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上党中心小学 付文琴 韩愈说过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加入了更丰富的内涵。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江苏教育》2005年3月小学教学B版上看到《不妨学一学“高僧”的做法》后,不以为然,故事是这样的:一位高僧去参加一个道场,刚出门,小和尚低声提醒:“,您的鞋带忘记系了。”高僧表示感谢,并低头把鞋带系上。但出门后不久,他又把鞋带解下。别人不解,问高僧原因。高僧说:“不系鞋带是道场的规矩,这位小和尚不知道。面对他的好心提醒,我如果直接告诉他,会伤及他的自尊心,我一系一放,目的是呵护他的自尊啊!”对高僧的评价是:多好的一位高僧啊!可以用“德艺双馨”来形容他也不为过。
[反思]
我就以上故事更深一步想:您呵护了他的自尊,但“不系鞋带是道场的规矩”这个佛家约定俗成的知识,当时小和尚不知道,面对这么好的“授业”机会,您抓住挈机,帮助小和尚利用这一学习资源“传道”、“解惑”了吗?如果我们假设小和尚以后也来到道场,见到别的和尚不系鞋带进道场会怎样想?他可能会想 :1、上次去道场,我提醒他没系鞋带,怎么没说不系鞋带是道场的规矩,反而把鞋带系好呢?他为什么不告诉我呢?要隐瞒呢? 2、我系鞋带进道场,别的和尚有没有取笑我呢?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和尚会产生自卑感,会对产生怀疑、不信任,自尊心与上次单独低声指出受到的伤害(或许还不会受到伤害)相比会受到更大的挫伤。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爱是一种力量,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学生心的深处,尊重学生会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尊重不是纵容、放任,听之任之,尊重学生不是放弃正确的观念和学习的机会,去一味的尊重,对学生的错误或疑惑决
不能姑息迁就或隐瞒,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促使学生在师长的引导和教诲中不断进步成长。
关键词:尊重 传道 授业 解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