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1991年经河北省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

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洲七县。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辖3厅10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改为宣化省。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省会设在宣化。1946年1月设宣化市。1948年12月第二次。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

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

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诸如:

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深得地方学子拥戴。

马 信:1917年生于宣化城内,1936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谷凤翔:龙关人,宣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党部秘书长,监察,司法行政。现为察哈尔同乡会理事。

筱桂挑:女,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宣化晋剧团团长,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严于治艺,造脂深沉,多次受到周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73年去世。 四、灿烂文化

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宣化历史悠久,遗存在地上、地下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在,宣化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库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100余件。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的宏伟建筑。面宽三跨间,外观三层,楼高7米,建在高8米的墩台上。墩台下的十字券洞与宣化城四门通衢,与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的500年前的铁轮车辙依稀可见。楼体造型别致新颖,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上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高2.5米,重万斤,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声40里。楼的东、西、北三面悬挂《耸峙岩疆》、《震靖边氛》、《声通天籁》木制匾。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曾向全世界做过介绍。1984年大修后的清远楼,青砖碧瓦,玲珑剔透,格外引人注目,已成为古城一大重要文物景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北距清远楼200米。建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系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面宽五跨间,楼高二层15米。建在8米高的墩台上。二层檐下有两块匾额。南曰《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故名。北曰《神京屏翰》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书,由直

隶总督那苏图刊悬。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鼓高2.2米,面径1.4米。廊下立有4幢石碑,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极楼:又名著耕楼,昌平门楼。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于宣化城墙之上。为城防建筑。楼高14米。楼体二层,墩台9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两楼成一轴线。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为全国少有明城之一。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始建于秦明,位于宣化北部与崇礼县为界,经人头山由张家口入境,境内长52公里。在永乐至万历年间重修加固。因这段古长城位于明长城之北,故又称\"二道边\"。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位于宣化城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其中含有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为举世公认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是研究地层变动、构造和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点地区,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寺:位于宣化柏化寺村西,小环山坡下,有原山凿就的多宝佛塔一座,通高12米,上刻石佛数十;石窟三个,内凿大小石佛300个余尊,兴建年代不详。但《宣化县志》记载,明龙庆元年(公元1567年)大修,清代又建龙王殿、三宫殿及禅房等。山上林木丛葱郁,风景优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五龙壁:在宣化师范学校(原弥陀寺)内,全高4.5米,宽4米,中间是飞腾于云涛雾海中的五条砖雕巨龙。上檐雕五踩仿木斗拱,下刻飞禽走兽,两边是奇花异草。为清初雕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该塔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塔身高14米。为五级8面。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据考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在日本佛教界颇有影响。近几年来多有日僧前来朝拜。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是一座两柱单孔歇山布瓦建筑。牌坊上方雕有五层九踩斗拱。斗拱下的匾板上刻有《古上谷郡》4个楷书大字。字体雄浑有力。刀工精湛道劲。相传为清宣化知府方观承所书。牌坊建筑纤巧玲珑,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原为省级重点文物,可惜毁于\"\"。现在重新规划设计,正待恢复建筑。

察哈尔省民主旧址: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始建于1930年,院落为中西结合的三进四合院。1943年日伪宣化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宣化首次,全国第一个省级民主在这里诞生,为省府办公驻地。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侧百米处。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具有典型的明初建筑艺术特点,为宣化地区唯一庑殿顶式建筑。顶部为黄色琉璃瓦。建筑面积为388平方米。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下八里村北。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壁画。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堂,在辽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另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玄空寺、清真寺、天主教徒会堂等一批古代建筑和遗址,也有待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双保护、开发、利用,使历史文化重放异彩。 一座军事重镇的角色转换

出张家口南行30公里,到古城宣化。这座历史上的军事重镇,有\"京西第一府\"之誉。厚厚的城墙、巍峨的钟楼鼓楼和宽阔繁华的步行街交相辉映,古色古香的城市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宣化是万里长城上一个古老的城池,历史相当久远。一般的说法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分36郡,宣化据其一,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是宣化的别名。

被群山环抱的宣化距坝上高原50公里,距北京八达岭120公里,占据了北控大漠、南拱京师的战略要地。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宣化的防御作用。明代,宣府镇为北部防线\"九镇\"之中最大最坚固的重镇,边长6里13步,周长24里,比当时的西安、太原都大。城防设施完备,城门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壕堑、护城河、吊桥等。整个城池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微版。当时,宣化驻军最多时达到15万人。戚继光幕下文人徐文长有歌:\"宣府教场天下闻,个个峰峦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剑戟拥将军。\" 多少年了,古城宣化早已丧失了它作为军镇的作用,但这座古城却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滋养和浸润着这里的人民。同时,它也留给当地一个思考:宣化应该怎么发展?宣化古城的角色应该怎么转换?

当宣化也像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时候,却忽视了另一种资源的利用。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古城,却很难见到外地来的旅游者,旅游收入更是微乎其微。 如果我们开列一张古城宣化的文物旅游资源清单,它将是一个很长的单子:

上世纪70年代在宣化下八里辽墓中发现的张氏家族墓群,绘于张世卿墓顶部的天文星座图,融会了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和西方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记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瑰宝,并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日本佛教宗师日莲的六大弟子之一的日持上人于公元1294年西渡中国传播佛法,并在宣化圆寂。这是可与唐代鉴真东渡相媲美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乾隆皇帝题写\"神京屏翰\"的镇朔楼、素有\"第二黄鹤楼\"之誉的清远楼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位于城南的拱极楼至今保存完好......

据统计,宣化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墙、古建筑、古庙宇、古街道、古民居等文物遗址近百处。

无需再开列下去。这座古城历史之厚重、资源之丰富,是多少城市梦寐以求的,而他们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不久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与丽水市青田县因为名人刘伯温争得热火朝天。近年来,文成县先后以刘伯温名号注册商标并开发出\"伯温古剑\"、\"伯温家酒\"、\"伯温家菜\"等特色产品,效益也显而易见,\"刘伯温\"每年为文成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而青田将刘基文化直接作用于经济行为的仅刘伯温读书处石门洞一个景点,产生的

经济收入就有100多万元。这种争夺历史名人资源的现象,表面上是\"文化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文化背后的经济利益的博弈。

宣化有如此多的文化资源,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根本无需去与别人争,更无需像许多地方无中生有地建仿古建筑,造人文景观。有位专家说得好:\"把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借名人、名牌效应促经济发展,把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资产,就是一个好思路。\" 据悉,现在宣化已提出要\"文化兴区\",并且要打造\"京西第一府\"这张品牌,这实在是件可喜的事。

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张家口市辖区。宣化地处华北平原边缘、燕山山脉盆地之中,是历经汉、唐、辽、金、元、明诸朝的塞外军事重镇。元为宣德府辖制。明洪武年间在此设宣府,为\"长城九镇\"中城池最大最坚固的。现在城体虽破坏严重,但从其残存的土垣处仍可遥想昔日古城之雄风。宣化城的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影,城市中轴线上的钟鼓二楼一直作为地标,见证着宣化城的历史变迁。 ■推荐理由

宣化是一个看似平淡却底蕴深藏的城市。从宣化大街上放眼望去,宽敞的马路,林立的高楼,热闹的商铺,飞驰而过的私家车,俨然一派现代都市的繁华。而漫步其间,你又会发现它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古韵:绵延数里残存的古城墙;新步行街向北延伸的钟鼓二楼;马路旁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教育学院里栩栩如生的五龙壁;隐于下八里村的辽代壁画墓群;还有地下值得探究的四通八达的防空洞。只是,历史遗迹在变迁中消逝得太多,让人一路追寻一路叹惋。

从城楼上往外望,能看到藏身于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内的城墙西北角和城市主干道。

此楼给人的感觉如《宣府镇志》所述\"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 钟鼓楼

鼓楼外的世俗生活,格局很像北京。 鼓楼前玩滚轴溜冰的人。 雕梁画栋下的新式楼盘。 物事人城

钟楼券洞里,青石板上经年留下的车辙印。 古老的长廊与现代的街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察哈尔省民主旧址里的工作人员。 街角一只面目全非的石狮。 清晨,城市雕塑前的环卫工人。 天主教堂高耸的双塔。

辽代墓顶的天文图,莲花苍穹上绘有星宿及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墓室墙壁上还有精美壁画。

钟楼背面乾隆题写的\"神京屏翰\"。 ■淘色

对于这座城市,我们撇开繁华只访古 古城是按北京城的格局建的 乘K43次出北京站向西北方向,宣化是第三站。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内一直座无虚席、空气憋闷,到了宣化站时更是你来我往人流拥挤。与人流不相称的是,宣化火车站的过道狭窄、阴暗,赶着人群迅速逃离。

从火车站到宣化城的繁华地带---新步行街有十多分钟车程。大青砖铺成的街道看上去比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更宽阔,繁华的气氛也一样。到宣化时已是下午3:00多,早饿了,前来接站的朋友不无担心地说,这里的餐馆中午过了点就没得吃了。朋友一路念叨宣化自古以

来就是\"北方军事重镇\"、有\"京西第一府\"之誉,其古城就是按北京城的格局建的。于是我们决定撇开繁华就访古。 钟鼓二楼撑起古城风骨

钟鼓二楼处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南北前后相距约200米。与延伸向南的新步行街的繁华不同,鼓楼向北至钟楼的这一段,热闹中仍然保留着它的古朴气质。从马路两旁尚存的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各种特色小吃摊档,以及附近亭园古槐下悠闲的人们可以感受到老城气息。当然,钟鼓二楼为这种气氛奠定了基调。

钟楼名清远楼,始建于明代,登楼可览宣化全景,近看梁枋斗拱结实小巧,重檐斗角华丽明艳。二楼悬挂一口大钟,钟上铸有\"宣府镇城钟\"字样,据说重击时声传四十余里。同为明代建筑的鼓楼,由于当时镇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因此得名\"镇朔\"楼。鼓楼上的大鼓是复制的,倒是擎天支柱令人感叹。鼓楼一层的图片资料显示了宣化城内曾有的72座庙宇、72座桥、72座牌坊、古城墙,宣化人自称:如果保存得好,宣化绝不逊于平遥古城。语气中,有骄傲,但更多的是失落! 宣化古城到底有多古

宣化地处蒙古高原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明代,它是长城九镇中城池最大最坚固的。夯土城墙外加青砖包砌。当时驻军也相当多。据《宣府镇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宣府镇军户12万人,官户4千人,民户仅2千人,\"兵城\"之称由此而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现在宣化城里大多数城防设施已荡然无存。城墙外包砖已被扒掉,只剩下残破的土垣。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是藏身于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内的城墙西北角。参观的当天,北风呼啸,沙土飞扬,我们逆风中穿过长达2里的炮院学府大道向城墙西北角走去。约10来米高,墙底十几米宽的厚实夯土城墙渐现眼前,中间豁口成了炮院的大门,有哨兵把守。古墙、老树、持的哨兵,站成了西北角的剪影,定格其中的还有不远处直冲云天的重炮。

破损的城墙已远去,而逐渐清晰起来的是辽代壁画墓群。\"人人皆知宣化是个古城,到底古城有多古?\"宣化市旅游局副李进林直截了当地说辽代壁画墓群最值得一看。从宣化西门出城4公里,车沿着乡间公路拐进下八里村,辽墓就隐藏在一处背倚群山的开阔地,地面杂草疯长。看墓的老人引着我们来到一号墓地---辽家族墓群的中心人物张世卿之墓。据老人讲,张世卿原为当地乡绅,乐善好施,开仓赈灾,获朝廷封赏,其职位相当于现今的教育。顺着几乎直立的墓道而下,墓中已空无一物,但四壁壁画人物清晰生动,反映了辽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备经图、茶道图、对弈图等。 这是一个家族墓群,总共有十几座墓,现对外开放的是一号墓以及二号张世卿的父亲之墓。离开辽墓时,看墓人为墓门上好锁,因为游人甚少,荒草中老人离去的背影更显孤单。听说为防止墓圈外地下水侵蚀辽墓,宣化已投入几十万保护资金。 宗教、艺术在宣化共繁荣 留下如此规模宏大的辽墓群,可见当初张氏家族的影响力,但探知其后代时却没有下文,就像宣化的古庙古桥一样,消逝得不见踪影。而这个古城透露出的魅力仍然俯拾即是。从保留至今的天主教堂、清真寺以及正在复建的时恩寺里拔地而起的大雄宝殿中,可以感受到从唐代以来多元文化在这里共生共荣。人们习惯看到大街上葛衣麻履的和尚、道士,还有白巾黑袍的修女。

在宣化宾馆对面,是双钟楼哥特式的天主教堂,五十多岁的老姜打开了天主教堂的大门,宽阔的进深,挺拔的穹隆,古朴的墙壁彩绘,更突出神秘氛围。大堂一侧立有\"主教程公伯文禄之墓\"碑,据称只有做出杰出贡献的主教才有资格将墓葬在教堂内。教堂东侧是一座三进四合院,那里曾是察哈尔省民主所在地。

离开天主教堂,前往胜利路西北的大雄宝殿。正在修缮的大雄宝殿据说是由民间信徒集资重建。院内停泊一新车的背窗上,俨然写着\"由河北蔚县某酒厂捐献\"的字样。 五龙壁离大雄宝殿很近,在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内的一面墙上,有宣化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弥陀寺尚存的见证物。雕刻在方心砖上的五条蛟龙,或升腾于云涛之上,或穿行于雾海之间,五龙周围还雕有走兽、珍禽以及花草。

初入宣化,一路行色匆匆,不管是面对残垣断壁,还是领略建筑、艺术的辉煌,内心都有不小的震动。离开宣化时,我们还在频频回首,点缀城市的古老细节在夕阳里格外生动......但回到小站,再次穿越那狭窄的地下通道,重新回到车厢中时,宣化的一切开始退居脑后,因为烟雾缭绕的车厢里,实在容不下太多的思绪...... ■涂鸦 白牛奶葡萄

乍一听宣化的特产---白牛奶葡萄,还以为指的是葡萄有牛奶味。后来才得知是因为葡萄白细似奶牛乳头。据说那里的白牛奶葡萄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种子长起来的,粒大、皮薄、肉厚、香甜无比,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切片做成美食。当初专供皇室食用,如今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有大把的食客临门。 ■敲边鼓

除了感伤,我们还能怎样爱你

从宣化回来,忽然想起送它一个挺贴切的名字:工业古城。这个名字并不是说它的工业发展已经很有渊源,而是说作为古城的精神核心已经被掏空只剩了个架子,被模式化的工业填塞着。古城成了现代工业与古老文明乱炖在一起的矛盾结合体,而这种乱炖是种对经典生活的不负责任。

据说当年秦始皇划分36郡时,宣化就是其中一郡。现在保留下来的任何一处古迹遗物,所拥有的历史都可以让人讲上好几天,仅仅是鼓楼上的那口老钟,就已经熬过6代人了,如果以每代人能活100年来计算的话。站在鼓楼上往下看,夕阳下的宣化安静得能让你听得见远处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如果街上走的人不是穿着现代服装的话,如果你眼皮子底下疾驰而过的不是一辆名车的话,你真的会有错觉,时光在大钟敲响的时候就倒流了。 听说宣化本来是可以像平遥一样的。

汉语里有些词是很伤情的,比如说这个\"本来\",它的出现,马上就能把你拉入无限的伤感和遗憾当中。看看老照片上的宣化---安静,恬淡,至今仍保留着的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让你在迈进去第一步的时候就想安静地坐一下午,木地板咚咚作响,似乎每踏上一步都在追回一段逝去的历史。阳光洒在哥特式建筑的墙上,斑驳又温暖。而古迹外面的宣化,却已经被城市化的步伐给搅乱了。

穿行在古今交错的街道中,你分明可以听到那些斑驳的古物还在呻吟地活着,微弱的气息告诉你一根根电缆把它们捆绑着,像树被藤勒住挤碎。在上世纪90年代集中搞\"规划开发\"的年代里,任何古迹都\"不能阻挡前进的步伐\"。于是今天你能听到宣化人的言谈里总带着这样一句潜台词:宣化本来可以比平遥还好,但是人家保护得好。似乎现代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当一切消失殆尽,你只有对着照片忏悔,生活本来是可以更有味道的。 ■生活在这里 \"宣化人挺赶潮流的\"

●赵志刚,石家庄市司机

我是从石家庄那边过来的,两边一比较,我觉得宣化的人一点也不土,别看这地方小,还挺赶潮流,都挺会打扮自己的。另外,这个地方的物价也不低哦,虽然不能和北京比,但的确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那样---小地方的东西就便宜,这儿的人都挺有钱的,你看马路上的私车就知道了。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很多,他们是消费的主要群体,所以价格也

不大能降下来。

现代人造不出这样的大钟 ●张淑燕,鼓楼售票员

下岗以后我就在鼓楼上班了,两年多了,每天的工作也不是很忙,工资嘛,240元一个月。下岗了,能再有个收入就挺好的了。平常来这里敲大钟的人不是很多,现在是淡季,一般是天气比较温暖的时候,夏天什么的,玩的人才会多一些。今天只来了一个人,敲三下,收了5块钱。鼓楼的大钟结实着呢,都500多年了,要是搁现代人手里,肯定做不出来,现代人就会造假。

不是嫁军人就是嫁南方来的生意人 ●周建庆,宣化电大老师

最近几年到宣化做生意的外地人多起来了,尤其是南方人,估计那些在别的地方做不好生意的,都到这儿来了。因为这儿相对比较封闭,而且宣化人收入也还行,可能挺适合这类生意人的。宣化当地的姑娘,不是嫁给了这里的军人,就是嫁给他们了。 ■指南 交通

去宣化乘火车比较方便,约3小时,可乘北京火车站始发的K43次(11:40);或从北站西站始发的N213次(10:30)、4447次(13:05);或从北京南站始发的7115次(07:40)、4415次(17:25)列车在宣化站下。 自驾车可走京张高速,在宣化口下。 饮食

宣化特色小吃有\"莜面、绿豆面\",还有天然的\"口蘑\",味香肉实。

钟楼啤酒为当地品牌,虽不及燕京啤酒名气大,但味道不错,种类多,值得一品。 钟楼附近的夜市上小吃比较丰富,有各式各样的烧烤,特别是烤羊蹄值得推荐。

讲究就餐的游客可选择明瑞食府和燕京食府。清远楼的涮羊肉,肥而不腻,食客也比较多。 住宿

三星级的宣化宾馆,标准间每晚120元。 建议线路

宣化适合周末休闲游。下午抵达宣化,逛逛新步行街,观钟鼓楼、天主教堂,还可以到附近的察哈尔省民主旧址,探三进四合院里中西合璧的建筑。晚上则到钟楼附近的小吃夜市消磨时光。

第二天,有兴趣的游客可去参观辽代壁画墓群,或上五龙壁、清真寺等地看看。

当地的老民宅不少还是四合院的形制,虽然保存完好得很少,但格局仍在。宣化民宅中规模最大最值得看的首推马宅,位于宣化城内北大街西33、34、35号院。 周边

宣化距张家口市区仅30公里。附近可往坝上草原、官厅水库、沙城葡萄园(长城干红葡萄酒产地)游览。 最近,宣化旅游局正在开发下花园附近的宣化庞家堡镇的碾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并准备在夏季推向市场。当地有森林资源,还盛产白牛奶葡萄。坐在树林里,吃着葡萄,休闲纳凉,不失为一处新的避暑之地,且从北京出发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宣化旅游局还将推出村光乡观后村的古葡萄采摘园,这是盛产白牛奶葡萄之地。 提醒

1、宣化虽然距北京城仅175公里,但春天要比北京晚来近半个月。

2、宣化的辽代壁画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80元,为保护文物禁止拍照。

3、宣化4条主要大街交汇于钟楼下的券洞,分别被简单地命名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明白这一点对在城市里找路极有帮助。 4、对古玩有兴趣的游客可留意钟楼(南门)、鼓楼(北门)下的古玩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