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用工荒”和“就业难”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课题组成员:
目录
一、 摘 要 ..................................................................................... 2 二、 调查情况 ................................................................................. 2 三、 调查目的与方法 ..................................................................... 3 四、 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 ............................................................. 3 (一) 就业难、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大学生的供给不适应市场需要 ....................................... 3 (三) 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 3 (四) 国家与大学生就业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总结与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社会及的对策 .............................................................. 4 (三) 用人单位的对策 .................................................................. 4 (四)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 4 六、 参考文献 ................................................................................. 4 七、 附录1调查问卷 ..................................................................... 5 八、 附录2结果 ............................................................................ 6
1
关注“用工荒”和“就业难
一、 摘 要
本调查以大学生对“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看法为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对就业的要求和对“用工荒”产生原因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就业要求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和招聘市场不同人才供求不同是造成“就业难”和“用工荒”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用工荒 需求 差异
引言:岁月一扫而过二十年华,曾经让人自豪与敬仰的大学生,如今已泛滥成芸芸众生,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普及。许许多多的小树苗被培养成了参天大树。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 “更难就业季”称号。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呼“就业难”时,许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荒”,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影响企业经营而担忧,一些企业因用工短缺而造成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用工荒属于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间的供求匹配失衡问题,用工荒的现象自04年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以来,逐渐波及全国,用工荒问题一年甚于一年。许多地方为了挽留劳动力,采取了各种优惠,但是用工荒仍然愈演愈烈。就业难与用工荒两种看起来彼此对立的现象却同时出现,其意味着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如何调整就业心态。
二、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问卷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共设置了12个问题。
调查地点:浙江中医药大学、立业园、网络
调查对象:全日制在校本科2012级,2011级,2010级大学生 调查进程:
1、组织实践团队,确定课题。 2014.3
2、收集资料,调查问卷的编辑。 2014.3-2014.4.
3、打印调查问卷。 2014.4 4、发放调查问卷: 2014.4-2014.5
2
三、 调查方法与目的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用工荒的情况,树立适宜的职业观,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创业观、人生观,为毕业后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四、 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
问卷调查的结果:参见附录1、2 分析与研究:
(一) 就业难、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里,有58%的人认为待就业大学生人数过多,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此外,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有些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或者是企业在招聘人才的同时,门槛却设得很高常常要求应聘人员要有两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还得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这是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相对来说,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够也是其就业难、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二) 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由问卷中5、6、7题的调查结果中发现,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企业需求的人才主要是技术人员,这与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向相异,从而产生用工荒的现象。又由于有些大学生不达目标,绝不罢休,挑剔工作;个人条件一般,父母要求很高,达不到父母的期待值,这部分学生的父母以为,孩子能上大学就是精英,应该有一份令人称道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因而导致就业难的现象。
(三) 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46%的大学生求职渠道是亲戚朋友介绍,30%是网上投简历,20%是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充足或毫无作用。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然而由亲戚朋友介绍的方式就业局限性很大,专业对口率差。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 国家与大学生就业观念 对于解决用工荒的现象,主要要依靠与企业改革。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近年来社会对就业难和用工荒的持续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有明显改善。58%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改善自身条件来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18%的人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难问题。有%的大学生愿意去企业做工人空缺的工作,以此来增加工作经验。
3
五、 总结与对策
从总体分析,造成“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着实很多,我们可以就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本身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一) 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对策 不完全赞同“学校和企业联合,联手培养用工单位需要的专业对口人才”的方法。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与一般的职业技校是有区别的,不应以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仍应当以理论研究作为主要方向。当然,学校就业处可以对打算就业的学生加以引导,对这些学生另外提供课余的培训等等方法却是可行的。【1】建立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做法是值得推广,一方面学校可打开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又方便了企业挑选人才,达到“双赢”的
【2】
目的。此外,应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这样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与形势,让学生心中有数,对自己将来选择职业有所帮助。同时,针对社会上一些企业需要专才、复合人才,应相对地采取措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开设社会需要的专业课和选修课等。
(二) 社会及的对策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建立公共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改革引进人才制度,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针对当代人才结构矛盾的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2】加快形成覆盖全区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以形成覆盖全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为目标。地区继续拓展、规范就业信息三级网络服务领域,调整、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中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市场格局。加强人力资源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 (三) 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提倡人本主义,提高薪酬、增加福利及就业保障。【3】【4】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提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提前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 (四)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机会多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此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再者,毕业生要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六、 参考文献
【1】郭立场. 《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2006年10月 【2】王辉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3】学习考试用书研发中心编著.《申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4】王江飞.基于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7)
4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调查问卷
1.你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
A严峻 B乐观 C正常 D不清楚 2.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事什么?
A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 B.待就业大学生人数过多 C.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够
3.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现象?
A用人单位增多 B.求职人员越来越多 C.对口专业工作人员过少
4.你认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信息是否充足
A充足 B一般 C不充足 D毫无作用 5.为什么在用工荒的情况下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A大学生自身的能力过低,没有一技之长 B.大学生人数过多,供大于求 C.用人单位的要求高
6.你认为企业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A管理人员 B技术人员 C技术工人 D普通工人 E其他[单选题]
7.你在选择工作地点时最关注的因素是
A薪资与福利 B工作环境与个人发展 C生活质量 D其他 8.你对求职渠道的选择是
A人才招聘市场 B校园招聘会
C网上投简历 D父母亲戚朋友介绍 9.你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就业难
A自主创业 B继续深造学习 C先随便找个工作再说 D其他 10.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用工荒”
A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 B提高国内工人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C加快就业人员结构调整,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储备 D建立省市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和鼓励机制
11.从我国当前的基本感情出发,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否反应出国家有问题 A是 B否
12.目前“用工荒”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我国并存,不少企业准备招聘大学生来填补工人的空缺岗位。如果您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您会愿意去企业做工人空缺的工作吗?
A愿意,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确严峻,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满意的工作 B不愿意,企业工人空缺的工作难以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C不一定,视工资待遇等情况而定
5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问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42 26 14 12 40 4 26 20 18 26 86 B 10 58 24 42 40 40 4 58 24 14 28 C 34 16 62 32 6 18 28 30 22 28 18 D 14 14 2 6 46 2 2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