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 Track Traffic&Underground Engineering 盾构下穿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分析 祝 方 (1f1铁二十二局集嘲有 公司.北京 100043) 摘要:北京地铁某 问盾构下穿既柯地铁隧道_l1 程,在开T 期,运用MIDAS/GTS i维彳丁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 施l r J’能引起的既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r 维模拟分析,许 估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盾构下穿既 仃地铁隧道结构变肜控制标准:施T 剐间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进行了现场监测.结合数值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丁既有地铁 隧道结构变形情况.并根据实际脓测数据,埘比分析了预测结果L|j实际监测结果的筹抖.验汪r模拟预测的可靠性 关键词:再 隧道:下穿既订地铁隧道;数值模拟:现场j 测;变彤分析 中图分类号:U 4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l009—7767(20l7)03—0064—04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Operating Subway Tunnel Caused by Shield Tunneling Zl1 Ll FaIlg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同各大城市迅速、大规模地发展, fflI现了地铁隧道之间相互穿越的现象.特别是已建地铁隧 道作为城ff『交通的命脉.其运营的安令极为重要.而在建 隧道的施1 穿越,势必列既有地铁的使 功能和安全产生 影响ll_ I、 此,对盾构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预测进 行研究具f{‘t‘分重要的理论研究和1 程应用价值I4。 I l 工程背景 1.1工程概况 图l 盾构下穿既彳丁地铁隧道相耐位 芙系半ifI『 45 62m 、、、 新建』匕京地铁某 间隧道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 穿越部他 者的竖向净距约为4 Ill。其巾新建隧道lx: 问以380 Ill转弯半径通过.既钉地铁隧道以350 nl转 弯半 通过,I址j线卡H交处对应的既仃地铁隧道区间左线 程为K24+873、K24+852, ‘线 程为K24+908、K24+ 孽 譬 886、 穿越部位与既有地铁隧道左线交点夹角分别为 52。和54。, j既有地铁隧道右线交点夹角分别为45。乖I1 48。 .盾构F穿既有地铁隧道牛¨对位置关系 l、 新建隧道为双线 问,隧道覆土厚度约为23.7 Il1. 鲁 ● 卜 8 瓮 。 童 盾构区间直径 。。 厚度n, 采川J盾构法施工:隧道外 6.4 nl,管片厚度0.3 ln.左、 : 荨 J 彳 线问 约为l5.4-11;盾构 问所 地层为⑦卵石层, 陔层印 最大粒径为l00 IlIlI1,・般粒径为40460 illln 8 既仃地铁隧道被穿越段为左、 线布置,覆土 J 度约为1 3.5 III,所在地层为⑥ 粉土 地铁隧道卡l ’位置关系 2 盾构下穿既钉 三 ∞ 罔2盾构下穿既 地铁隧道卡f{埘位 天系削 64,;}荭救术2017No.3 ̄May)Vo1.35 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器 Track Traffic&Underground Engineering 1.2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1.2.1 1 程地质 表1 计算模型中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值 根据柑土1 程勘察报告可知,拟建场地地貌类型 为第四纪冲洪积平原.第四纪沉积韵律较为明 ;地层 …t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的黏性土、粉 土、砂土、碎 土构成,基岩埋深大于50 m。 1.2.2水义慨况 勘察期问发现,在勘察深度内实测到3层地下水, 其类型分)jIJ为J二层滞水(一)、潜水(二)和层间水一承 压水( ) 、其ff1:上层滞水(一)稳定水位深度7.0~ 8.1 III;潜水(■)稳定水位深度l9.5~20.7 Ill;层问水一 承压水( )稳定水位深度30.6~31.3 I T1l 2盾构下穿时对既有地铁隧道的数值模拟分析 、注:h、E、 、 f1I y分别代表材料p f度、弹 {:摸毓、 松比、孙壤 内摩擦角和 度 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建盾构隧 道的施]:步骤及其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采 维地J 结构模型模拟分析.以评估既有地铁隧道 结构的安伞性,许综合各种影响【六l素,提出盾构下穿 期间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 2.1计算模型建立 以数ff【if‘算模型上边界为地表。竖向共取50 I11,与 区间隧道、卜行疗向取200 m、垂直方向取190 nl,…此 建立汁算模 I救J格I冬1(见图3) 新建隧道 既有地铁 隧道的相对位 关系见 4 、 c)71 况3 )l’况4 a)『 况 )】。况2 e¨ 况5 3 计算模 I斓格 鞫4新建隧道与既有地铁 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 2.4计算结果及分析 2.2计算模型物理力学参数 计算 }I采川 同的本构模型模拟小同的材料,其 2.4.1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竖向( 方向)变彤分析 为了简{ 直观地反映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竖向 巾对于混凝土材料采用线弹性模型,而各层土体则采 变形情况及规律, 6给m r丁况3、 I 况6的竖向变 川莫尔一库仑(M—C)模型 、计算模型巾材料物理力学参 彤云图。 数取值见表l 2.3计算工序 进行( 由图6 il]以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竖向位移 以负值为主,表明结构产生了下沉, 况3(朽线穿越 根据施1 设计资料,数值计算模拟按照如下_r:序 完成)竖向下沉最大值为一2.07 itlnl,_『 况6(左线穿越 5):第l步(T况l~3),分步开挖右线隧 完成)竖向下沉最大俩为一2.45 Illll1.发,卜 隧道对应穿 线盾构隧道歼挖至既有地铁隧道有线 问隧道lm。 道土体,边外挖边施作管片;第2步(1二况4~6),分 越部位的底板: 向上浮最大值为0.37 113111,发q:在 步开挖左线隧道土体.边开挖边施作管片。 2017 ̄r第3期(5一)第35誊啼荭鼓】f:65 昌昌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 Track Traffic&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一 任^z4十 咖….. .^. .. ……一^1. 6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竖向变形云罔 2.4.2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横向( 、y方向)变形分析 ;V露 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横向变形云图见图7、8。 冬1 7既柯地铁隧j1- i十句.hY疗向变形云 t)T 3 b)丁况6 列8 既有地铁隧道结构' 方向变形云图 m l司7、8町以看出: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横向变 形相对较小,其巾 方向位移最大值为一0.29 mm,y方 向位移最大值为0.27 n 2.4.3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累计变形曲线分析 仃地铁隧道结构底板埘悔左、右线位置的累汁 变形『H1线 罔9、l0 f}1数值模拟汁算结果nJ‘ ,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既 有地铁隧道结构的符方向变形影响均在安全范 内. 『口】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值为一2.45 mzn,横向位移最大值 为一0.29 nⅢlr新建结构施 )I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结构 变彤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 结合 程实际特点,依槲现有常规测量仪器的监 测精度, 综合考虑预测变形值和结构容许变形值的 基石H『I 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I“~I,再综合运营安全要求 确定j 变形控制值( 表2),并将控制值的80%作为 报警俩.70%作为预警值 66,;}荭技术2017No.3 cMay)Vo1.35 冬1 9 仃地铁隧道结构毛线累汁变形曲线 一 kZ4+ 舳。 。一 … ……-^1. 0.. g善嘲 捌龃 舳 =; 伽 加 罔l0既仃地铁隧道结构f一线 汁变形l抖1线 表2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控制指标 111111 注:呸向变形正值为上浮值.负值为F沉值 3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实测结果分析 3.1现场监测方案 依据专项设计方案及棚父规范蛰求.施l 期 埘 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竖向位移进行 现场监测监测项[1 为地铁隧道结构竖向位移,采Hj精密水准仪进行洲 , 布点间距见罔l1。测点布设存地铁隧道结构底扳l , 左、右线隧道共计布设26个测点,右线测点编号YOl~ Y13,左线测点编号ZOl~Zl3 监测从新建盾构区问 线盾中勾 J盘距离 ,f 地 铁隧道有线结构外墙20 131开始, 左、有线盾构牙越 既有地铁隧道完成为止一实际l_ 进度为:右线穿越 历时6 d,左线穿越历时6 d,监测频率为1次/(1,监测 时间为列4i停运后凌晨l:00—3:00 、 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器 Track Trafic&Underground Engineedng f目墨掣麓赣 目曼藿 处,下沉0.44 mm。 4结论 1)由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既有地铁隧道结构 的竖向位移以负值为主,表明结构产生了下沉,竖向 下沉最大值为一2.45 mm,发生在新建区间隧道左线对 应穿越部位的底板;竖向上浮最大值为0.37 mm,发生 在右线盾构隧道开挖至既有右线区间隧道前;既有地 图11现场监测布点图 铁区间隧道结构的横向变形相对较小,其中 方向位 移最大值为一0.29 mm,Y方向位移最大值为0.27 mitt。 2)由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可知,既有地铁隧道竖向 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Y04测点处,下沉1.78 mm;左线 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Z09测点处,下沉1.89 ITlm,略大 于右线。 3.2实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竖向位移累计变形曲线见图 位移较小,施工期间均未超出变形控制值。其中,右线 12、l3。 。 。 。 。 ’’ 。 ’ 。 。 / .f--o.3 / H \ %-1・26 \ 一1^\.3)对比数值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可以看到, 实际施工监控量测数据与施工前数值分析结果基本 一./ 一1.49 / 1.68 \. =r / / | / _1・65 致,说明预测结果是可靠的,风险前评估预测分析 结论基本可以客观、如实地反映施工过程中各部位的 情况,较为准确。嘲 参考文献: [1】张凯,贺婷.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技术[J].隧道 建设,2008,28(4):483—488. 一 图12既有地铁隧道右线结构竖向位移累计变形曲线 [2】范壶壶.盾构超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的微扰动施工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8. .—n52 \ \ \一1 1口 \ \ =I= : ..r: / /一0.85 / / ‘ / 一1 1/ ’—~ 一1.89 [3】凌立静.盾构下穿鼓楼大街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4]刘招伟,王梦恕,董新平.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 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8):1297—1301. 【5]李立,徐骞,伍建.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设计难点及对策 ’-=【85~ 图l3既有地铁隧道左线结构竖向位移累计变形曲线 【J】.隧道建设,2013,33(12):833—839. 由图12、13可知: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竖向位移较 【6】张继清,索晓明.大直径盾构侧穿地铁站的变形预测与实测 小,施工期间均未超出变形控制值。其中,既有地铁隧道 最小竖向位移发生在Y13测点处,下沉O.05 mm。既有 结果分析fJ1.中国工程科学,2010,12(12):18—22. 7】黄腾,孙景领,陶建岳,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监测及分析【J】 .右线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Y04测点处.下沉1.78 mm;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2):262—266. 地铁隧道左线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Z09测点处,下沉 收稿日期:2016—11-30 1.89 mil1.略大于右线:最小竖向位移发生在ZI3测点 作者简介:祝方,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铁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 (上接第63页) 其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9. 5】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 [2】姚玲森.桥梁工程[M].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105- 【规程: J21—201l[s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33. [3】李国豪,石洞.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M】.2版.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101—104. 收稿日期:2016—12—15 作者简介:刘宝军,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桥梁检测方面的工作。 【41韩清海.中小跨径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及 2017- ̄3期(5一)第35卷 荭投木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