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鸣晓,武占云
摘要:北京商务中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培育,已发展成为全国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资源最为聚集的区域,正在步入世界城市高端形态的能级竞争阶段,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先行实践区。在深入解析世界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及变化,以及世界商务中心区的趋势演变,尝试性地构建了世界级商务中心的要素构成体系,并从创新管理与模式、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构建世界CBD网络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北京建设世界级商务中心区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 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网络 商务中心区
1
1. 引言
世界城市是全球城市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城市,承担着世界性资源的和集散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1]。2010年,北京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内涵,并确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和临空经济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为世界城市先行实践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培育,已经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文化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步入世界城市高级形态的能级竞争阶段,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级商务中心区。北京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也需要一个能够与美国纽约曼哈顿、英国伦敦金融城相媲美的世界级商务中心区代表中国行使资源配置的功能、参与全球秩序的重构。
2.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背景与内涵
2.1.
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城市和区域规划先驱格迪斯在1915年所著的《演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并将世界城市描述为世界商务中具有异乎寻常优势的那些城市。世界城市的发展变化深受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技术、文化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其理 1
[2]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社会调研项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CBD转型发展与需求研究》。
2000N432529468ÿPlè论与方法也随之经历了从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到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演化阶段。
对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始于英国城市学家彼得·霍尔,他在1966年《世界城市》一书中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描述和研究了世界城市,并为现代世界城市研究奠定了基础。霍尔认为世界城市是那些以及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国际一流大都市,世界城市的形成取决于其具有全球影响的复合的城市功能,包括政治、贸易、交通、金融、教育、文化和科技等。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学者萨森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城市理论。萨森认为,全球化过程中金融产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国际化以及向特定城市的集中,使这些城市成为全球生产服务和创新的中心,从而获得管理和协调全球经济的战略能力。她把这些生产服务高度集中,服务于全球资本运行的战略性地区称为“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在重点研究了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城市的四个基本特征:(1)世界经济组织中高度集中化的控制中心;(2)金融和专业服务服务的中心;(3)创新的生产地、即创新中心;(4)产品与创新的市场地,即消费中心。
[5]
[4]
[3]
2.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
北京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所谓“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俯中原,诚天府之国”。在城市发展中,北京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城市职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历次城市规划对其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进行了调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首次明确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并提出建设世界城市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2010年北京首次在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刘淇(2010)指出,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和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建设世界城市,不是简单地模仿复制已有世界城市的形态和发展路径,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在提高全球影响力的同时凸显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根据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北京“十二五”规划更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内涵,即北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和足以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6]
[9]
2.3.
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及变化
GaWc研究小组将世界城市划分为不同级别。其中,作为全球服务中心的世界城市被定
义为alpha城市,而alpha城市又分为四个级别:alpha++城市包括伦敦和纽约,比其他所有城市都更高程度地整合于世界城市网络;alpha+城市是指其他一些高度整合于世界城市网络的世界城市,主要满足亚太地区高级生产服务的需要;alpha和alpha-城市是指那些将主要经济区域或国家连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的世界城市。图1是根据GaWc研究小组的成果绘制了2000年和2008年由alpha城市构成的世界城市网络。
图1 2000年和2008年alpha世界城市
资料来源: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http://lboro.ac.uk/gawc/gawcworlds.html.
通过研究分析2000-2008年世界城市网络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世界城市网络的整体连通程度不断提升;二是以洛杉矶、旧金山、迈阿密为代表的美国城市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城市与全球网络连接程度不断降低;三是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南亚以及东欧城市与全球网络连接程度大幅提升。例如,2000年,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分别位列第29位,未进入alpha世界城市之列;2008年,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程度大幅提升,位列第9和第8位,且跃居成为alpha+世界城市。由此可见,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世界城市网络中已开始发挥面向全球的连接作用。
[7]
图2 2008年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主要世界城市连通度排名(前10位)
资料来源: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http://lboro.ac.uk/gawc/gawcworlds.html.
3. 世界级商务中心区发展趋势与基本要素构成
3.1.
世界商务中心区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典型商务中心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商业为主的混合阶段、商务功能强化阶段以及商务服务功能升级、综合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再平衡为主题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拉开了资本格局转变、市场重心替换、贸易方式调整、全球规则重构的序幕,CBD的核心功能和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深度的调整。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CBD的核心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而是日益发展为聚集公司、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和国际组织等多种具有资源配置、信息集散能力的主体聚集区,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甚至世界的管理决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和创新引领中心。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如何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CBD,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综合来看,本文认为未来世界CBD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与特征:(1)经济运行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拥有数量较多的税收过亿楼宇,地均生产总值、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居全国甚至世界领先水平。(2)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凸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拥有数量较多的公司、总部企业等,占城市较高比重;聚集全国绝大多数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国际传媒机构等,经常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拥有较大比重的国际性人才;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旗舰店入驻;金融市场交易额规模居全国前列,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3)国际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公共管理服务,国际化、高品质的医疗连锁机构,国际性的基础教育服务。(4)创新引领能力增强,并成为核心竞争力:在组织机制、政务规范、支持、开发建设等方面有较多首创性做法;参与或制定多个CBD发展领域的标准或准则;涌现并聚集新兴商业模式、服务业态等;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理念、时沿潮流等。
3.2. 北京商务中心区发展现状
1993年由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在东二环至东三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总体来看,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演变阶段(图3)。(1)在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为了便于获取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信息,以及便于与母国总部联系,外资企业开始在使馆区周边集聚,逐渐形成了商务区的雏;(2)1993-2000年:外资企业进一步集聚,北京市提出规划建设商务区中
心,并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3)2000-2009年:北京市启动东扩区建设,区域内国际金融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一线三点”的现代商务服务业发展布局;(4)2009年至今,东扩区建设加速推进,区域环境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文化传媒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国际资源大量聚集,并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步骤和核心战略之一。
图3北京CBD现代服务业集聚的阶段特征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2012年,北京CBD已经形成以国际金融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文化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入驻企业超过24000家。其中拥有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70家,各类金融机构100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6600家,商务服务类单位7300家,成为北京市以及全国高端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与北京市其他五个高端产业功能区相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北京商务中心区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达到了186.7亿元 ,位列六大高端功能区第二位。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商务中心区要“基本建成核心区,全面启动东扩战略工程。显著提高区域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对国际金融、国际传媒、国际组织和专业要素市场等集聚功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商务中心”。
图4 北京六大高端功能区主导产业及地均GDP产出(亿元/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商务中心区相关资料绘制。
3.3. 世界级CBD的基本要素构成
世界级CBD的核心发展要素必须代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顶尖的元素,面向全球市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本文认为这些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公司及企业总部,其决定了世界级CBD的微观构成;(2)国际组织与机构,其决定了世界级CBD的能力权威性与配置力的基础;(3)国际顶尖专业人才,是全球竞争力的最关键资源,推动全球性CBD引领经济创新发展;(4)国际知名品牌活动,全球性资源配置中心对外输出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从北京CBD目前的发展基础与条件来看,初步具备了构建世界级CBD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从这四个要素层面展开论述。
3.3.1
公司及企业总部
世界级CBD的功能最终必须依靠经济发展的各种微观主体来实现并发挥作用。公司作为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其数量的多少、行业的覆盖面往往代表了资源配置中心在全球化分工中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公司以总部经济模式开展全球战略布局的趋势日趋明显,日益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制高点。当前,产业发展最高端的控制和管理权依然集中在少数顶尖的商务中心,尤其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CBD。
目前,尽管中国各大城市在吸引企业总部迁入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但由于企业总部对区位选择的特殊要求,仅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处于有利地位。例如,根据魏后凯等(2010)的研究,1994-2007年期间,迁入北京的上市公司总部有25家,迁出1家,净迁入24家,是全国净迁入最多的城市(表1)。2012年,北京CBD区域已聚集了50余家公司地区总部,共有139家世界500强企业,339家500强分支结构。从世界500强全球营业收入排名来看,前10强中,共有8家企业在CBD设立21个分支机构,前20强有13家企业设立了40家分支机构,前百强有48家企业设立了138家分支机构。CBD世界500强企业合计利用外资772.92万美元,占CBD外资利用的62.87%。
表1我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情况(1994-2007年)
城市 北京 成都 上海 杭州 长沙 深圳 拉萨 迁入企业总部 25 8 7 5 4 4 0 迁出企业总部 1 2 2 1 0 3 5 [9]
[8]
天津 其他 总计 2010年8月。
0 33 86 4 68 86 资料来源:魏后凯,白玫,王业强. 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 经济管理出版社.
3.3.2 国际组织及机构
国际组织与机构在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协调区域贸易争端、促进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地位将赋予CBD在决策、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权威性。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数量多少、职权范围的交叉与叠加往往决定了CBD资源配置力的能级;国际组织与机构成员的范围的交集往往决定了CBD经济腹地的大小。当前,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国际组织与机构正在向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布局,市场与信息高度国际化的CBD是其落地的首选。北京CBD是中国涉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国际化程度高,集中了第一、二、三使馆区及中国外交部和大量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目前,有超过9000家的外国驻京商社、境外驻京代表机构及众多的国际交往活动场所都云集于此,使北京CBD在国际交往中占领绝对的先天优势。
3.3.3
国际高端专业人才
国际顶尖的专业人才的汇集决定了CBD对经济发展前沿技术的引领能力、高端商务服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管理能力。精英是世界级CBD中具有支配地位的阶级,CBD通过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促进了不同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形成了全球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并逐步构建了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与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其能够适应越来越快速的发展更新长期保持创新的优势。当前,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国际CBD之间顶尖人才的流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正在随着城市差距的缩小、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被破解,国际高端人才的获取越来越具开放性。2012年,北京CBD功能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67.5万人,占朝阳区从业人员总数的50.8%;从行业分布看,服务业及金融业成为CBD从业人员就业的主导行业,区内服务业和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8.7万人,占据了CBD中心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3.8%,国际人才聚集效应更为明显。
3.3.4
国际品牌活动
国际知名品牌活动是资源配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组织、协调和配置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此类活动的开展将在特定的领域为区域带来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并随着活动类型的日益丰富、频次的增加逐步形成区域全方位的综合辐射力。
北京CBD国际商务节、北京CBD国际论坛、世界CBD联盟轮值、中国商务区联盟发起者等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成为北京全球性资源配置中心对外输出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4. 北京建设世界级商务中心区的战略重点
4.1.
推进新型管理与模式
北京CBD现行的行政管理和运行模式是在CBD建设初期阶段形成的,存在着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行政授权不到位,区内无序竞争的潜在风险较大,协调关系复杂、管理条块未理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以及与世界级CBD的管理结构的能级和体量不对称等弊端。结合我国的法律制度条件,借鉴国内外功能区、商务区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北京应CBD创新管理机制,并分阶段完善。
在建设世界级CBD的初期阶段,仍以东扩区建设、产业业态创新、服务品质提升为主,保守地推进管理改革。一是建立商务中心区市、区两级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有市、区相关部门与会的商务中心区建设与管理联席会议;二是市授予管委会在规划、项目立项、供地、开工建设、外事、人才等方面参与市职能部门审批的权利;三是建立商务中心区与属地街道、乡镇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更好的推进区内社会事务的管理。
在建设世界级CBD成熟阶段,着重改变授权不充分和统筹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是朝阳区不再拥有对北京CBD直接领导权,CBD管委会将作为北京市的派出机构,受委托或授权,负责商务区综合交通组织管理、区域规划发展统筹、组织实施区域开发、指导协调属地管理等工作。二是实施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相同的高层次授权级别,加强北京CBD在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组织领导职能。三是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管委会下可设城市管理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社会管理服务,尤其是对于以国际高端人才为主的国际社区,要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4.2. 多途径促进高端要素集聚
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金融决策、信息与管理中心、科技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经济中心,北京拥有的特殊资源使得北京CBD成为中国内地与国际高端服务业接轨、展示中国服务业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一是充分发挥国内外金融机构、公司与企业总部集聚的优势,使北京CBD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节点,中国资本走向国际的平台。二是利用全面开放对外投资的机会,吸引国际大型投资银行、证券机构,开展国际投融资、资金管理、债券承销、企业兼并等业务,形成在华投资银行的业务中心。三是发挥大型央企、国企集聚的优势,成为中国资本购买海外资产、进行业务扩张的投资中心;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手段,成为内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运作中心。四是提升信息传媒资源集散和配置核
心功能,抓住国内外传媒产业数字化、平台化、度整合、盈利模式的变革趋势,增强与国际信息传媒功能的对接能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传媒中心
[10]
。
4.3.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首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首都现代化建设、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基本确立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人才竞争优势,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北京CBD若要跻身于世界级CBD,特别是在对包括国际商务人才在内的高端发展资源的承接能力、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急需提高。一是依托区内丰富的国际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国际金融、高端商务、信息传媒、文化创意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高端和专业人才。二是建立包括人才选拔、使用、评价、退出机制等在的人才动态管理模式与机制,制定高端商务人才的引进;建立高端商务人才的服务保障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北京市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战略的目标。
4.4. 构建世界CBD网络体系
从应对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支撑中国战略转型的视角来看,北京CBD建设应站在统筹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托北京世界城市的地位,以及世界商务区联盟和中国商务区联盟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一个对内对外相互支撑的、能够嵌入全球CBD网络体系的空间网络格局。(1)第一层级是枢纽型CBD。面向全球市场,加速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对接,以打造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枢纽型CBD为目标,全面提升北京CBD、上海CBD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运作能力和经济管控能力,形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的枢纽型CBD。(2)第二层级是节点型CBD。面向周边特定国际板块,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环境,以打造服务战略纵深的节点型CBD为目标,在此层级上,厦门、南宁与图们江的CBD将在不同的板块内服务国家的战略安全。(3)第三层级是功能性CBD。面向国内主体功能区,以打造提升协同效率的功能型CBD为目标,以城市群的发展为依托,推动东中西部的均衡发展。在此层级上,可以选取深圳、广州、重庆两江、西安西咸、成都天府、武汉、郑州等重点CBD,积极发挥它们所在城市群中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10]
。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CBD网络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统筹部署以及各个地区的CBD结合市场需求,拓展腹地,准确定位。北京CBD在此网络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主要集中于自身建设的引领、示范,以及依托世界商务区联盟和中国商务区联盟的等交流合作平台,带领中国各地区的CBD共同参与到全球CBD网络体系中,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等. 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2] Geddes P. Cities in Evolution[M]. London: Williams & Norgate, 1915.
[3] Beaverstock J V, Smith R G. World-city network: A new metageography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0, 90 (1) : 123-1341.
[4] Hall P. The global city [J].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66,48 (147): 15-23.
[5]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6] 刘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世界城市建设 [J]. 求是. 2010(8):9-11。
[7] Derudder B, Taylor P .J, Ni P, et al. Pathways of growth and decline: connectivity change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R]. GaWc Research Bulletin 310, 2008: http://www.lboro.ac.uk/gawc/rb/rb310.html.
[8] 魏后凯,白玫,王业强. 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9]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委会,2012年北京商务中心区经济发展报告 [R], 2013年。 [10]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委会,中国CBD发展战略研究 [R],2011年。
作者简介
夏鸣晓,工程师,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占云,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