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王彦收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大赛中频繁披金挂银,高校体育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重理论知识轻人文知识;重体育训练轻精神培养。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论文对中外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对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外高校 体育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 比较分析和建议 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义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达到培养合格造就优秀体育教育人才的目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法和育人理念,对组成人才培养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流程的一种基本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科学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体育教育人才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作用。 (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类
关于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许多分类标准,对此认识也存在着很大不同和差异,因而模式也不尽相同,有许多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类 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外比较 (一)全面发展模式和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现在世界上人才培养模式大约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以美国为样板的“通才教育”样式,另一种就是以俄罗斯(前苏联)为样板的“专才教育”样板,上述样板都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以美国为样板的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思想在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以市场发展、学校需要及教师的全面素质形成为追求目标,实际就是一种教师人才的全面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宽口径通识模式和技能为主模式的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一般是以社会及学校需要为办学宗旨,推行宽口径通识模式,重视体育教育人才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社会学、人文学等方面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方面的理论课程所占比重高于专业课。一方面。人文精神的强化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及学校提高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前进、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狠抓内部管理和控制,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情人文精神教育。弱化或者不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都难以得到保证。 三、缩小与国外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差距的建议 (一)学习借鉴国外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成果
在当今世界,没有那个国家能够“闭关锁国独善其身”,这是因为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高度融为一体。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一个重要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高校要对国外已经成熟的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吸收消化,借鉴其好的做法,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水平。 (二)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资源高度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十分喜人,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高校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或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问题,需要随时根据形势变化,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改变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困难很大任务还很重,需要各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合力和锐意进取。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本文仅局限于对理论的探讨,未能够进行全面实际的调研和长时间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方面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改进和完善。希望论文的研究和探讨对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所帮助和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拥军.关于国内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和思考[J].李拥军.2014(11):185. [2] 毛丽红,彭勇,康春兰.基础教育改革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80-8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上官一琳.中美竞技体育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