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统计学》模拟试题八
《统计学》模拟试卷8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 | )。 | B、循环变动 | C、长期趋势 |
A、季节变动 |
D、不规则变动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
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
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4、两组工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组工人每人加工的零件数为:32,
20,29,26,24,第二组工人每人加工零件数为:30,20,22,
35,25,哪一组工人加工零件的变异程度较大( )
A、第一组 B、第二组 C、相同 D、无法比较
5、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
置率是( | ) | B、变异指标 | C、平均指标 | D、相对指 |
A、总量指标 |
标
6、计算平均速度指标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D、加权算术平均数
7、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在这种条
件下生产总费用如何变化( | ) | D、不能确定 | |
A、增加 | B、减少 | C、无变化 |
8、相关系数r和估计标准误差Sy,在数值上表现的关系是
( | ) | B、r 越大,Sy 越小 C、r=1,Sy=1 | D、Sy 越 |
A、r 越大,Sy 越大 |
大 r越接近1
9、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 )
A、可以避免B、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C、不可避免也不可控制D、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
10、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 )
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 B、基期是变动的 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百分数 | B、千分数 | C、系数或倍数 | D、成数 |
E、复名数
2、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
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
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3、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水平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E、组平均数
5、某地区零售物价(全部商品)1999 年为1998 年的115%,这是
( | ) | B、质量指标指数 |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
A、综合指数 |
E、总指数
三、是非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2、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
的。( )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
分的( )。
4、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6、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
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7、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 | ) | ) |
8、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9、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
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10、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
属于时期数列。( )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 )居于主体地位。
(
2、统计分主必须保持组内的( ),和组与组之间的
)。
3、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用来检查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是由()
和( )两种考核方法。
4、已知某局各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现要计算该局的平均计划完
成程度,其权数应选择( | ) |
5、已知某数列各值的平均数为7,各值平方的平均数为65,则该数列的标准差系数为( )。
6、统计分组是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和
( )。
7、当所有的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85-1.6x上,则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概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六、计算题(40分)
要求:(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2)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35万元,去年7月份工业总产值为300万元。要求计算该厂去年上半年的:
(1)月平均工业总产值;
(2)工业总产值的月平均数增长量(以前年12月份为基期);
(3)平均工人人数;
(4)月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1)计算相关系数,判断其相关程度;
(2)建立以总成本为因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3)计算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
要求:(1)分别按“好中求好”和“坏中求好”准则选择方案。 (2)如果P(S1)=0.3,P(S2)=0.5,P(S3)=0.2,试用决策树方法确定方案。
4、某工厂的锻造零件由3个地区制造,该零件的重要特性是强度,若其质量差异大,对生产将有影响,因此,当不同地区制造的零件强度有
较大差异时,应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下表是从3个地区制造的零件中各随机抽取4个,由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按随机的顺序进行强度实验(破坏性试验)所得的结果。试用方差分析法分析3个地区的零件强度是否有显著差异。若有不同,选择哪个地区的零件为宜。(α=0.05,F0.05(2,9)=4.26,F0.05(1,
七、综合分析题(10分)
试问下列应用的指标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应如何改正。
1、某厂有四个流水作业的车间,一月份第一车间产品合格率为98%,第二车间产品合格率为95%,第三车间产品合格率为92%,第四车间产品合格率为90%,则该厂一月份平均合格率为98%+95%+92%+90%=93.75%。
4
2、某企业一月份总成本支出15000元,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5元,二月份总成本支出25000元,平均单位成本下降为10元,三月份总成本支出45000元,平均单位成本仅8元。则第一季度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仅为11元。(15+10+8=11)3
3、在组织生产高潮中,某厂十姐妹向另一组提出高产优质的挑战竞赛,本月十姐妹小组的
产量超过另一小组一倍,但是在两组废品总量中,该组却占了60%,所以,在产品质量方面,该组显著的落后了。
《统计学》模拟试卷7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 | D、总体 | |
C、品质标志 | |||
A、报告单位 | B、标志值 |
单位
2、总体的差异性是指( )。
A、总体单位在所有标志上表现不相同 B、总体单位在调查标志上的标志表现不尽相同C、总体单位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D、总体单位必须有一个或若干个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3、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 )。 | B、组织方式不同 | C、作用不同 |
A、灵活程度不同 |
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
时,一般是( | ) |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 C.此值归入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
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 )
A、缩小为原来的81.6% 70.7%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B、缩小为原来的50%C、缩小为原来的
7、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估计标准误 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8、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 中,b 表示( )
A、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
B、当y增加一个单
D、当y增加一个单
9、某造纸厂1999 年的产量比98 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
12.9%,则该厂1999 年产品单位成本( | )。 | C、增加12.9% | |
A、减少0.62% | B、减少5.15% |
D、增加1.75%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A、某厂职工年平均工资C、某厂职工平均人数
B、某商店职工平均商品销售额D、某厂职工平均技术等级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具体方法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等距抽样E、非概率抽样
3、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变动情况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 )
A、销售量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总平均价格指数 D、销售额指数 E、个体指数
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相应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相应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
5、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 ) |
3、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
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4、某市人均年生活费用支出是1200元,只同类城市的1.5倍,则这
两项指标分别是强度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 )
5、按最低限额规定的计划指标,其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越小越好,即
低于100%为超额。()
6、当次数分布呈右偏时,存在Me<M0<x。( )
7、如果已知各期的定基增长速度,这时既可用水平法,也可用累计
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 )
8、平均数指数的主要优点在于他们可以利用非全面资料计算出总指
数。( )
9、抽样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都是随机变量。( )
10、学生的学号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0.85,说明两者之间属于
高度相关。( )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便构成了(),
每一居民是( )。
2、统计分布主要包括( )和( )两个要素。
3、反映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指标有可决系数、()
和( )。
4、静态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则是根据
( | )计算的。 |
5、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 )方法,根据
时间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
( )方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2、为什么说分组标志的选定问题是统计分组的基本问题?
六、计算题(共40分)
要求:(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2)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从某村种植的水稻中随机重复抽取440亩进行产量调查,实测结果平均亩产为450公斤,亩产量的标准差为80公斤。
要求:①计算平均亩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②以95.45%的概率估计全村平均亩产量。
③如果对另一村的水稻亩产量进行抽样调查,并且要求抽样极限误差
不超过10公斤,概率度为2,亩产量的标准差为80公斤,问应抽取多少亩进行调查。
2、某文化用品公司2000年第1、2季度商品销售额及储存额资料如下:
表1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计算文教用品及运动器械门市部第1、2季度的
商品流转速度及整个公司第1、2 季度的商品流转速度。(商品流转速度= 销售额/平均储存额)。并进行如下分析: |
(1)各个门市部商品流转速度的技术程度及由于加速商品流转所增加的销售额;
(2)整个公司商品流转速度的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及各自带来的销售额的增加额。
3、利率上升的概率估计为0.8,如果利率上升,股票价格指数性下跌的概率估计为0.9。如果利率不上升,股票价格指数仍然下跌的概率为0.4。问股票价格指数下跌的概率是多少?
七、综合分析题(10分)
下面动态分析指标的应用,有哪些不恰当,为什么?应该如何改正?
(1)某工厂1月份实际完成产值5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2月份实际产值61.2万元,超额完成2%;3月份实际产值83.2万元,超额完成4%,则第一季度平均超计划完成2%(0+2%+4%=2%)
。3 (2)某校学生人数逐年有所增加,1998年比1997年增加8%,1999年比1998年增加15%,2000年比1999年增加18%,三年来学生人数总共
增加41%(8%+15%+18%=41%)。
(3)某工厂生产212型蘑菇罐头的废品率逐月下降;1月份生产125,000罐,废品率为
2.4‰;2月份生产138,000罐,废品率为2.2‰;3月份生产112,000罐,废品率为2.0‰;,
2.4+2.2+2.0第一季度平均废品率为2.2‰(=2.2‰)。3
(4)某工厂1月份平均工人数190人;2月份平均工人数215人;3月份平均工人数220人;4月份平均工人数230人,所以第一季度平均工人数为215人190230+215+220+=215人)(。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