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活塞式压缩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活塞式压缩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来源:客趣旅游网



合肥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设计

设 计 题 目 4L-20/8活塞式压缩机设计学 院 名 称
专 业(班 级)
姓 名(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1.1压缩机的分类............................................................31.2压缩机的基本结构........................................................41.3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51.4活塞式压缩机设计的基本原则..............................................51.5活塞式压缩机的应用......................................................5第二章设计计算..........................................................................................................72.1设计参数................................................................72.2计算任务................................................................72.3设计计算................................................................72.3.1 压缩机设计计算......................................................72.3.2皮带传动设计计算...................................................10第三章结构设计........................................................................................................133.1气缸...................................................................133.2气阀...................................................................143.3活塞...................................................................143.4活塞环.................................................................143.5填料...................................................................14参考文献......................................................................................................................15



第一章概述

1.1压缩机的分类[2]

1.1.1按工作原理分类

按工作原理,压缩机可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两大类。

容积式压缩机直接对一可变容积工作腔中的气体进行压缩,使该部分气体的

容积缩小、压力提高,其特点是压缩机具有容积可周期变化的工作腔。容积式压

缩机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反映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关系的气体状态方程。

动力式压缩机首先使气体流动速度提高,即增加气体分子的动能,然后使气

流速度有序降低,使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与此同时气体容积也相应减小,其特点

是压缩机具有驱使气体获得流动速度的叶轮。动力式压缩机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反

映流体静压与动能守恒关系的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

1.1.2按排气压力分类

见表1,按排气压力分类时,压缩机的进气压力为大气压力或小于02MPa

对于进气压力高于02MPa的压缩机,特称为“增压压缩机”

1.1.3按压缩级数分类

在容积式压缩机中,每经过一次工作腔压缩后,气体便进入冷却器中进行一

次冷却,这称为一级。而在动力式压缩机中,往往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叶轮压缩

后,才进人冷却器进行冷却,把每进行一次冷却的数个压缩“级”合称为一个“段”。

单级压缩机——气体仅通过一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

两级压缩机——气体顺次通过两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

多级压缩机一一气体顺次通过多次工作腔或叶轮压缩,相应通过几次便是几

级压缩机。

1.1.4按功率大小分类

压缩机按功率大小分类见表1—2



1.1.5压缩机分类及命名
压缩机按结构或工作特征分类和命名见表1—3

1.2压缩机的基本结构[2]

其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工作腔部分
工作腔部分是直接处理气体的部分,包括汽缸、活塞、气阀等,构成有进、出通道的封闭空间。活塞杆穿出工作腔端板的部位设有填料,用以密封问隙,活塞上设置的活塞环也是起密封作用的。

(2)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包括曲轴、连杆、十字头等,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杆与十字头连接。

(3)机身部分
机身部分是用来支承(或连接)汽缸部分与传动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机身(或称曲轴箱)、中体、中问接筒等,其上还可能安装有其他附属设备。



1.3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膨胀过程
当活塞向左边移动时,缸的容积增大,压力下降,原先残留在气缸中的余气不断膨胀。

2)吸入过程
当压力降到稍小于进气管中的气体压力时,进气管中的气体便推开吸入气阀进入气缸。随着活塞向左移动,气体继续进入缸内,直到活塞移至左边的末端(又称左死点)为止。

3)压缩过程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吸、排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气体在密闭的气缸中被压缩,由于气缸容积逐渐缩小,则压力、温度逐渐升高至气缸内气体压力与排气压力相等。压缩过程一般被看作是等熵过程。

4)排气过程
活塞继续向上移动,致使气缸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排气压力,则排气阀开启,气缸内的气体在活塞的推动下等压排出气缸进入排气管道,直至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此时由于排气阀弹簧力和阀片本身重力的作用,排气阀关闭排气结束。

至此,压缩机完成了一个由膨胀,吸气,压缩和排气四个过程组成的工作循环。此后,活塞又向下运动,重复上述四个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4活塞式压缩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用户提出的排气量、排气压力以及有关使用条件的要求;(2)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压缩机需要大修被迫停车的次数);(3)有良好的运转经济性;
4)有良好的动力平衡性;
5)维护检修方便;
6)尽可能采用新结构;
7)制造工艺性良好;
8)机器尺寸小。

1.5活塞式压缩机的应用

压缩机的用途极为广泛,遍布工农业、交通运输、国防甚至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气体被压缩的目的,大致可区分为如下四类。



1)动力用压缩机
利用压缩空气驱动各种工具和器械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如风镐、风钻、气力扳手、造型机、车辆制动、仪表控制等。纺织工业中利用压缩空气吹送纬线以替代梭子,食品和制药工业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中大型发动机用压缩空气启动,高压空气爆破采煤,鱼雷发射,潜艇沉浮等。这些场合均需用到不同压力的压缩空气,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洁净等优点。

2)化工工艺用压缩机
在化学工业中将气体压力提高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率,并可相应减小设备尺寸,降低工程造价。如化肥生产中的合成氨工艺要使氢气和氮气在15IOOMPa的压力下反应,尿素生产需要在21MPa下使二氧化碳和氨发生化学反应,而由乙烯聚合生产塑料的工艺则需要高达280MPa的工作压力,石油加氢精炼则需要732MPa的压力。

3)制冷和气体分离用压缩机
制冷设备中需要提高制冷剂的压力,以将其冷却成液态,这需要压缩机提供约1512MPa的压力。在气体分离工业(如空分),需要用压缩机先将混合气体 最后利用不同组分沸点差将其提高压力,然后进行冷却和膨胀降温并变成液态,
蒸发分离。

4)气体输送用压缩机
气体输送有管道输送和装瓶输送两种方式。气量大时由管道输送,此时压缩气体的目的是提高气体压力以克服流动过程中的管道阻力,并使较小的管径输送尽可能多的气体,如天然气的管道输送需要11OMPa的压力。气量小时用容器装运,因容器一般体积有限,所以为装运更多的气体,往往将充气压力定得高一些,如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气体转运槽车的运输压力是20MPa,而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气瓶的充装压力是3570MPa



第二章设计计算

2.1设计参数

1)排气量: 有效排气量 21.5m3min

2)进气压力: 0.1MPa
3)排气压力: 0.8MPa
4)轴转速: 400rpm
5)行程: 240mm
6)气缸数: 一级压缩 1
二级压缩 1
7)气缸直径: 一级 420mm
二级 250mm
8)轴功率: ≤ 118kW
9)电机: 功率 130KW
转速 730rpm
额定电压 380V
10)排气温度: ≤ 160℃
11)冷却水量: 4/小时

2.2计算任务

1)对实际排气量,排气温度和功率进行复算。(2)主、从动皮带轮的设计计算。

2.3设计计算

2.3.1压缩机设计计算

(1)结构型式及方案选择

根据总压力比ε8,压缩机的级数取两级比较合适。本设计为固定式压缩机,为了获得较好的运转平稳性,结构型式采用L型,而且Ⅰ、Ⅱ级采用双作用气缸。另外,压缩机采用水冷方式。

2)容积流量(排气量)的计算

1)理论排气量

q

vn

1

q

vn

2

的计算

n——压缩机转速400rpm

1 容积流量的计算



D 1

420

mm

,

D

2

250

mm

,

d 1

d

2

40

mm

,

n

400

rpm

qvn 1

2

4

D 1

2

d 1

2

L

n


4

2

420

2

40

2

240

400

26 . 4 8 0

m 3

/

min

qvn 2

2

4

D 2

2

d

2

2

L

n


4

2

250

2

40

2

240

400

9 . 304

m

3 /

min

2)实际排气量的计算

式中

v

q

v

q

vn

v

vp

T

l

容积效率,v

1

其中

v

容积系数,

v

1

(n

1 )

为相对余隙系数,低压级

0 . 1

,中压级

0 . 11

为名义压力比。

p

压力系数,

p

0 . 950 . 98

T

温度系数,

T

0 . 920 . 98

l

泄露系数,

l

0 . 900 . 98

1

0 . 1

2

0 . 11

n 1

1 . 2

n

2

1 . 25

1

2 . 7

2

2 . 96

1

v1(n1)算得

v10.871 v20.8670.848

p10.980.95 T100.95 l10.95

p20.96 T20.960.98 l200.96

v vpTl 算得

v10.8156 v20.750



q

v

1

q

vn1

v

1

26.43 26.48×0.747=19.781

q

v2

q

vn2

v

2

9.304×0.750=6.978 9 . 720.7987.40

3)各级行程容积

V s

的计算

V


q

v

n 为压缩机转速) 算得


s


nv

V

s 1

26.43 0.066

400

0.0661

V

s

2

9.27
0.023 0.0232

400

3)排气温度计算

m

1







T d

T s

m

m

(

0 . 950 . 99 )

k

式中 m——压缩过程指数,一般压缩过程指数取低压级

中、高压级m=k
注意:压缩终温不能超过160℃

第一级

T

s1

293K

m1

1 . 33

T d

1

T s

11

m

1

第二级

m

1..3-1

293

2.7

1..3

3 74 . 88 K

T

s2

298K

m2

1.4

T d

2

T s

22

m

1


m

1.4

-1


298

2.96

1.4

4 06 . 32

K

133 . 32℃

160℃

4)估算轴功率(≤118KW

N


1

n

( 1


)

p


V


m

j


{[

( 1


)]

m j

1

m

j

1 }


ij


60





j

vj


sj


sj

m

j

1

j



0

j











本设计中,

1

sj

1

0

j

均取为1


1.33




1.33-1






1


400


0.871





N

0.1

0.661


2.7

1 . 33

1


i 1


60







1.33

-

1







43. 17 KW

=43.17KW




1










1.4




1.4

-1




N



400

0.848

0.1

0.023


2.7

1 . 4

1


i

2


60










1.4

-

1






43. 17 KW

=44.66KW

Ni43.17+44.66=87.83KW42. 7844. 0086. 78 KW

取机械效率 m0.94

NzNi/0.949293.47KW﹤118KW.32KW118KW

2.3.2皮带传动设计计算

已知条件:P=130KW

n 1

730

rpm

n

2

400

rpm

(1)求计算功率

P d

k

A

p

k

A

1 . 3

本设计为软起动,连续工作,工作时间≥16h,查表可得

由此可得

(2)由计算功率

P d

P d

1 . 3

130

169

KW

和小带轮转速的型号,选SPC 型窄V 带。

(3)带轮直径计算

1)初选主动轮基准直径

i

n 1

dd

1

400

mm

dd


730

1 . 825

,可计算出从动轮直径



n 2


400


2

dd

2

idd

1

730

mm

2)验算带速

SPC 型窄V 带带速范围

525

m

s




V 1

dd

1

n 1

15 . 29

m /

s

25

m

s

60

1000




(4)确定中心距

a

和带轮基准长度

L d

)

2

1)确定带轮

L

d

基准长度

0 . 7

(

dd

1

dd

2

)

a

0

2 (

dd

1

dd

2

)

a

0

dd

1

dd

2

400

730

1130

L 0

2

a 0


(

2

dd 1

dd

2

)

(

dd

2

dd 1


4

a 0





2

1130


2

1130

7304002

41130

4059mm

L

d

4000mm

2)确定实际中心距a

a

a

0

L

d

L 0




2

0 . 03

L d

可得

1101mm

a

min

a

0 . 015

L

d

以及

a

max

a

a

min

1040

mm

a

max

1220

mm

a

0 . 045

L d

180mm

(5)计算小带轮包角1

1

180

o

dd

2

dd 1

57 . 3 o

a




180

(

730

400 )

57.3

1101




162.81

120

(6)V带根数Z

Z




kk

p

d






L

0.94



(

p

0

l

p

0

)

k

k

查表得式中

k

0.96

k

l

k

1

p

0

20.41KW




p 0

1.60





Z

(

p 0

kk

p

d

p 0


k


l

)





(20.41


169

0.96

0.94

1.60)

1

8.44

Z

9

(7)单根带的预紧

q

0.37kg/m

v

15.29m/s




F 0

500

P d

(

2.5

1)

qv

2


vZ

k

α


15.29

2

500

169

9

2.5

1

0.37


15.29

0.96





1071.55N

(8)轴上的压力

Fz

2

F

sin

1

z


0

2

2

1071.55

9

sin81.4

19071 . 20

N




第三章结构设计

2 L 型空气压缩机

本课程设计所设计的压缩机是如图2所示的L型空气压缩机。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气缸、活塞、吸气阀、排气阀等。

3.1气缸

1)基本结构型式

采用双作用式铸铁气缸,冷却方式为水冷,不采用缸套。

2)气阀在气缸上的布置

要求气阀在气缸上设置的通道截面尽量大,气流阻力小以及安装检修方便。气缸顶部的两个气阀在气缸盖上作轴向布置,底部两个气阀作倾斜布置。

3 气阀在缸盖上的布置

4 气缸壁厚



3)主要尺寸
进气口和出气口直径 Ф140mm
气缸壁厚 L11416mm L21214mm 机身壁厚 工作面 1214mm
非工作面 1012mm
要求壁厚均匀,美观,便于铸造。

3.2气阀

进气阀和排气阀均采用标准件。目前压缩机都使用随管路中气体压力变化而自动启闭的自动阀。本设计采用的是结构较简单,制造容易的环状阀。

5 环状阀 6 填料部件

3.3 活塞

活塞分为桶形活塞、盘形活塞、级差式活塞、隔距环组合式活塞和柱塞等几种。本设计采用的是盘形铸铁活塞,两端壁间按直径大小配加强筋38 条,筋不能与毂部和外壁相联。

3.4 活塞环

要求密封可靠并耐磨,采用铸铁环开切口的结构。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都采用两个活塞环。

3.5 填料

压缩机中的填料多采用自紧式密封。密封圈按结构分为平面和锥形两类,采用金属或非金属作为密封圈的材料。本设计采用铸铁平面式密封圈。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参考文献:

1】吴立言 《机械设计第九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云 《过程流体机械》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朱家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4】刘炀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