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海导航】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2第2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学海导航】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2第2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客趣旅游网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3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选择题

1.“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 ②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3.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5.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西班牙物价上涨最多最快,16世纪时平均上涨4.5倍,其中粮食上涨5倍。英国、法国、德国一般上涨2倍到2.5倍。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欧洲矿产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 B.欧洲国家对外扩张造成的物资紧缺 C.欧洲国家对殖民地贵金属的大肆掠夺

D.欧洲国家对殖民地大规模输出商品造成物资紧缺

6.马克思在《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因素”是指( )

A.“价格”和“商业”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7.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造成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8.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因其思想不容于当道,被迫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儿于(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9.“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大家闭目祈祷。可是到黑人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黑人手里有了《圣经》,白人手里有了土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殖民者以宗教作为侵略工具 B.非洲意识到殖民扩张的危害 C.传播宗教是殖民扩张的动力 D.土地是殖民扩张的唯一目标 10.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11.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12.“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摘编自[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

——摘编自[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

材料三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1)写出公元1500年前后以寻求香料和传播宗教等为动机的四位远洋航海家。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各种文明的“根源”?

(3)明清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4讲 两次工业

一、选择题

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2.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 C.工业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3.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都(英国的约克郡)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工业改变了人口布局

4.《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 B.工业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5.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6.读17~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由此得出史论一致的是( ) 年代 专利增长数(项) 17~1800年 276 1850~1860年 25200 10~1900年 200000 A.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B.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 C.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 D.美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7.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加剧了分化程度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8.马克思、恩格斯说:“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创制 C.工厂制的出现 D.汽车的发明

9.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第一次工业后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理解错误的是( )

A.英法等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居于主导地位 B.英法等国向广大殖民地输送廉价工业制成品 C.广大殖民地向英法等国大量输送原料

D.资本输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

10.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对此表示:“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卫·波特用“机器标准化生产”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11.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二、非选择题

13.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单元 第3讲

1.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观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新旧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由此可判断体现了①③⑤。

2.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情况。结合葡萄牙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航线的史实,可知葡萄牙人在印度等地殖民扩张,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3.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是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5.C 结合材料中“16世纪”和“西班牙物价上涨最多最快”等信息可知,欧洲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使金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矿产开采和冶炼的信息,排除A项。16世纪欧洲国家通过对外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B项错误。16世纪欧洲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商品生产能力有限,不会出现对殖民地大规模输出商品的现象,D项错误。

6.B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和“商业”,“价格”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的资金,故选B项。

7.A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意大利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贸易通道,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开始走向衰落。

8.C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631年,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联系所学知识,这个城市最可能是商业资本主义最发达的“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

9.A 据材料“黑人手里有了《圣经》,白人手里有了土地”这一信息可分析出A项符合题意。D项中的“唯一”太绝对,B、C两项不能反映材料本质。

10.A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此后,西方殖民者疯狂地进行殖民侵略,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1.B 首先,马克思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的合理性。其次,马克思认为,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仍然是个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想和生产方式。故B符合题意。

12.D 据“1651年12月”时间和“英吉利共和国”,可以判断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故D项符合。

13.(1)达·伽马、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

(2)寻找香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使西、葡两国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证明了地圆学说,是人类史上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综合国力保持了较长时间的世界领先地位。

第4讲

1.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C 据题干信息可知,工业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应用和海外市场的扩大,可见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余A、B、D三项都与“煤的广泛使用”信息无关,排除。

3.D 考查对工业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时间“从1820年到1830年”、城市“利兹、曼彻斯特等”,所以是工业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之前,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外来移民,排除B;材料反映城市人口增加,所以C不符。

4.C 17、18世纪时英国为维护本国纺织业,采取关税保护;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英国为维护其在印度的商业利益,仍在印度采取关税保护。由此可见,英国的贸易取决于国家利益。故选C。

5.C 据“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说明当时英国采取的是重商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到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的开展,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生产为特征的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故选C。

6.A 分析各选项,B项可排除,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英国最先完成工业;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本题选A项,反映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时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专利数也呈几何级增长。

7.C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英国最富裕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重日益增加。这说明,工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工业加剧了分化程度。故选C。

8.C 蒸汽机只是提供了机器生产的动力,并不能体现广泛地使用妇女和儿童劳动;只有广泛采取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出现,才使妇女和儿童被广泛地使用起来;B、D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

9.D 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后的国际分工的影响,A、B、C三项符合第一次工业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为第二次工业后的特点,故符合题意。

10.A 材料中“赋予普通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说明美国激进思想主张普通人也有相等的权利。

11.D 从材料信息可知,卡内基将钢铁公司实行垄断后,钢铁生产的成本急剧下降,这说明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A、B项材料都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

12.C 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题干蒸汽动力和电力的应用数据来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题干无从体现。

13.(1)背景:工业;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经济间联系;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等级观念。

(2)影响:粮食储运条件的改善;新型肥料(化肥)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的流通。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3)歌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