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2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6No.2 2014年6月 Journal of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 Jun.2014 文章编号:1673.2022(2014)02.0013.07 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石立帅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i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国际业务起步晚、经验缺 险控制等问题上,而忽视了对宏观方面关于跨境人 乏,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如业务模式、 民币业务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问题的研究。 结算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宏观方面在 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制度存在缺陷。相关政策法规配套不完 本文试图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宏微观 善;微观方面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模式设计不合理。银 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行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适应新业务发展要求。后备人才队伍 一、短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分析目前跨境人民币结 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算制度的不足。借鉴国外成熟制度体系,制定出更加科学 发展现状 合理的制度。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分析现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政策支持下迅猛 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模式的弊端,科学设计。提高商业 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发展 2009年7月2 Et,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下 关键词i跨境人民币结算;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宣布上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志码:A 海等五市的指定企业将获得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 易结算的资格,同时符合条件的境内商业银行可 2009年7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跨 以为这些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这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跨 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开启。此后商业银行 算业务正式起步。2010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通知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迅猛发展,在推动人民币国 将境内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份,境外扩大到所 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跨境人民 有国家和地区,明确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 币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 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11 方面,如朱文忠(2009)《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 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内 对策》总结了信用证结算边缘化、电子化程度提 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人民币 高、汇率风险增大等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唐涛 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对内直接投资(FDI) (2009)《我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国际结算方式多元 等政策相继出台。 化》对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随着试点范围和业务范围的扩大,跨境人民 指出了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币结算业务迅猛发展。2009年试点开始,全年完 刘贵平(2012)《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建 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36亿元,而到2010年 议》认为,“非单边升值”条件下境外机构的人民币 这一数字达到5 036亿元,增长近140倍。到2012 持有动机、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定价权 年,全年结算额达到2.92万亿元,再创新高。 问题以及进一步协调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 (二)国内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 国际化等三大问题是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 速增长 主要问题。国内文献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微观主 国内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增长迅 体商业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模式、结算流程、风 猛。以中国银行为例,2010年境内试点行办理跨境 收稿日期:2013—11-26 作者简介:石立帅(1988一),男,山东邹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 14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l6卷 人民币结算业务超过1 600亿元,中银香港办理跨 境人民币清算及结算业务超过3 500亿元。业务范 围扩展至20个省区的23家一级分行。2012年中 行境内外机构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额达 单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到跨境人民币 融资、投资、理财、担保等投融资业务。业务产品不 断丰富,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产品主要包括人民 2.5万亿,同比增长率42%,增速远大于其他国际 结算业务。除中行外,我国其他主要商业银行跨境 币跟单信用证业务、托收业务、电汇业务。跨境人 民币融资业务主要包括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项 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均有不俗的表现(如表1所示)。 表1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跨境业务数据(2012) 目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人民币投资 业务主要包括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外商 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担保业务包括人民币内保 内贷、内保外贷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 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模式分 为三种: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NRA账户模式。 (一)清算行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各商业银行2012年年报整理。 清算行模式是指境外参加行首先申请获得人 民银行的CNAPS行名和行号,然后境外参加行在 清算行开户,由清算行通过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接 人CNAPS系统,并与境内银行之间通过CNAPS 表1中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有五家大 型商业银行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5.33万 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77.34%,其中农业银行跨 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同比增长140%。商业银行跨 境人民币结算账户数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各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同比增长情况如 图1所示。 一国际结算同比增长率 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比增长率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l3.40% 蠛耱 一一黼 髓《i 140% 系统完成清算。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清算行可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同业 拆借市场兑换人民币和拆借资金。根据中国人民 银行规定,其拆入和拆除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该 清算行所吸收人民币存款上年余额的8%,期限不 得超过3个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不得超过 人民银行规定的额度。 (二)代理行模式 27.84% 勰 49% 23.25% 嬲 7O% 85.7 1%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商业银行与境外银行签 ●一25.80% l4.60% 42% 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为境外银行开立人民币 同业往来账户,代其进行跨境人民币清算和结算 服务。境内代理行和境外银行之间一般通过 SWIFT系统传递支付指令,使用人民币同业往来 图1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同比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各商业银行2012年年报整理。 账户完成资金结算。代理行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如图3所示。 根据中国银行年报显示,以2010年年平均汇 人民银行规定境内代理行必须将与境外参加 行的代理协议和同业往来账户报人民银行当地支 率计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占国际结算业务比 例为3.75%,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为10.73%, 行备案,并向RCPMIS系统报送同业往来账户的 收支、余额、融资和人民币购售业务情况,并进行 反洗钱监测和上报。 (三)NAR账户模式 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NRA账户)模式是 2012年达到l4.24%。这说明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 结算业务在银行各业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重视 度不断提高。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产品组合日趋丰富 目前,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由原有 指经人民银行核准,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 16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6卷 境内商业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境外机构通过其境内开户银行进行跨境人民币收 付,通过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完成跨境资 金结算。境内开户银行通过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 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四)三种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劣势分析 1.清算行模式 三、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仅有 几年的时间,业务开办时间较短,期间存在着许多 诸如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体系不 清算行模式出现时间较早,目前仅有中银澳 健全,客户源不稳定,以及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等问题。 (一)商业银行系统外部问题 门和中银香港拥有清算行地位。在清算行模式下, 境外参与行需要在清算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 户。清算行模式仍需要借助SWIFT系统进行信息 传递,通过大额支付系统进行资金划拨。与代理行 模式不同的是,清算行模式还需要依托香港RTGS 系统以及中行内部系统。 清算行模式的优势在于清算速度快、自动化 率高。目前,港澳清算行系统已经实现了与人民银 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无缝连接,可自动对SWIFT报 文进行实时转换。劣势在于与代理行模式相比,清 算行模式在前端银行需要收取清算费用,且清算 行资金占用大,资金回报低。 2.代理行模式 在代理行模式下,境外参加银行需要在境内 代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通过SWIFT信 息报送系统进行境内外银行间信息传递,并通过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大额支付系统实现资金划 拨。代理行系统需要借助内地银行行内系统完成 清算流程。 代理行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的资金运转费用 较低,银行资金占用小,运营成本低。劣势在于当 涉及第三方银行时,需要经过SWIFT报文与大额 支付系统报文转化,影响结算效率。 3.NRA账户模式 NRA账户属于境内账户的一种,受境内当局 监管,不纳入外债指标,需要在境内纳税。 NRA账户模式的优势在于境内外机构可以在 同一家银行用NRA账户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使 用内部系统划转,节约资金在途时间。NRA账户开 立可节约客户资金划转成本,减少手续费支出。此 外,NRA账户具有币种齐全的优势,可满足不同 国家和地区客户结算需求。NRA账户模式的弊端 在于采用NAR账户结算,需呈报企业信息,企业 出于保密的考虑,很少使用NRA账户模式。另外 NRA账户使用限制较多,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意愿。 1.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建设不完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 则》第十七条规定:“境内代理行在代理境外参加 银行与境内结算银行办理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业 务时,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办理, 并随附相应的跨境信息。”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 业务主要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进 行,该系统在处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存在着 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系统运行时间设计不合理。目前,大额支付 系统的运行时间是北京时间8:00AM一17:00PM, 共计运行8小时。此时段亚洲和大洋洲大部分地 区的银行、金融机构处于工作时间,可以正常开展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间设计上能够满足大部 分亚洲、大洋洲地区结算需求,但无法满足与北京 存在8小时时差以上的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需 求。商业银行为适应系统时间限制,需要将结算业 务集中在某一时间点办理,这就加大了银行办理 业务的工作量,降低了业务办理效率。 (2)无法满足小额跨境支付的经济性要求。跨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支付业务均采用大额支 付系统办理,以实时全额方式进行结算。大额支付 系统在处理结算业务时,在“先进先出”的基础上 按队列级次进行排序,小额的跨境支付即使是“先 进”,也要排在“后进”的大额跨境支付队列后处 理,这就增加了小额跨境支付处理时间和交易成 本,降低了结算的经济性。 (3)SWIFT报文与大额支付系统报文无法兼 容。目前,境内外汇款信息传递采用的国际通用 SWIFT报文与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报文存在 无法兼容的问题,需要进行SWIFT报文与大额支 付系统的信息转换,这不利于交易信息的快速传递, 造成结算效率的损失。人民币跨境结算在操作上不 同于其他国际结算,不仅需要SWI17F发报,而且在 资金汇入时明确标明收款行行号用于大额支付系 第2期 石立帅: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7 统汇划。这一差异有可能导致因行号错误,请求被 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大。这主要表现在:(1)信用风 系统退回的情况。在安全性方面,人民币跨境清算 险。商业银行在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由于 通过大额支付系统与SWIFT系统对接时,相关的客 缺乏成熟的业务模式,亦无足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户信息将向SWIFT系统公开,可能导致大量重要金 对有结算需求的进出口企业信用资质的评估可能 融信息泄露,无形中加大了我国金融系统安全风险。 存在疏漏,因而发生客户违约等信用风险的可能 2.制度建设不完善 性上升。(2)市场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跨 由于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时间短, 境人民币流通速度和规模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 相应的制度安排仍在建设和完善中,商业银行在 流动增加了人民币资产的利率敏感度,人民币资 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具体 产在境内外利差的存在必然导致跨境流动的大进 业务流程的“操作规程”缺失问题。在《跨境贸易人 大出,使得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规模出现大幅度 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正式公布之 波动。此外,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境内外 前,各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只 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存款的争夺会愈演愈烈,引发 能通过监管部f-1口头方式得到具体业务操作指 市场不正当竞争,从而给境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 引。制度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不合规 市场风险。(3)流动性风险。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 现象时有发生。除制度缺失外,还存在着制度不统 业务不断发展,境外人民币存量不断积累,国内商 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规 业银行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海外人民币存量的具体 定不统一,各地执行口径不一致。 规模和分布情况,就有可能无法应对人民币集中 3.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 返存和提现的压力,容易引发商业银行支付危机,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 使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4)操作风险。跨境人民 背后完善的国内金融体系支撑。由于我国对金融 币结算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业务 体系实施长期管制,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发展 领域,相关的业务规定和流程还不完善,员工业务 缓慢,资本账户管制依然严格,人民币离岸市场发 操作熟练度低,在业务办理中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展滞后,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缺乏,人民币海外投资 2.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落后 渠道不畅,回流机制不健全,距离完全自由兑换还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信息化起步晚,虽然近 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因素导致海外非居民持有 些年银行加大了在业务自动化方面的投入,但外 人民币的兴趣不高,制约了境外人民币存量的增 汇会计、信贷及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未实现完 加,不利于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全电子化。如农业银行在处理SWIFT报文与大额 4.进出口贸易企业自身的问题 支付系统的信息转化时需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 进出口贸易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主 在逐笔上报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系统(RCPMIS) 要客户。国内进出口企业在选择贸易结算货币时 l8种类型信息时无法进行信息自动化生产,时效 仍倾向于选择国际结算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对 低,风险大。此外各行系统间相互独立,没有实现 使用人民币结算接受意愿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 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协调管理。 面在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使用 3.商业银行后台系统建设落后 人民币结算较使用国际货币结算交易成本高,流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后台系统 程复杂,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不流畅;另一方面在 仍然处于本外币分离状态,部分人民币业务系统 于我国目前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国 仅适用于国内业务,与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 内进出口企业海外市场份额普遍偏低,未形成具 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 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并且出口产品具 进,境外客户范围逐步扩展到境外同业、境外货币 有附加值低、差异小、可替代性强等特征,在贸易 当局,业务范围也扩展到境外投融资、债券发行等, 定价权和结算货币选择权方面处于弱势。 商业银行机构的跨国经营业务也要朝着综合化方 (二)银行系统内部问题 向发展,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业务系统支持,特别是 1.风险管理问题 对于今后越来越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商业银 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所面临 行后台系统建设将面临巨大挑战。 18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l6卷 4.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需要熟练掌握国际 币清算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和跨境人民币支付信 息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首先,应加快建立独立的跨 境人民币清算系统,摆脱对境外SWIFT系统的依 金融知识、精通外语、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创新 意识、对国际金融风险预测和防范有一定经验的 国际化高端人才。而我国商业银行又普遍存在着 国际化高端人才缺失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问 题,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缺少相应的人才储 备。人才资源的匮乏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 民币结算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 5.银行收益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国际外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 算能够降低进出口企业汇兑风险,减少中间环节,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对于业务的经办者——商 业银行而言,由于减少了许多中间业务收入,银行 的收益率有所下降。 表2传统外币结算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郭煜宇《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问题研究》。 相较于传统外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不产生汇兑收入,且在进口业务中没有押汇利息 收入,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很小。商业银行出 于收益率的考量,会更倾向于办理传统外币结算 业务,以提高中间业务收人,相应减少跨境人民币 结算业务办理。 四、改进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 科学的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应当由跨境人民 赖,建设中遵循标准化、国际化原则,实现与境外 清算系统的兼容。其次,对目前用于跨境人民币结 算的大额支付系统进行改进,大幅延长跨境人民 币大额支付系统的工作时间;改进大额支付系统 结算方式,建设结合全额实时结算与延迟净额结 算的混合支付系统;改进系统单一“先进先出”排 队,建立灵活高效的排队规则。此外,要加强跨境 人民币结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识别金 融风险和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 (二)加强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风险 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要认 真审核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参考企业信用记录、 财务状况、历史交易履约能力等指标判断企业是 否存在信用风险,作为在为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 结算业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健全市场风险调查 和反馈机制,制定市场风险识别机制;健全银行内 控制度,培养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建设完整的单据 审核业务指引和规程,完善风险管理平台体系,规 范和完善业务人员相关操作规程。 (三)创新业务产品。提高收益水平 为适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要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了解客户需 求,加强境内外联动,开发与之配套的贸易融资、 保值避险等金融产品。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直接 投资、对外担保等创新业务,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的金融支持环境。创新思路,调整业务组合, 完善业务结构,开拓更多的投资回流渠道,为客户 提供相匹配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使境内 外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 (四)加快商业银行走出去步伐 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 银行必须抓住这一国际化发展机遇,加快海外机 构建设,增设海外网点,扩大境外经营范围,重点 发展我国主要对外贸易伙伴国和地区跨境人民币 结算业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加强与 金砖国家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同其构 建业务伙伴关系。加快银行内部国际结算业务的 升级和改造,以适应未来新式跨境人民币业务结 算要求。 第2期 石立帅: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9 SHI Li.shuai 参考文献: [1]陈红泉.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义、问题与对策 [J].深圳大学学报,2011(1). (School of Economics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0,China) [2]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对我国的启 示[J].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7(6). [3]杨照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2011. Abstract:RMB intemation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started late,and lack of experienc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business model,risk control,settlem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RMB setlement businesst promotion. [4]殷剑锋.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 “资本输出+跨国企业”?[J].国际经济评论,2011(4). The origins of the problem are the defects of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system and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 macroscopic aspect.The microscopic aspect is the unsuit- able design of RMB settlement business model,lagging bank isk control systrem,and shortage of reselNe personne1.To solve those problems,we should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ross-border RMB setlement systtem,learn some valuable experience from foreign mature system to develop [5]高春婷.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与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估 算[D].长春:吉林大学,2010. [6]鲁刚.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和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3. [7]郭煜宇.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问题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许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可持续性与风险分析[J]. 金融观察,2011(4). a more reasonable one,speed叩the process of announce- 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n one hand,on he otther hand,analyze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develop-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ment pattern of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and improve he commercital bank risk prevention capacity. Key words: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commercial banks;business innovation (上接第l2页) [2]国家邮政局.201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3-05—22)[2013-12-10 J.http://www.spb.gov.on/ m1. dtxx15079/201305/t20130522158658.ht_——Abstract:Corporate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modem enterprise management.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Chinese private express enterprises have be- [3]段宗训.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企业 导报,2012(3):94,106. gun to take shape,SF,ZJS,STO,YT,ZTO,HTKY,and Yun Da have become leader in private express enterprises.As fa- mous brand of private express enterprise,they should have their own corporate culture.By comparing related index construction of the seven brand of private express enter- [4]张跃,柴勇.我国大型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物流技术2013(01):26—28. [5]李兴国.公共关系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172. prise,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culuralt content of con- 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private expres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not complete,enterprise idea crash,local in- appropriate design,enterprise image publiciy its not in place On Corporate Culture of Private Express nd so on.Taherefore,the private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Compan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culure tconstruction in the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culture should have personality,enter- WANG Li,WANG Yan-mei,YE Lin prise culture propaganda in place. Key words:private express enterprise;corporate culurte; (Hebei Software Insit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