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科普教育新形式——特种电影
摘要特种电影,是近年来国内各大科普场馆和主题公园的常设科普教育形式,针对特种电影的特点,以及特种电影的现实必要性和现状,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特种电影;新形式;科普教育
一般意义上的特种电影,多指在常规电影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影视效果强,成为国内各大科普场馆和主题公园的常设项目,也是广大公众深为喜爱的一种科普教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种电影技术融入了计算机3D图形学、虚拟现实、数字立体高清拍摄、数字好奇合成等技术,很好地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体验与一体,实现了艺术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使公众在寓教于乐中感悟科学。特种电影这种新型电影形式的出现推动了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科学素养。
1特种电影影片的特点
特种电影与普通电影相比,影片在向公众揭示自然、传递科学的同时,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又使得影片更具感官冲击力和吸引力。这也许正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很多场馆不约而同地使用特种电影来展示自己场馆风采和理念的原因之一吧。特种电影的特点具体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选择多侧重科学性。特种影片多是展示人类科技成就和公众好奇的科学领域,公众对于影片所传递的科技知识往往是第一次接触,多以探索的视觉来观看的,影片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因此,影片采取实地实景拍摄方式,从极其专业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向公众传递日常难以企及的科学领域真实情况和过程。
2)内容结构由多层次构成。特种电影有普通电影一样有动人好看的情节和画面,适合公众的一般观赏,加上现场众多超乎普通影院的放映设备和特效,加强了公众的实际体验感,特种电影中沉淀的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内涵,会留给公众深思和遐想,对公众的思想和认识会产生影响和改变,这也是普通电影所不能具备的,普通电影多是一看了之,看后忘之。
3)影片制作融合科技与美。特种电影制作在拍摄、制作、放映整个过程中都“技术求新、画面求美”,“求新”表现在每部影片在都力求有新尝试、新突破,尝试最新的拍摄设备、最新的拍摄技术、最新的表现手法、最新的放映特效以突破以往;“求美”体现于影片在切合客观的基础上,让客观画面更完美、表达细节更完善、探索过程更真实、科学内容更丰富。
4)被赋予独特的社会功能。特种电影制作和放映是以强烈的科学责任感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有别于普通电影的商业性、娱乐性,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
精神是影片的内涵。像《哈勃望远镜》、《神秘的白垩纪》《土星之谜》、《海底世界》等一系列的影片,涉及宇宙、地球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生命与文明等人文科学范畴,制作费用投入往往超越放映收入,但社会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2我国研发特种电影的现实必要性
特种电影可以促进我们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对科普文化产业的开发进行积极探索。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表明,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国民素质竞争。国民素质常以国民受教育年限,及其对科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来衡量。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速国家发展的战略思路一直为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所崇尚。2003 年公布的国民公众科学素养的综合数值为1.98%,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横向对比,差距更是显而易见:日本在1991年便达到了3%,19年欧共体12国的数字是4.4%,美国在2000年更是达到17%。因此,我国的科普教育工作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的科普教育产业发展也亟待开发。
2006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我国公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来源,高达91.0%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发展信息。而特种电影相对于电视而言,不仅仅是将视听单纯的合一,其科教信息更为专业,甚至实景记录,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结合了立体、动感、触觉等形式,通过直接刺激公众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公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使公众感觉特别真实,特种电影对公众强劲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其他影视画面所难以完成的。
作为特种电影的前身——科普电影,在我们的科普教育事业中众人并不陌生,早在1960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就拍摄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普影片,如《泥石流》、《细胞重建》、《燕子》、《森林和我们——绿色世界》等等,就曾广为流传,有些影片时直至今日仍奉为经典。五十年过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对科普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科普电影被不断地溶入新技术,更具有时代特征,1970年诞生的巨幕影院,随后出现的环幕影院、四维影院和太空影院等等,有3D的、4D的、5D的、动感的,各类层出不穷。只是我国的科普电影在迈向特种电影的道路上起步稍晚,符合现代科普教育需求的国产特种影片依然是种类稀缺、数量稀少。相比较而言,国外特种电影的研发发展迅速,有大家熟悉的:加拿大的IMAX公司、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法国的3D Entertainment、日本的Sarai等等。
3我国特种电影发展现状
随着各地蓬勃崛起的各类科普场馆和主题公园,特种影院建设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公众走进影院欣赏各类特种电影较之以往也更加便捷。仅2009年一年,走进上海科技馆观看特种电影的人数就达45万人,影院收入达千万元以上。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公众的消费支出中,教育类的支出越来越大,对科技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特种影院的放映市场一片繁荣。
在特种电影放映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领业内人士担忧的问题,问题之一:属于我国自产研发的国产特种影片稀缺,我们随机查看2010年10月24日上海科技馆四类特种影院放映的七部影片,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部是国产影片。
问题之二:缺乏特种电影专业制作队伍,由于特种电影的展示内容科学性强、表达细节追求、拍摄和放映技术创新性要求高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都直接关系到一部高质量影片的诞生。问题之三:特种电影的经济效益并不可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影片成本投入和影片市场收益是众多制片商多为关注的重点,特种电影拍摄仅技术成本就远远高于普通电影,而且收益的侧重于社会效益、偏向于公益性,“高投入、低收益”使得不少制片商望而却步。问题之四:社会力量和不少机构对特种电影的认识度和支持力不足,特种电影可以涉及通常是各种公众陌生好奇的专业性领域,拍摄首先就得到相关专业领域的许可和配合,拍摄投入需要社会力量支撑和合作。
特种电影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科普教育形式,符合我国目前社会科普教育发展趋势,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科学精神,符合我国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教育需要,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激发社会创造力。随着出台的各类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民间资本的注入融合,假以时日国产特种电影一定会走进我们的影院,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野和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