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学号: 专业:
不久后的我们就要面向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使自己以后不会迷茫,我们应该先认识到什么样的才是正确是职业观及道德观。
一 职业和职业观
(一)职业
在社会学看来,职业包含着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由于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因而职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不同的职业体系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二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特定社会位置,职业是包含着多种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概念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个人的初始职业对于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固然重要,但其他因素,例如教育的获得、技术的变化、职业的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人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对于那些初涉职场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生来说同样适用。大学生初涉职场选择职业时,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是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很少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二)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
(三)正确的职业观对就业者的意义
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由于人们生活、学习环境不同,外界如老师、家长对职业的认识不同,社会择业指导水平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第一次走向劳动力市场的择业者,形成不同的职业观。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由于人们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上的差别,形成了职业地位和职位价值的差异。工作态度好,努力程度高,积极开拓,敢于创新的人,获得了比较好的职位,向上发展的空间和工作机会越来越多。而那些态度不好,工作不努力,而自己又不能突破。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如何打好就业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应成为我们的共识
二 什么样的职业观是正确的
(一)集体和社会角度
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择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和个人的前程是正常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奋斗,个人理想和前途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个人角度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确是谋生的手段,就业首先先要考虑的应是奉献,社会、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也就是说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敬业爱岗的精
神。同时,也要认识到依照法律,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你付出了劳动,社会必然会对你的奉献予以恰当的回报。
(三),结论
就业首先要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岗位上要提倡奉献精神,同时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贡献愈大,回报愈高。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又有才能的人,必是一切用人单位欢迎的人,也是获得丰富报酬的人。
三 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一)需要给自己定位
职业者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职业者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职业者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二)信心决定成败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致意参加面试,原本准备充分,有条不紊,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顿时心理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就业者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就业者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四)对待自己的职业就像对待自己的事业
我们要以做事业的态度对待职业,并不是完成每天的任务就完了,把自己的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认真对待每天的工作,认真做好每件工作的每个环节,在达到领导满意的基础上,多一些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实践,不怕领导拒绝,不怕同事耻笑,更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个性中不和谐的东西,积极完善自我,把自己个性魅力注入到工作当中,通过工作展现自己的魅力。
(五)态度决定高度
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除了自身的能力而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待职业的态度。态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业绩的大小。工作中我们不时会听到抱怨,岂不知这样只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六)做好职业规划
要想经营好自己的职业,必要的职业规划是不可少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做起工作来会更有热情和新鲜感,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
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呢?
首先,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学德育的深层次内容, 是道德观的核心。当代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将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为此, 在校园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他们抵御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言教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使学生能够时时感觉到一个良好的形象教育。
其次,重视家庭教育,树立中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家庭成员的行为、品德、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的影响是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自身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彻底抛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以自身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自我教育既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又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必备能力。因此,教育者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有着大量有意义的、积极的东西,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有害的、需要抵制的东西,教育学生学会分辨、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重视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健康的心理品质。
最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学校要引导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提高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认识中认识自我,在了解国情、民情时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从而自觉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