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热词
作者:李秀梅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6期
摘 要:网络热词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语言范式和文化景观,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其热议的背后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诉求,是社会的“曲线”表达,应当引起相关重视和健康引导。此外它对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等积极作用同样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网络热词;心理诉求;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一些被网络热炒、深度曝光的新闻事件大白于天下而被广大群体共知,总会由此衍生出一些网络流行语,从“俯卧撑”、“”、“被XX”等等,到“给力”、“囧”、“我爸是李刚”……现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探究网络热词兴起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是一个复杂、广阔的社会现象,它分类众多,名目繁杂,不仅包括综合类、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还包括经济类、科技类、金融类等不同类别,而其中由群众基础最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类最为广泛热议。我们此次探讨的网络流行语就是以此类别为代表的网络热词。
(一)全民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热门新闻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都带有阴暗、消极、贬义甚至是色彩。从2008年的“山寨”、“三聚氰胺”、“艳照门”、“人肉搜索”,到2009年的“不差钱”、“”、“蚁族”、“被就业”,再至2010年的“神马”、“浮云”、“蒜你狠”、“给力”等年系词谱中,我们不得不肯定网民的热忱参与作用,正是广大群众的集体参与意识使得许多单薄、弱势事件浮出水面,曝光于大众眼前,引起广泛关注,促使事件进展的公正性、公开性的进展,并得到有力、广泛的大众支持和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热词并不是单纯的单个词语,而是一个小到单词大到句子的综合体。早期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热词“你太有才了”和“哥只是个传说”等就以精悍的形式和轻松的语调俘虏了众多网民,被争相转载和引用,起伏与巷口街道间。走在大街上,我们就可以亲身领略网络热词的普及度,它现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交际手段。 (二)强烈的心理诉求和愿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热词的兴起,不仅是单方面网络技术的兴起,还是国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有力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网络成了部分国民的一种另类的发泄渠道和手段。在这叫嚣尘上的网络热词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而又深刻的历史话题,从中我们也可以探究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愿景。
网络热词背后的正义、勇敢呼声,对主流意识形态矫正的心理一直扮演着主流先锋的角色。每一个社会事件的曝光,总是催生在广大民众的热切注视下,在这其中,悲愤、无奈和渴望引起关注的性质最为分量。自从2010年的肇事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我爸是李刚”成为网上最新热门的传播词,广大网友创造出“我爸是李刚”的一系列版本,诸如广告版、武侠版、诗歌版等进行调侃和攻击。在当今差距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公平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话题。普通大众的“仇富”心理占据首要地位,但是这也相应表达了国民对公正、公平、进步生活的诉求,对人格关怀和个体尊重的强烈追求,是直接而又些许隐晦的意愿申明。所以在这两种社会文化势力冲突面前,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和屏蔽网络事件的流传。
最为普遍的莫属普遍“跟风”心理,一旦一个新鲜词语被引用之后,会出现广大网民疯狂跟风、模仿的现象,大量“山寨”版本充斥网络,让人应接不暇,甚至许多年纪大的人都抱怨不懂现在的年轻人的表达。比如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随着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让物价飞”横空出世。如食糖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随着价格开始下跌,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等。此种表达人们对于物价飞涨的强烈不满情绪,使得个人情感在集体感知中得到释放。 二、“你懂的”——网络热词的时代浓缩型特点
作为社会话语体系中的新兴类别,网络热词源于传统的语言文字,但又表现出与之截然不同的形态特点,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特色。
网络热词不仅是一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以电脑为载体的新兴现象;它还是一个个社会民生事件的衍生物,依附于一定的事件事物本体而存在,本身没有多少的生存价值,所以它的生命周期很短。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有些热词已经进入正常的语言使用轨道,被广泛运用在许多正式场合,它并没有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踪影,反而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转生成为正常社会话语体系的正式成员。“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同年9月10日,一向严肃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就用了“给力”——《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短短8个字,一下子就成为网上、办公室、课堂、街巷话题的焦点。而其反义词“不给力”衍生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年度使用频率最高的英语单词。“给力”一词被注册成各种行业产品的商标,比如服饰类、体育用品类、饮料类、酒类、食品类、化妆品类等,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热词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必然与时代需求与发展走向相契合。作为一种社会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被热议和渐趋正式轨道,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它对正统语言的分化和肢解,多样化的生态空间,允许多样语言形式的并存,对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贡献着自己独特的一份力量,重要的是整体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丽霞.网络热词传播原因及效应探析[D].山西大学,2013. [2]刘志杰.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J].网络新媒,2009(06). 作者简介:
李秀梅(1987~ ),女,汉族,安徽省淮北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