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一、选择题
1.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________,剩下物体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较________ 。正确选项是( )。
①大了 ②小了 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 A.③①
B.③②
C.③③
D.无法确定
2.计算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
A.3.14×6-3.14×4 A.锐角三角形
B.3.14×(3-2)
B.直角三角形
C.3.14×(32-22)
D.无法确定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5∶4∶9,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C.钝角三角形
4.比较下图中甲、乙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是( ).
A.甲>乙 C.甲=乙
B.甲<乙 D.不确定
5.下图是正方体纸盒展开后的平面图,在正方体纸盒上与5号面相对的面是( )。
A.1 B.2 C.3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B.圆的半径一定,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成正比例
C.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D.沿着圆锥的高把圆锥切为两半,切面是三角形。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年级学生今天出勤100人,缺勤2人,出勤率是98% C.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A.100
B.99
B.射线比直线要短
D.0除以任何数都得0 C.98
D.97
8.一件衣服100元,降价10%后又提价10%,现价是( )元。
9.如图,摆第1个图形要6根小棒,摆第2个图形要11根小棒。按这样的规律,摆第20个图形要( )根小棒。
A.100
B.101
C.119
D.120
二、填空题
10.0.35时=(______)分 680m=(______)km 0.55L=(______)mL 11.16( )0.8( )∶40( )%(()。 )212.某校六年级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与全班学生人数的比是
3(________),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________)%。
13.一个圆的半径由2厘米增加到5厘米,这个圆面积增加了(________)平方厘米。 14.水果店运进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总数的40%,第二天卖出140千克,剩下的与卖出的比是1∶3,这批橘子重(________)千克。
15.在一幅比例尺是30∶1的标本图上。量得一只昆虫的长度是9cm,这只昆虫的实际长度是(______)mm。
16.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25.1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
17.五个数(有的可以相等)的平均数是2,按照从大到小排成一列,中间的数是2.2,则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是______.
18.一块手表打八五折后便宜30元,其原价是(________)元。
19.跳绳比赛中,六(2)班选派4名队员共跳了290下,总有1名队员至少要跳(________)下。
三、解答题
20.直接写得数。
10.48 3111 58121
23822 712.63 0.50.6 0.80.25 213131112 0
724225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5% ①
8152416111115-) ÷7+ ②(+)×+ ③36×(+ 817713191742313713611④1÷[×( - )] ⑤÷[-(-0.3)]
556451222.解方程.
512531+x=2 x-x= 0.75:x=
5566823.小红假期去奶奶家玩,坐车的路程占全程的 ,走路的路程是坐车的 ,走路的路程占全程的多少?
24.欢欢乐乐的工资相同,欢欢每月存30%,乐乐每月开支比欢欢多10%,剩下的存入银行,1年(12个月)后,欢欢比乐乐多存了5880元,求欢欢和乐乐月工资是多少? 225.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书的本数是上层书本数的.如果把上层的书搬30本放
5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多少本书?(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上层:下层:
26.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7.学校食堂为每个班配了一个圆柱形汤桶,汤桶的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六(1)班 有40人,这天中午汤桶内汤深2分米,这天中午平均每人能喝多少毫升汤?(得数保留一位数)
28.某地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应该交纳的个人调节税的计算方法是:
(1)李教授得稿酬2000元,杜教授得稿酬5000元,两人各应缴税多少元? (2)按规定王老师共纳税434元,问王老师纳税后的稿费是多少元?
29.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人.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从大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感觉上表面积少了3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但里面又出现了3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体积是真正少了棱长1厘米的
正方体的体积,即1立方厘米。 【详解】
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不变,剩下物体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较小了。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C
解析:C 【详解】 略
3.B
解析:B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5∶4∶9,用180÷(5+4+9)=10°,得每份数量,再根据三个角所占份数,求出三个内角度数进行判断。 【详解】 180°÷(5+4+9) =180°÷18 =10°
三个内角分别是:10°×5=50° 10°×4=40° 10°×9=90°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5∶4∶9,以及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三个内角度数进行判断。
4.C
解析:C 【分析】
如图,甲、乙两部分加上相同的一部分后,得到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相等,所以甲、乙两部分面积相等。 【详解】 如图所示:
甲、乙两部分同时加上图中的三角形,得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甲、乙两部分面积相等;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应用的是差不变原理,差不变原理的求解几何体时经常用到。
5.B
解析:B 【分析】
“z”字两端处的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对面。据此,在正方体纸盒上1号面和4号面是相对的面,2号面与5号面是相对的面,3号和6号是相对的面。 【详解】
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对面辨别方法,在正方体纸盒上与5号面相对的面是2号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熟练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对面辨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B 【分析】
根据正比例、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如果比值一定,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成反比例;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圆锥体沿高切成的图形知识,进行逐项解答。 【详解】
A.三角形面积=底×高÷2,面积一定,底与高成反比例,原题干说法正确;
B.圆的周长公式=圆周率×半径×2,圆的半径一定,周长也一定,三个量都是一定,不存在变量问题,圆的周长与圆周率不成比例,原题干说法错诶;
12C.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比是1∶2∶3,三个内角度数分别是:180°×=30°;180×=
6660°;180°×=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原题干说法正确; D.沿着圆锥的高把圆锥切成两半,切面是三角形,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仔细认真分析。
367.C
解析:C 【分析】
根据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进行解答;根据射线、直线的意义,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方无限延长,射线和直线都不度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
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据此解答;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详解】
A.100÷(100+2)×100% =100÷102×100% ≈98.04% 原说法错误;
B.射线和直线都不能被度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原说法错误;
C.因为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所以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原说法正确; D.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自然数的概念、0的除法计算、线段和射线的认识、出勤率的计算。
8.B
解析:B 【分析】
将原价看作单位“1”,原价×降价后对应百分率×提价后对应百分率=现价。 【详解】
100×(1-10%)×(1+10%) =100×0.9×1.1 =99(元)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整体数量×部分对应百分率=部分数量。
9.B
解析:B 【分析】
摆1个图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图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图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成: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解答问题。 【详解】
由分析可知,摆1个图形需要小棒数量:5×1+1‘ 摆2个图形需要小棒数量:5×2+1; 摆3个图形需要小棒数量:5×3+1;
由此即可知道摆n个图形需要小棒数量:5×n+1;
摆第20个图形,即当n=20,代数式子,即5×20+1=100+1=101(根) 故答案为:B。 【点睛】
根据题干中已知的图形的排列特点及其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是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0.0.68 550 【分析】
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乘单位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除以单位之间的进率。据此解答。 【详解】
0.35时=21分 680m=0.68km 0.55L=550mL 【点睛】
本题考查单位之间的转换,需要明确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方法。 11.20;32;80;4;5 【分析】
4把0.8化成分数,0.8=,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
54163216同的数(0除外) ,分数大大小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20402016÷20;分数与比的关系:上百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32=32∶40;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4016÷20=0.8=32∶40=80%=【点睛】
4(答案不唯一) 5本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2.3∶5 33.3 【分析】
2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则男生人数占3份,女生人数占2份,全班人数是5
3份;据此可求出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用女生比男生少的份数除以男生的份数,即可求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详解】
根据题意,设男生人数3份,女生人数占2份,全班人数是5份。 3∶(3+2)=3∶5
所以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5。 (3-2)÷3 =1:3 ≈0.333 =33.3%
所以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33.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
13.94 【分析】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先分别求出半径是5厘米和2厘米的圆的面积,再利用减法求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详解】 3.14×52-3.14×22 =78.5-12.56 =65.94(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圆的面积增加了65.94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面积,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4.400 【分析】
把“剩下的与卖出的重量比是1:3”理解为剩下的是总重的,把桔子的总量量看作单位“1”,第二天卖出总重的(1-40%-),卖出140千克;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进行
解析:400 【分析】
把“剩下的与卖出的重量比是1:3”理解为剩下的是总重的“1”,第二天卖出总重的(1-40%-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40÷(1-40%-
1) 131,把桔子的总量量看作单位131),卖出140千克;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131=140÷(60%-)
4=140÷(0.6-0.25) =140÷0.35 =400(千克)
所以,这批橘子重40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判断出单位“1”,进而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
15.3 【分析】
根据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计算出昆虫的实际长度。
【详解】 9厘米=90毫米 90÷30=3(毫米) 【点睛】
灵活运用比例尺公式
解析:3 【分析】
根据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计算出昆虫的实际长度。 【详解】 9厘米=90毫米 90÷30=3(毫米) 【点睛】
灵活运用比例尺公式来求实际距离,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4 【解析】
试题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根据r=c÷π÷2,即可列式计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解:底面半径:25.12÷3.14÷2, =8÷2
解析:4 【解析】
试题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根据r=c÷π÷2,即可列式计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解:底面半径:25.12÷3.14÷2, =8÷2, =4(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17.5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出要使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只有第一个数取到最小,第五个数最大,它们之间的差就最小;然后根据中间数是2.2,则第一个数最小为2.2,又因为平均数是2,则第五个数
解析:5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出要使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只有第一个数取到最小,第五个数最大,它们之间的差就最小;然后根据中间数是2.2,则第一个数最小为2.2,又因为平均数是2,则第五个数最大为:(2×5﹣2.2×3)÷2=1.7,所以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是:2.2﹣1.7=0.5,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中间的数是2.2, 则第一个数最小为2.2, 又因为平均数是2, 则第五个数最大为: (2×5﹣2.2×3)÷2 =(10﹣6.6)÷2 =3.4÷2 =1.7;
所以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是: 2.2﹣1.7=0.5.
答:第一个数减第五个数的差最小是0.5. 故答案为:0.5.
18.200 【分析】
根据题意,设原价为x元。列方程(1-0.85)x=30,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原价为x元。 (1-0.85)x=30 0.15x=30 x=2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
解析:200 【分析】
根据题意,设原价为x元。列方程(1-0.85)x=30,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原价为x元。 (1-0.85)x=30 0.15x=30 x=2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分数经济问题的掌握与应用,可以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19.73 【分析】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1)当n不能被m整除时,k=[]+1个物体; (2)当n能被m整除时,k=个物体。 【详解】 290
解析:73 【分析】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1)当n不能被m整除时,k=[(2)当n能被m整除时,k=【详解】
290÷4=72(下)……2(下) 72+1=73(下) 故答案为:73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屉问题,关键是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然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计算。
n]+1个物体; mn个物体。 m三、解答题 20.52;;;560; 4.2;0.3;0.2;; 9;;0; 【详解】 略
解析:52;
35;;560; 16654.2;0.3;0.2;1;
7619;;0;
74【详解】 略
21.①;②;③15
④36;⑤ 【详解】 ÷7+ = =×() =×1 =
(+)×+ = =+1 = 36×()
=36×+36×-36×
122解析:①;②;③15
719④36;⑤【详解】
2 13815÷7+
71313=
8115+ 137713185=×(+) 713131=×1 71= 7(===
2416115+)×+
817191724116116++ 198178173+1 1922 19111-) 36×(+ 423111=36×+36×-36×
342=9+18-12 =15
7131÷[×(-)]
641211=1÷[×]
66=1×36 =36
611 ÷[-(-0.3)] 555116=÷[ - +0.3] 5551=÷1.3 5=
2 1322.x=7;x=;x= 【详解】 略
16解析:x=7;x=;x=
225【详解】 略
23.【详解】
答:走路的路程占全程的. 解析:
【详解】
答:走路的路程占全程的.
24.7000元 【详解】 略
解析:7000元 【详解】 略
25.;上层:100本;下层:40本 【详解】
30×2÷(1-)=100(本)
100×=40(本)
解析:【详解】
230×2÷(1-)=100(本)
52100×=40(本)
5;上层:100本;下层:40本
26.396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我们先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再用甲乙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即是A、B两地相距. 解:[60+60×(1+)]×3, =[60+72]×3, =
解析:396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我们先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再用甲乙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即是A、B两地相距. 解:[60+60×(1+)]×3, =[60+72]×3, =132×3, =396(千米);
答:A、B两地相距396千米.
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行程问题,考查了:速度和×相遇的时间=总路程,同时考查分数乘法应用题中 的比多比少问题.
27.3毫升 【解析】 【详解】
3.14×(3÷2)2×2=14.13(立方分米) 14.13立方分米=14.13升=14130毫升 14130÷40353.3(毫升)
解析:3毫升 【解析】 【详解】
3.14×(3÷2)2×2=14.13(立方分米) 14.13立方分米=14.13升=14130毫升 14130÷40353.3(毫升)
28.(1)168元;550元;(2)3466元 【分析】
由题意知,首先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后,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1)李教授得2000元,超过800元不超过4000元,2000-800
解析:(1)168元;550元;(2)3466元 【分析】
由题意知,首先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后,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1)李教授得2000元,超过800元不超过4000元,2000-800=1200元乘14%就是要交的税;杜教授得5000元,按5000的11%交税;
(2)假设王老师的稿费是4000元,他应交(4000-800)×14%=448元,超过了他交的434元,显然王老师的稿费不超过4000元,按14%交的税,用434÷14%求出应交税的稿费,再加上800元就是王老师所得的稿费,减去434元税,即是要求的问题。 【详解】
(1)(2000-800)×14% =1200×14% =168(元) 5000×11%=550(元)
答:李教授应交税168元,杜教授应交税550元。 (2)(4000-800)×14% =3200×14% =448(元)
448>434,因此王老师的稿费不超过4000元, 434÷14%=3100(元) 3100+800-434 =3900-434 =3466(元)
答:王老师纳税后的稿费是3466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百分数的应用,难点是判断出纳税额的百分率所在的范围。
29.12张 【分析】
第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
拼2张桌子可以坐6+4×1=10人; 拼3张桌子可以坐6+4×2=14人;
故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6+4(n-1)=4n+2. 【详解】
解:设第n张桌子
解析:12张 【分析】
第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 拼2张桌子可以坐6+4×1=10人; 拼3张桌子可以坐6+4×2=14人;
故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6+4(n-1)=4n+2. 【详解】
解:设第n张桌子可以坐50人. 4n+2=50 n=12
答:像这样12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