施和谐的课堂管理,师生和谐相处,把握好课堂管理的“度”;应关注本

真的课堂生成,巧妙地利用“生成”来充实、延伸课堂,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 生态课堂 课堂管理 课堂生成 和谐
课堂中的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应充分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于科学实验。发展学生的生物科

发挥每个生态因子的作用,体现生态学整体性原理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3.1

实施和谐的课堂管理





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现状
1.1 实验教学理念不到位
学生“按方抓药”模仿操作,缺乏挑战。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轻视对实验环节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受应试教育影响,实验评价单一,导致学生投机取巧,敷衍实验。

1.2 教师出现“实验疲劳”现象
实验课的课堂管理令老师头痛。管得松,学生不自觉,不能有效参与;管太紧,学生按步就搬,学生的尝试欲望受到束缚,则创新思想不足,科学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有的教师认为探究实验耗时、准备烦琐,因而减少或缩短探究时间;有的教师缺少反思和改进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专业素养有待

心理学家罗杰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课堂中的良好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感到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激活大脑,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
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活跃创造思维力。[2]
3.1.1“平等与关怀”是课堂和谐的前提
情感是师生群体中最好的亲和力、凝聚力。与学生之平等地交流与对话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疑,有安全感,有信心。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有的学生试了几次实验,都因虑纸弯曲而没及了层析液,面对对学生实验操作失败产生的心理焦虑,教师给于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和帮助:“参考烧杯的高度来处理虑纸条长度,你会有办法

提高。 的” 。学生动脑思考后将虑纸折成烧杯高度,过长

新课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态课堂”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2 生态课堂的本质及因素
生态课堂”是指应用生态学相关原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实现

的部分被培养皿盖在烧杯外,这样虑纸条不会没及虑液细胞了。学生终于尝试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是学习的共同整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构建师生和谐共生的“生态

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大化,促进师生可持续 课堂”。

发展的一种课堂形式。是一种生态状态下的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交往与互动、开放与生成、和谐与发展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生物因素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前者包括教师的个性、素养、教学行为等,后者包括学生的性格、心理等。生态课堂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教学所的物质环教学内容(信息、文化、组织)的教学境。教师、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而环境是客体因素。课堂各因素之间形成有机

联系,共同维持课堂系统的整体动态“平衡”。


3.1.2度”的把握是课堂管理的基础
面对实验课“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惑,坚持“适度原则”,是管理制胜的一大法宝。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度调控,有效地驾驭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实验的好习惯,明确课堂实验目标,应用导学案,让学生“有备而来”走进实验课堂。否则,就算学生按照教师列好的程序机械的完成了实验,但因缺乏深入的思考,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课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

3

实验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其次,教师应强调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问题,





课堂及其中的人、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独立实验的错误率,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加德纳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



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因此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智能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验小组分工合作,避免实验能力差的学生游离于实验课堂之外,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实验兴趣小组成员在实验课堂中发挥他们的模范引领作用,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还可以引入组间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们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学生的自治比教师一人独管整个班级的效果更好。

再次,适度开放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拓展及创新实验,让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想。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笔者让学生课前小组同学培养洋葱、大蒜、水仙。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带上自己培养的材料做分组探究实验,笔者要求小组实验后分别“说出推荐合适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领悟到不是课本的每句话都是真理,要大胆质疑,并动手实验来验证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从而显露本真的生机。如“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学生对选材还缺乏认识,笔者添加一环节,除实验室已备材料外,每个小组自带实验材料。学生带来了甘蔗、西瓜、桔子、牛奶、豆浆还有一些饮料。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又为课堂生成创造机会。实验探究结果,学生切实体会到如何选材的道理,并经教师引导,发现颜色鉴定类实验一般实验材料应选用无色,避免色素干扰实验结果这一规律。

3.2.2捕捉稍纵即失的生成资源
对梨为材料的还原糖鉴定实验,不同的学生按相同的实验步骤,得到了不完全相同的颜色。学生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砖红色?教师随机应变,提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经点拨学生认为可直

己的质疑。 接加还原糖做,排除材料本身颜色及材料中杂质对

3.1.3 关注与赞美教师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关键 教师的激励行为必须围绕学生的非常基本而又非常被忽视的需要,如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自尊感,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与其他学生同样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和实验成功的

结果的干扰。笔者临时配制了纯葡萄糖溶液做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砖红色对比。课堂生成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验设计需要对比的重要性的认识。

3.2.3生成中引导改善实验
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若按教材说的刀片划小方块再用镊子撕取一小

成就感。 块洋葱表皮,要么撕不下,要么连同叶肉一起撕下

教师对实验操作过程认真,有进步的同学给于及时鼓励,对实验现象成功的学生在全班及时展示其成果,对勇于大胆尝试创新的学生给于欣赏和表扬,这样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热情,给课堂情感状态带来积极地影响。

3.2关注本真的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指教学程中在教育主体的极参与和教学境的极影响下主体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生的是在教育内容的影响下教育主体的[1]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生态课堂中的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在互动中生成,又在生成中互动。

来,对实验不利。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实验得出:把鳞叶由内而外拗断,只连着外表皮,再斜着撕下一大片外表皮,这样取得的洋葱表皮又薄又完整。

3.2.4合理利用“错误”的生成
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有的学生的虑纸条没有剪去两个角,直接实验观察。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该同学思考是否操作错误?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虑纸条剪去两个角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设计了同时剪和不剪两个角的实验操作,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后明白了为什么虑纸条要剪去两个角的道理,又强化训练了实

态课堂从预设追求生成在整个教学程在 验设计能力。

不断的生成中 “动态生成” 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态课堂要努力前学生主体与学内容之的失衡关系化学生主体探求的渴望与取的信心堂上学生在教的引探究得知形成能力是学生主体与学内容之从失衡走向平衡的[1]
3.2.1 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创造机会

新课程改革呼唤“多向互动一动态生成”。教师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运用教学智慧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去挖掘、开发、引申,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巧妙地利用“生成”来充实、延伸课堂,发展学生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

总之,应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和谐共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在动态生成的“生态课堂”中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



习,大胆探究、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大龙.钱爱萍.蔡明新等.课程背景下生态
课堂案例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6):52-56
[2]张智芳.卢叶.浅谈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
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2013(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