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新高考物理 -学考考纲-考试标准(学考选
考标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和物理方法等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等级要求。
(二)能力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注重考查与本学科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识别能力:能再认或表述所学物理知识,包括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现象、重要实验、著名物理学家、重要的物理常量,常见的元器件,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和图示等。
2.认识理解能力: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象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区分相近的物理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和规律解释物理问题。
3.建立模型能力:能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想化、等效、对称和近似处理等),研究实际问题,并将其转换成简明、典型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
4.分析综合能力:能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结论。
5.应用数学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和分析。
6.实验探究能力:能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设计较简单的实验方案;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正确观察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特征;能正确测量和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并获得正确结论;能初步分析误差。
(三)品质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关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核,通过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等途径来实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解决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了解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加试内容。必考内容为物理l(必修)、物理2(必修)和物理选修3一l中规定的内容,即属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基本要求的内容;加试内容为物理l(必修)、物理2(必修)、物理选修3-l、物理选修3-2中“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两章、物理选修3-4和物理选修3-5中规定的内容,详见必考题和加试题命题范围及考试要求表。
表中a、b、c、d表示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其含义如下:
a一识记:指能再认或表达物理事实、物理量及单位;能用文字、图示或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
b一理解:指能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识别概念和规律的外延,并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c一简单应用:指能将物理事实、现象与概念、规律建立联系,认识规律适用的条件,并用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d一综合应用:指能选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相应的物理方法和思维策略,求解较复杂问题。
必考题和加试题命题范围及考试要求表
(若考试要求空缺,表示该知识内容不作要求)
物理1(必修)
章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运动的 时间和位移 描述 速度 加速度 匀变速 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直线运 自由落体运动 动的 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相互 摩擦力 作用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运 牛顿第三定律 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超重与失重 力学单位制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b b C C d C a C C C C C C d b C d C b 加试 b b C C d C C C C C C d C d C
物理2(必修)
章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曲线 平抛运动 运动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行星的运动 万有 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与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航天 宇宙航行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追寻守恒量——能量 功 功率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守恒 弹性势能 定律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b b d d C a a C c C a b C C c b d d C 加试 b C d d C C C b d d d
物理选修3—1
考试要求 章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和电势 静电场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现象的应用 电容器的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源和电流 电动势 欧姆定律、U—I图象及I—U图象 恒定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流 焦耳定律 导体的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的原理 磁现象和磁场 磁感应强度 几种常见的磁场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知识内容 必考 b C C b b b b b b C C C C C a b C b C C 加试 c C C C C b C d C C C C C C d b C b d C d 磁场 物理选修3—2 考试要求 章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电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互感和自感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知识内容 必考 加试 b C d b b b C C b C C 交变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电流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物理选修3—4
章 知识内容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捕述 机械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振动 单摆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 机械波 波的衍射和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全反射 光的干涉 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颜色、色散 激光 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b C b C b b b C b b b C b C b b b a a C b a a
物理选修3—5
考试要求 章 知识内容 必考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守 动量守恒定律 恒定律 碰撞 反冲运动火箭 能量量子化 波粒 粒子的波动性 二象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电子的发现 原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结构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 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原子核 核力与结合能 核裂变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光的粒子性 加试 C C d b b C C b b a b b C a C a a C C C a
物理实验
实验题命题范围见下表,表中“√”表示必考或加试所要求的实验。 实验名称 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5.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6.研究平抛运动 7.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9.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0.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2.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3.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14.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5.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6.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7.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8.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19.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考试属性 必考 √ √ √ √ √ √ √ √ √ √ √ 加试 √ √ √ √ √ √ √ √ 1.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 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作图或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备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物理考试采用纸笔测试方式。必考题答题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答题时间为30分钟。必考题满分为70分,加试题满分为3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考题部分(共70分):
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和物理选修3一l中的规定内容(包括物理实验)。 加试题部分(共30分):
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中“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两章、物理选修3—4和物理选修3—5中规定的内容(包括物理实验)。
2.考试要求分布 必考题部分:
识记、理解 40%±5% 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60%±5% 加试题部分:
识记、理解 20%±5% 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80%±5% 3.试题类型分布 必考题部分: 客观题 50%±5% 主观题 50%±5% 加试题部分: 客观题 20%±5% 主观题 80%±5%
五、题型示例
(一)客观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单位的符号是 A.T B.Wb C.Ω D.A
2.如图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A.sl>s2,xl>x2 B.sl>s2,xl<x2 C.sl>s2,xl=x2 D.sl=s2,xl=x2
3.“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圆形绕月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和100km。当它们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时.两者相比,“嫦娥二号”的
A.周期较小 B.线速度较小 C.角速度较小 D.向心加速度较小
4.如图所示,装有导电液的玻璃器皿放在上端为S极的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器皿中心的圆柱形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内壁边缘的圆环形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流方向与液体旋转方向(从上往下看)分别是
A.由边缘流向中心、顺时针旋转 B.由边缘流向中心、逆时针旋转 C.由中心流向边缘、顺时针旋转 D.由中心流向边缘、逆时针旋转
5.如图所示,把自行车后轮支撑起来,对转动的自行车后轮上A、B、C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B.A、B两点的角速度相同 C.B、C两点的线速度相同 D.A、B两点的加速度相同
6.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接球瞬间的照片,照相机曝光时间为0.02s,.由此可估算出此时足球的速度约为
A.10m/sB.30m/s
C.100m/s.D.150m/s
7.某学生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将选择开关置于“×10”档时,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合理的做法是
A.换“×l”档,再渎数 B.换“×100”档,再读数
C.换“×1”档,调整欧姆零点后再读数 D.换“×100”档,调整欧姆零点后再读数 8.磁卡的磁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当以速度v0刷卡时,在线圈巾产生感应电动势,其E-t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0/2,线圈中的E—t关系可能是
9.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cm,周期为3.0s。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A.0.5s B.O.75s C.1.0s D.1.5s 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和d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从宽度为2d的缝垂直于板MN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d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qB(3dL)A.粒子带正电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2mC.保持d和L不变,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D.保持d和B不变,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二)主观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夹有纸带的重物由静止释放,所打纸带如图所示(图中数据单位是cm)。已知重物质量为0.500kg,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9.80m/s2。
(1)纸带的 (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B为 m/s; (3)对应于从A点到C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 J。
2.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甲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甲中画出。
(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乙所示。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 (填“o”或“×”)表示的。
(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乙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 Ω。
3.质量m=60kg的消防队员,从一根竖直的长直杆上由静止滑下,经t=2.0s着地。消防队员整个下滑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消防队员着地时的速度大小v2;
(2)消防队员在0.5s末的加速度大小a1; (3)消防队员沿杆下滑的距离h。
4.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以v=5 m/s的初速度开始在水平面上向右滑行。
物块运动中始终受到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
(1)物块向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物块向右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物块向右运动到最远处时的位移大小。
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2m、圆心角为120°的光滑圆弧轨道BEC,其中点E是最低点。在B、C两端平滑、对称地连接AB、CD两段粗糙直轨道,直轨道上端A、D与最低点E之间的高度差均为2.5m。现将质量为0.01kg的小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物块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O.25。求:
(1)小物块从静止释放到第一次过E点时重力做的功; (2)小物块第一次通过E点时的动能大小; (3)小物块在E点时受到支持力的最小值。
6.山谷中有三块大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0为青藤的同定点,h1=1.8m,h2=4.Om,x1=4.8m,x2=8.0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lOkg和m=2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A点水平跳到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的下端荡到右边石头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大猴子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7.如图甲所示,静电除尘装置中有一长为L、宽为b、高为d的矩形通道,其前、后面板使用绝缘材料,上、下面板使用金属材料。图乙是装置的截面图,上、下两板与电压恒定的高压直流电源相连。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分布均匀的尘埃以水平速度v0进入矩形通道,当带负电的尘埃碰到下板后其所带电荷被中和,同时被收集。通过调整两板间距d可以改变收集效率η。当d=d0时η为8l%(即离下板0.81d0范围内的尘埃能
够被收集)。不计尘埃的重力及尘埃之间的相互作用。
(1)求收集效率为100%时,两板间距的最大值dm; (2)求收集效率η与两板间距d的函数关系;
(3)若单位体积内的尘埃数为n,求稳定工作时单位时间下板收集的尘埃质量△M/△t与两板间距的函数关系,并绘出图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