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映人类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 B生产资料
• C科学技术
• D生产工具
正确答案: D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
A基础性作用
• B重要性作用
• C关键性作用
• D决定性作用
正确答案: D
3
按照这种不同的周转方式,把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称为( )
•
A固定资本
• B流动资本
• C不变资本
•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 A
4
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是( )
•
A国家拨款
• B自有资本
• C借入资本
• D社会融资
正确答案: C
5
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的变动,与股息的变动成正比,与利息率的变动( )
•
A一致
• B无关
• C成正比
• D成反比
正确答案: D
6
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总结阶段
正确答案: B
二.多选题(共7题,24.5分)
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
•
A具体劳动
• B抽象劳动
• C使用价值
• D价值
正确答案: AB
2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 E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 AB
3
危机周期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是( )
•
A危机阶段
• B萧条阶段
• C复苏阶段
• D高涨阶段
正确答案: ABCD
4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可分为( )
•
A垄断定价
• B国家定价
• C垄断高价
• D垄断低价
正确答案: CD
5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根据是( )
•
A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 B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正确答案: ABC
6
商品的价值量是( )
•
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C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
•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E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正确答案: BCD
7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是( )
•
A简单再生产
• B扩大再生产
•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正确答案: CD
三.简答题(共6题,21.0分)
1
股息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股息:又称股利、红利,是指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利润中分得的收入。
2
简述商品的二因素。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商品二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①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③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又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
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
简述作为资本的G和作为一般商品(W)流通媒介的G的本质区别。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一般商品(W)流通中的G,只是充当W买卖的中介,其自身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是从一个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手中而已;而作为资本的G则不同,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m),这就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5
简述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3个阶段和 3种职能形式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殖,必须依次经历购买、生产和销售3个阶段,相应地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殖。
6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它包括:①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需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包括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四.名词解释(共7题,24.5分)
1
劳动资料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生产资料。
2
剩余价值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不是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
5
商品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商品:就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6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7
级差地租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不同地块上或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地上,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带来的结果,生产率较高的投资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
五.论述题(共2题,9.0分)
1
为什么说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第一,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如果劳动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就是劳动,价值等于价值,这完全是同语反复。
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在市场上出卖以前,就应该作为一个的商品存在。而事实上,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者的劳动是在进入生产过程后,在货币所有者的监督下进行的,这时,劳动者的劳动已经属于货币所有者了,劳动者已经没有权利再出卖劳动了。
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货币所有者就应该支付给劳动者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样,货币所有者就得不到剩余价值了,等于白辛苦。显然,货币所有者是不会干这
种无利可图的事情的。如果货币所有者以低于劳动价值的工资来支付报酬,交换就不等价了。所以说,劳动是商品的逻辑是不能成立的。
可见,说买卖的是劳动,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讲不通的。马克思说:“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这一理论,使人们可以透过工资这种现象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看出工资掩盖下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2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形成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还要阐述各自的含义。
(2)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它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对立统一关系。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有什么样或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即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环节或方面,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这就要求调整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现有状况而发展变化,若人为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状况,反而不利于甚至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若生产关系滞后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结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单选题(共8题,28.0分)
1
反映人类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 B生产资料
• C科学技术
• D生产工具
正确答案: D
2
在生产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 C人们的相互关系
• D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正确答案: A
3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
• A必须是金本身
•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C必须是银本身
• D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正确答案: B
4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 )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 B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D工人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正确答案: C
5
按照这种不同的周转方式,把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称为( )
• A固定资本
• B流动资本
• C不变资本
•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 A
6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就转化为( )
• A生产成本
• B生产价格
• C成本价格
• D商品价格
正确答案: B
7
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的变动,与股息的变动成正比,与利息率的变动( )
• A一致
• B无关
• C成正比
• D成反比
正确答案: D
8
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总结阶段
正确答案: B
二.多选题(共6题,21.0分)
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
• A具体劳动
• B抽象劳动
• C使用价值
• D价值
正确答案: AB
2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 A私人劳动
• B社会劳动
• C简单劳动
• D复杂劳动
正确答案: AB
3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 E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 AB
4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两种途径是( )
• A资本循环
• B资本积累
• C资本积聚
• D资本集中
正确答案: CD
5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 A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
• B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 C劳动组织、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状况
• 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 E自然条件的优劣
正确答案: ABCDE
6
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以下哪几个形式( )
• A绝对地租I
• B级差地租I
• C级差地租Ⅱ
• D绝对地租Ⅱ
正确答案: BC
三.简答题(共5题,17.5分)
1
股息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股息:又称股利、红利,是指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利润中分得的收入。
2
简述价值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价值规律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依据其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3
简述作为资本的G和作为一般商品(W)流通媒介的G的本质区别。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一般商品(W)流通中的G,只是充当W买卖的中介,其自身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是从一个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手中而已;而作为资本的G则不同,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m),这就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4
简述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3个阶段和 3种职能形式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殖,必须依次经历购买、生产和销售3个阶段,相应地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殖。
5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它包括:①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需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包括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四.名词解释(共6题,21.0分)
1
劳动资料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生产资料。
2
剩余价值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不是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
4
商品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商品:就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5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6
级差地租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不同地块上或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地上,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带来的结果,生产率较高的投资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
五.论述题(共3题,12.5分)
1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或者说,商品能否卖出去,使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2
为什么说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第一,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如果劳动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就是劳动,价值等于价值,这完全是同语反复。
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在市场上出卖以前,就应该作为一个的商品存在。而事实上,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者的劳动是在进入生产过程后,在货币所有者的监督下进行的,这时,劳动者的劳动已经属于货币所有者了,劳动者已经没有权利再出卖劳动了。
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货币所有者就应该支付给劳动者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样,货币所有者就得不到剩余价值了,等于白辛苦。显然,货币所有者是不会干这种无利可图的事情的。如果货币所有者以低于劳动价值的工资来支付报酬,交换就不等价了。所以说,劳动是商品的逻辑是不能成立的。
可见,说买卖的是劳动,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讲不通的。马克思说:“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这一理论,使人们可以透过工资这种现象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看出工资掩盖下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3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
填写答案
•
正确答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形成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还要阐述各自的含义。
(2)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它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对立统一关系。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有什么样或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即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环节或方面,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这就要求调整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现有状况而发展变化,若人为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状况,反而不利于甚至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若生产关系滞后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结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