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晨读材料九

高一语文晨读材料九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语文晨读材料九

一、短文精读

如果你告诉他他错了,你以为他会同意你吗?绝不会!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自尊心。这会使他反击,但绝不会使他改变心意;也改变不了他的己见,因为你伤害了他的感情。

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逻辑的人物,和我们来往的是充满感情的人物,是充满偏见、骄傲和虚荣的人物。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是: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我只说我所知道的每一个人的长处——不要批评、职责或抱怨。

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来看事情的那种才能。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是要做手边清楚的事”。为明日准备的最好办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的尽善尽美,这就是你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对必然的事轻松的承受,就象杨柳承受风雨,水接受一切容器,我们也要接受一切事实。

- 1 -

如果在自己非常想要做的事情上未能成功,不要立刻放弃并接受失败,试试别的方法。你的弓不会只有一根弦的,只要你愿意去找到那根弦。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式,可以使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是否曾停下来想想这点?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使人心甘情愿地去做。

二、【诗歌鉴赏】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

- 2 -

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显然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何以为生呢?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

- 3 -

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阎昭典)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