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有以下特点:多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是\"文化精英\";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大都集中于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两大文学沙龙;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几大刊物 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30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北京等地的作家处于\"文化边缘\"地位.这种地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为志趣相投的作家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第二,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时代中心,作家大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较少沾染上商业和党别的味道,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态.这些著名学者教授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喜尚扎实稳健的文风,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上也大多趋于保守.第三,特别看重文学的价值,对于那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倾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有意识地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京派\"与\"海派\京派\"与\"京味\"
广义的海派是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主要有三个流派:左翼文学,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狭义的海派主要指鸳鸯蝴蝶派
海派文学特点:一,世俗化与商业化,二,都市题材,三,性爱小说风尚,四,重视形式的猎奇与创新.张资平,叶灵凤等
重点是新感觉派,把握其写作姿态上的现代性与先锋性,并大略了解其对后来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的影响.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春阳》为代表作,注意其心理分析的手法以及由男女情爱透视人性的母题
沈从文在《文学者的态度》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实际上是广义的,强调创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态度;鲁迅在《\"京派\"与\"海派\"》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使用了狭义概念,强调创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态度.两人所说的\"海派\"不是同一个概念
京派指一个文学流派,京味指一种文学风格.是两个不相干的文学概念
京派作家大多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生活在都市,创作却以家乡生活背景为主.如废名主要写家乡湖北黄梅的生活,沈从文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芦焚主要描写家乡河南的题材,被称为\"京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的汪曾祺主要以家乡江苏高邮的人和事为题材.在京派的作品中,一般是读不到京味的.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但他不是京派的作家 京派创作及风格
京派创作的共同特征: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远避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态度;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抒情体讽刺小说样式.以废名与芦焚为重点
题材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对\"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写.这与他们的文学态度,对往日生活的怀旧情绪及其人生态度有关
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这来自于他们的怀旧情绪,追求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的美学理想以及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最拿手的还是抒情体小说 京派偏于古典审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
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田园浪漫主义
相关知识:在''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京派作家
小说方面,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凌叔华,林徽因,汪曾祺等
散文方面,主要有废名,何其芳,李广田,沈从文,芦焚和后起之秀吴伯萧等
诗歌方面,主要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三人因出版有《汉园集》,又称\"汉园三诗人\"),以及晚起的林庚等
戏剧方面力量最弱,主要有李健吾,林徽因等
理论方面,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主要有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著名评论家李健吾(刘西渭)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