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令行飞花,绽放芳华 ——如何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渗透国学

令行飞花,绽放芳华 ——如何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渗透国学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9 年 10 月专题论坛

令行飞花,绽放芳华

——如何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渗透国学

吴金芝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 广东深圳 518048)

摘 要:当代国内的教育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如何传承和弘扬国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国学掀起一股热潮,赞成的有,反对声亦有,国学热有其时代性和辩证性。本文主要探讨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渗透国学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 主题学习 国学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辩证地看待国学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渗透国学,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三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以国学为主题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整合教材资源,拓展课堂渗透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是按主题设置的,在课后、单元练习及拓展和回顾部分普及了一些国学内容,例如古诗词鉴赏、成语谚语介绍、《三字经》《笠翁对韵》等篇目,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给予教师渗透国学很大的便利。有的单元甚至完全以国学为内容,像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涉及的国学经典《史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全都是“中国古典名著”,不过在单元内缺少对这几篇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和知识积累,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面对内容繁多的教材,教师要把握好每篇课文的联系,避免学生在碎片化、被动化中接受国学的渗透,要注意思维品质的提升。[1]

教师可以在赏析完文章后,带领学生阅读名著原文,一边读一边分析文中的遣词造句、行文思路、主旨思想、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名著之美。如在教学《三字经》时,读悟要结合,在达到语文意义上的学习标准后,在做人道理领悟、历史故事延伸、自然常识拓展方面进行尝试。而且,教师可以适当脱离于教材,引导学生从课余生活积累相关的成语、歇后语、典故等国学常识,探讨、分析它们用在哪种语境、哪些场合是最巧妙和最恰当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从而在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中渗透国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国学修养。

二、参透主题学习,向国学教育靠拢

教材中的单元设置还有一些看似和国学无关的,实际上可以在对课外国学资源的引入上,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主题单元,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加入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四篇课文,从不同的切入点展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和无私。国学文化中也有许多诗词、成语、典故专门来表达父爱与母爱,如孟郊的《游子吟》,成语典故“乌鸦反哺”“孟母三迁”等。

此外,深挖单元主题内涵的话,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单元都能够补充相应的国学内容,像“家乡”“热爱生命”“自然之道”“多彩童年”等,有着深厚积淀的中华文化完全可以在这些主题学习中找

到位置,这得益于国学所囊括内容的博物性、丰富性。教师首先应参透每个单元的主题,了解其内涵和外延,进而有针对性地拓展国学资源,除了进行古今文化对照学习外,还可创造性地参照国外文化,把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相联系,把西方的伦理道德与国学中的为人处世哲学相联系,让学生继承优秀的母语文化的同时,吸纳世界文化精髓,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三、针对学龄特点,由浅入深渗透

国学这座知识宝库海纳百川,其容量之丰富可供学习者在每个阶段进行相宜的精神滋养。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其认知、学习特点,对国学资源的输出上要认真筛选,避免出现超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畏难、厌学情绪。教师应适当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可以广泛地囊括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民俗等多方面,使之更具丰富性、趣味性。如一年级可以多看、多听、多说,分享国学小视频,了解成语故事、汉字来源,玩猜字谜、讲国学小故事等。二至三年级,可以多识字,并背诵一些有韵律感的短诗词、韵文等,增强语感,并为学习有难度的国学经典打下基础。四至六年级则接触些蕴含哲思的文章,如《孟子》《论

语》等,启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2]

在循序渐进的主题教学中,中华文化的渗透根治于每个主题单元下,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成为学生的行为标准,学生的修养随之提高。实践证明,国学资源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越容易得到学生的吸收,能够越早得以运用。在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不乏引用国学中的经典语句为文章增色的,使他们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文章更出彩。

结语

如今时代在飞速变迁,信息爆炸,东西方思想不断交流与碰撞。越是走在时代前沿,越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来处。令行飞花,绽放芳华——国学是一座百花园,它不仅是某一时段的文明结晶,它尚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我们探索。对于国学,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造性地应用于为现代社会服务。相信语文主题学习与国学教育的结合,一定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

参考文献[1]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10).

[2]苗慧.浅滩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7(7).

2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