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_张占仓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_张占仓

来源:客趣旅游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着眼于规划国际一流的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航空偏好性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航空都市。实验区的成立标志着郑州首开中国航空经济大发展的先河,同时为中原经济区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航空港;航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省与国家有关部门随即启动实验区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标志着该实验区建设与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值得系统研究。

一、战略意义

航空运输在全球正在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五轮冲击波,航空经济正在成为继陆路经济、海洋经济之后又一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综合带动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就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层面而言,战略突破口需要具备三大功能:一是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二是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三是推动扩大对外开放。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所选择的一个战略突破口,以期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形成中原经济区的对外开放平台、核心增长极。正如国务院批复要求所指出的那样:“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正积极借鉴美国孟菲斯、路易斯维尔、德国法兰克福等内陆地区发展航空经济的经验,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以寻求区域发展的新突破。

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

根据国家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该实验区的战略定位是:

第一,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在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第二条客运跑道基础上,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机场,打通连接世界

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高效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的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这是克服中原地区地处内陆发展外向型经济运输通道障碍的捷径,是国内外经成熟的内陆地区发展崛起的有效途径。

第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发挥航空运输业对高端要素的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吸引高端要素特别是人才资源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航材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航空偏好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临空产业聚集区。

第三,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提升航空港

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开放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彻底改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环境,化过去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劣势为新条件下的优势。

第四,现代航空都市区。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

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突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时代特色,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现代信息引领,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建设高品位和国际化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区。

第五,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域。坚定不移强化

高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引导人口有效集中,土地集约利用,为居民就业和吸引高端人才创造条件,增强综合实力,加快筹建超级计算中心,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支撑和引领现代信息业发展,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和郑汴新区资源共享和联动发展,建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2.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建成以后大约能够容纳400万人。以其为纽带,连接现有郑州市区、郑东新区和开封市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郑汴都市区将矗立于中原大地,成为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龙头。在发展上,到2025年,将达到三大目标:一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大枢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二是将拥有“大产业”———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特色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三是将建成“大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建成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现代化航空都市,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经济、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三、建设路径

1.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货运枢纽

大幅度提升郑州机场航空货运能力,在完成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建设开辟专门货运跑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郑州航空港电子产业集中的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航空货运服务业,接通各种陆路运输线路,完善快件集散、海关监管体制机制,形成客运、货运优势兼备的国际航空港,为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通往世界各地的特殊便利条件,弱化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制约。未来郑州航空港将会分担周边机场特别是一些大门户机场的压力,它们专心做世界性客运枢纽,郑州更加突出做货运枢纽,通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来优化分工,承担区域的货运集散以及与之相连的产业集聚任务。所谓大枢纽,不只是运输生产地的货物,而是周边地区的货物也向这里集中,并便利地运送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货物也集聚到这里,再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分散到各地去,充分发挥大枢纽的集散作用,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发展效率。

2.建设航空偏好性高端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包括特色产业物流,航空快递物流,国际中转物流,航空物流服务等。全面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航空航材制造与维修,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力争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建设超级计算中心和超级计算应用基地,为信息化研发与应用升级奠定基础;建设智能产业研发与应用基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建设与完善智能手机生产与研发基地,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以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利用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充分考虑引进中国科学院相关研发机构,建设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基地。同时,通过产业联动模式,有重点地发展现代服务业(P140-144),建设基于超级计算的金融服务基地和电子商务中心,形成大数据处理能力,为都市区现代企业发展创造优异的国际电子商务结算支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支撑条件。

3.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航空都市

建设资源集约型都市,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约束性资源利用方面探索新路,创造新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建设智能型都市,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现代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广泛吸纳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建设与管理技术,跨越性提高现代都市运行与管理的智能水平。建设绿色都市,吸收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的经验与技术成果,规划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城市设施、绿色配套设施、绿色管理制度,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创建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绿色生态型都市。建设低碳型都市,引进与研发大批适合当地需要的低碳技术,全面应用低碳产品,构建全新的低碳都市,为全球节能减排探索路子,创新示范,寻求低碳科学技术与公共管理政

策的新突破。

4.推动先行先试政策创新

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予我们先行先试的历史机会[5](P777-782),吸收借鉴国内外航空港经济发展与创新的经验,发挥我们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探索制定促进内陆地区航空港经济快速、健康、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人地挂钩、城市投融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信息产品进出口、研发行业发展、航空偏好型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国际商务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创造出全球产业转型、新产业革命来临时代的软环境、硬环境优势,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5.提高航空经济科学管理水平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也就是航空偏好性产业集群,如荷兰史基浦机场及周边地区、美国底特律机场及周边地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及周边会展业、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松岛新城、阿联酋的迪拜城、我国北京机场的航空核心产业集群、天津机场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等[6](P121-125)。这种经济形态在全球都是非常新颖的领域,发展成功的经验比较有限,我们国家更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这个领域,我们对其运行规律的认识非常少,相关信息了解也很少。因此,在干部层面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我们不可能用过去传统的思维方法和管理理念来管理这么一个非常新颖的经济形态,而是要充分利用国家把第一个实验区放在郑州的机会,认真学习、研究、探索、提升、创新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力争创造出更加符合全球科技革命前夜背景下航空经济发展的范例。

四、前景展望

1.支撑内陆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彻底拉近中原与世界大市场的距离,克服我们在工业经济条件下不沿海、不沿江的区位制约,强化我们的发展优势,有利于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对外口岸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构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为内陆开放型高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创新创造的空间,为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与活力。

2.促进郑汴都市区实现一体化大发展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首位度一直比较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不足,在河南省中心地带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需要。我们很早就提出建设郑汴都市区,即现在的郑州市区、开封市区,加上郑汴之间的区域,形成集聚人口1000万以上的都市区[7](P1462-1467)。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正常情况下能够容纳400万人,把郑汴两个城市连为一体,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增长极,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对于优化全国中部地区城市格局,均衡区域发展力量,促进全国区域之间和谐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3.为中原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

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乏力,中国经济虽然一枝独秀,但是发展动力不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性难题。如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形态,突破原来的发展模式,适应新产业革命的需要,都有赖于各地大胆创新与探索。郑州航空港经综合实验区有很多方面的独特性,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创新价值,我们乘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特殊机遇,再加上新批准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的特殊性,非常有利于我们创新发展思想,实现重大跨越,在内陆地区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迅速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4.促进郑州市发展出现新的跨越

1906年,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在郑州交叉,郑州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提升,成为由火车拉来的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到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掀开了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中心城市的建设序幕。1990年,郑州著名的商战打响,郑州在全国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2011年,中原经济区获批建设,郑州成为在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真正走上了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道路。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获批,以国家的力量为郑州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拉开新一轮大规模的建设序幕,航空偏好性特色产业聚集区将应运而生(P213-216),郑州发展的比较优势再一次显示出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5.为居民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体制机制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经济发展了,最终是为居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条件。全球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或者有通航能力的沿江地区,内陆地区由于商务成本较高,特别是传统的以海洋运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物流对内陆地区发展影响巨大。面对航空货运在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物流中地位大幅度提升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在全国率先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可能创造一系列内陆地区现代产业发展的奇迹,真正造福于未来航空都市的400万居民。

五、初步结论

1.郑州首开中国航空经济大发展的先河

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日益加快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很多新领域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大胆超越。作为拥有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国家体制优势,我们在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积累以后,以国务院文件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规划,并赋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支持其加快发展,首开了以国家力量推动中国航空经济大发展的先河,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对中国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均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个先河的标志性意义还体现在中国大胆向先进的航空经济领域挺进,将吸引更多全球的高端制造业向中国集中集聚集群,并进一步引导更多中高端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集中集聚。因此,航空经济加速发展,将加快改变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过去一直占据末端位置的劣势,促进中国向产业链前端移动,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郑州航空港将因此加速经济转型,为全国航空偏好性高端制造业发展探索路子,创造经验,集聚正能量。

2.中原经济区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

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过去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沿海和沿江,与全球大市场联系便利程度偏低,综合性商务成本偏高,直接影响了国际化企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支撑条件。尽管当地拥有非常多的发展优势,但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国际化企业进出不够便利,以至于成为传统产业集聚区,长期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征。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相比,资源型产业发展活力有限,盈利空间较小,所以直接制约了区域发展效益的提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将以全球最为时尚的航空偏好性产业,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目前已经形成优势的以智能手机生产为依托的IT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原地区作为内陆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全球高端制造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中高端优秀人才的集中集聚,为中国内陆地区,特别是中原经济区调整产业结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和实实在在的支撑条件,将极大促进中原地区,包括与之相关的中西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提高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奠定空前的有利条件,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为中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创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3.郑州航空都市建设与发展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示范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

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之后,国务院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批复,就明确要求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航空都市,这是全国第一例实验性新型城市。郑州市已经在国务院批复之后开始向全球招标航空都市的概念性建设规划方案。如果工作顺利,必将在全球科技进步与城市建设最新理念支撑下,“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规划建设最为典型的体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如果这个过程能够正常运行获得并成功的话,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行试验,为新型城镇化探索具体路子,提供实验示范。所以,其典型意义特别大,在国内外特别引人注目。

参考文献

[1]芦瑞.国务院给河南送大礼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获批准[N].河南商报,2013-03-11.

[2]新华社.我国“航空经济”正蓬勃兴起[N].河南日报,2013-03-12.

[3]刘瑞朝等.张大卫解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N].大河报,2013-03-12.

[4]曹允春,董磊.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1,(7).

[5]张占仓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对策[J].河南科学,2012,30,(6).

[6]康晓蓉,石兰英.空港城市之国际样本[J].西部广播电视,2009,(10).

[7]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9).

[8]李晓江编译,王缉宪校译.航空港地区经济发展特征[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增刊.

(责任编辑吴彤) ·4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