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创产品的价值探析与传承路径研究
——以陕北剪纸为例
任芮瑶
(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以剪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陕北本源文化的传承,它融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较为固
定的思维方式与传承路径。同时剪纸作为陕北民间艺术的瑰宝,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所创造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间艺术不仅面临着如何保护与传承,还面临着如何再挖掘、再利用其中艺术元素并使之服务于现代设计等问题。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如何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在调研陕北剪纸的基础上探析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及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新”发展提出新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剪纸;本源文化;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5-0094
1.陕北剪纸的概况
陕北剪纸,它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性,是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的造型基础是各类实物,它的制作材料经过作者自行剪裁,造型更加概括简练,更加夸张活跃,其外边轮廊如陕北出土的汉画像石一样洗练,一样大气磅礴,凝聚了人们的想法与心底的希望,同时表达了一定的内涵深义,具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2.陕北剪纸的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陕北剪纸的研究甚少,大多数以采访纪实为主,没有形成专业的理论体系支撑。本文主要在调查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陕北剪纸目前的发展现状做以准确分析。
2.1陕北剪纸发展存在的问题2.1.1、资金支持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正在大力建设经济,争取来年摘掉贫困帽,积极下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所以目前重心主要以扶持经济为主。关于陕北传统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瑰宝,是人们一直不断秉承发展的东西,关于扶持民间艺术文化也出台相应的及措施,但目前关于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件相对较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换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与传承也有了新的认识,关于如何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民间艺术人们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文件稍有滞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人民进行反馈,导致人们对文化相应不了解也不认同。
(2)资金相对不到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关于文化相关的主要停留在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去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目前人们的现状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了不同的理解,目前关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没有相应的专项资金 ,同时也有专门的文化扶持去精准改善状况,导致目前传统文化发展并不理想。
(3)与人民及平行部门沟通较少,没有形成一致想法与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也了解到部门与其他平行部门在执行相关时有一定的误差或不协调,没有形成一致的文化扶持对策;另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很多艺人家过得较为清贫,不是因为不热爱民间艺术,而是由于生活所迫不能更好的去专业做艺术,没有相应的及资金扶持,而又由于艺人没有产生高质量的产品经济效益而大力去扶持,导致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没有达成一致想法,使传统民间艺术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
2.1.2艺人能力、生活不能有效平衡
在资料查询中有相当一部分艺人由于生活所迫而将剪纸当成副业在发展,不能将个人能力与生活有效平衡起来。由于剪纸自身做工时间长且复杂,有效回收期较慢,短时间内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又不能大规模发展,导致单纯靠手工艺发展很难将生活基本水平维持起来,加之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其不能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
2.1.3群众所接触的文化氛围不浓厚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给人们的导向,首先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来没有听过剪纸,也不知道其发展状况,自身更不会动手实践,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其次大多数群众忙于家庭经济发展,教育孩子,主打经济,同
·94·
特色产业
时也由于文化的收益期较慢,导致很多群众不愿意去依靠文化发展经济,去学习当地传统文化,而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去扶持家庭经济的发展,因而没有形成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2.1.4其他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民间艺术又是传统文化中较为脆弱的部分。陕北剪纸并没有像剪纸那样口口相传,期间存在着许多问题。相比剪纸而言,剪纸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且周期较长,经济效益回收较慢,所以不够重视,人们的信心和耐心也没有那么充足,导致剪纸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导致目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文化扶贫较为艰难。因此,文化扶贫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持,同时需要提升自身能力,
2.2文化精准扶贫下陕北剪纸的发展对策及建议2.2.1扶贫三步走
(1)文化扶贫:忽略阶段
目前文化发展主要处于“输血”扶贫方式,这是一种带有救助性质的,不可能解决相对集中的在“老、少、边、穷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这一时期扶贫主要以实物、现金为主,解决目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文化扶贫还没有进入关注视线,得到重视,文化建设也不是重点工作,但总体上非常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文化扶贫:起步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非贫困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增长,使一部分人逐渐摆脱了贫穷,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输血”救济模式已不能解决社会变化的新发展,文化扶贫的也要随之调整,逐渐带动经济发展。
(3)文化扶贫:改革完善阶段
目前国家对贫困县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对文化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扶贫要与经济、政治等各项紧密相关,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认真抓好扶贫开发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示范,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前提下,教育、文化素质作为“软实力”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常抓不懈。
2.2.2艺人培训、管理
目前关于民间艺术手工艺人的教育水平都相对较低,如果举办高层次的活动时,不管是活动主题还是活动内涵,都不能很好地进行把控。其次艺人缺乏一定的培训与管理,只有在不定期的活动时会有一定的机会进行才艺展示,但大部分时间没有空闲去专业学习以及参加各种比赛。提供的专业比赛相对较少,艺人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加强艺人的培训与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95
2.2.3群众提升认知,增强意识
作为普通群众,既不靠文化吃饭,也没有专业去发展文化,但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之乡的人民,每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将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去传承与保护下去。作为普通群众,需要提升自身认知,加强自身对文化的理解,同时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去发扬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3.陕北剪纸的创新与传承路径研究3.1造型艺术特征的演变
传统的剪纸作品是以传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现象为载体,作品寓意主要为传统民间日常生活,表达了手工艺人对所生所长的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深沉,这是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规律。而现在的剪纸作品是精神审美与经济适用的综合体,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不可分,充分形象的展示了当代中国特色产品,对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的当代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以新的题材和新的形式进行符合我们这个
年代审美趣味的创造。
3.2作品寓意的转型
传统的剪纸作品寓意主要表达人们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展示的是陕北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是对人们质朴的生活以及淳朴的劳动人民的感情,而当代的剪纸作品逐渐与市场轨迹相结合,在简洁的现代视觉语言造型中,艺术家巧妙地进行了对传统造型观念的传承与创新,完成了形的转换与意的传承,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时代的设计语言共同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去,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审美特性。
3.3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3.3.1造型载体
传统的剪纸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是传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载体主要是以传统人物肖像以及传统物品为主,艺人们赋予了大自然中动植物以人的感情,借以表达艺人的内心世界,使创作更具有朴实感以及浓郁的人情味。而现代的剪纸作品主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作品与现代
市场需求相结合,将原始精髓传承下来,应用到现在不同载体,展示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使人的情感与创作物品更好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产品启示。
3.3.2色彩搭配
中国民间艺术拥有者庞大的色彩体系,以青、赤、黄、白、黑“五行色”为主要色调,既体现了民俗的审美观,又是一种民间文化色彩的呈现,它们构成了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世界。民间剪纸艺术色彩大多数都出于对物象的描述以及带有各种吉祥的寓意。陕北剪纸色彩大多数较为浓
·95·
96
郁,对比强烈,这反映出民间艺术在色彩运用上的规律与特点,其实与现代艺术设计中追求简约、突出设计的原则有相似之处。
将民间传统色彩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助于丰富现代设计的语言与创意,改变当前设计中对于传统民间艺术重视不够,设计语言匮乏,一味崇尚西方设计的现象。将民间艺术强烈浓郁的色彩语言传递到现代设计中,将会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美感,使现代艺术设计语言“推陈出新”,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发展中国式的当代设计具有良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3.3.3设计元素
传统的剪纸作品主要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元素提炼,将传统民间艺术原型进行分解、重组和变形,通过形体的再造,色彩的重组搭配,使其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神韵,并且具备了现代平面视觉语言。现代设计中对于图形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其对造型、色彩、空间的把握上,这与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如出一辙。因此,如何对民间艺术造型和色彩进行有效地汲取,使之成为现代设计中全新的设计语言,这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转型极其重要,有助于其更好的服务于现代设计。
4.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目前市场上文创产业相对较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高仿类产品,需要工艺和技术;另一类是通过创意衍生出来的产品,寄托了文化情怀;最后一类是根据市场情况重新创作而来。但目前文创公司首要稀缺的就是创意人才,其次就是传统工艺,特别是非遗手工艺的失传,导致目前文创产业缺乏一定的传承性与历史性。
4.1对产品进行发展与创新
文创产品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艺品或摆件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纪念意义以及功能创新的产品,文创产品更多的是注入文化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改良与创新。关于陕北民间艺术文创产品现已有部分创作产品,但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形成循环的文化体系,文创产品的核心是传递文化,如果再加上合理的功能创新,将会是产品具有双重亮点。
4.2让产品有温度、有情感
文创产品也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递,在产品的不同载体上要能够体现文化意蕴与内涵,在收集原生态视觉符号外,关注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产生更大的产品附加值。
4.3提高文创产品的融资渠道及产业发展效率文创产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文创产业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融资模式,·96·
特色产业
同时产业发展效率的高低影响着产业发展规划。因此,我们首先要在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将文创产业市场化、多元化,加强文创产业的创意发展;其次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融资生态系统,促进文创产品与科技、金融、文化相结合;最后充分发挥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强各类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服务,从而量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5.结论与展望
剪纸艺术作为农耕社会文明的产物,是下层民众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乡村文化的艺术结晶。它根植于广阔的黄土高原,经过岁月的雕琢,以及后人对其创造的完善与丰富,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造型、色彩、工艺、现状、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使我们对于陕北民间剪纸这一陕北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对于怎样丰富与发展这一民间艺术有了明确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特有的”活文物”,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并且探寻出一条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闫佳晓.“贴”出来的艺术——陕北民间布贴画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0
[2]严春婷.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特色与价值的文化生态探析[J].科教导刊,2016
[3]高国栋.“互联网+传统手工艺”带动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6
[4]杨亚静.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扶贫研究[D]. 中南大学,2013
[5]杨雨佳.陕北剪纸特征及艺术风格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6]吕政轩,曹宏霞. 趣话陕北剪纸[J].西部大开发,2009[7]周金月.五维空间视域与原始美术作品赏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5
[8]李军科.陕北剪纸艺术概述[J].美术大观,2009
[9]刘昱娴.论现当代风俗画对我创作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19
作者简介:任芮瑶(1990—),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 院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于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