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设计 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窒问设计研究 以南京大油坊巷老城区为例 Study on the Spatial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ies in Old City’Residential Community 一一Case Study of Nanjing’S Dayoufangxiang Old City 睿Sun Rui冯 阳Feng Yang 一周 源Zhou Yuan 孙【摘要】发展至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老城区的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步被忽略,失去了社区活力, 社区文化得到遏制,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也每况日下。如何利用好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处理 好居民与社区活动空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老城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 间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打造公共活动空间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提高社区活力。 【关键词】公共活动空间;老城区;居住社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fast—paced urban life results in gradual ignorance of the public activities space in old city’s residential community and loss of community’s vitality,community culture is compressed,the quality of residents’living is gradually decreased as wel1.How to make a good use of community’s public space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ver the quality of old city residents’living.This Paper explores public activity space’s importance,furth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better public spa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liv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public space in old city s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Keywords】Public activiy tspace old city,residential community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市 民对于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和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居住社区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认识。但随着时 代的进步,公共环境品质与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尚存在着一 些距离:邻里关系之间的弱化,公共活动空间的利用不足, 环境恶劣以及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导致了一 些原住民不堪忍受而逐渐外迁的情况,最终使得老城区的 居住社区逐步失去了应有的城市活力和记忆 ”。在这一背 景下,需要一些实用性的评估以及建议,尤其应该以社区 公共活动空间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南京老城区为 1南京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现状研究 1.1南京大油坊巷居住社区简介 南京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老城东南部,内 秦淮河东段以东,西侧紧邻内秦淮河两岸传统历史风貌区, 南侧靠近双塘园历史风貌区,北侧靠近夫子庙历史文化街 区,是南京老城区的9个历史风貌区之一。地段南侧以 马道街为界,东至箍桶巷,西i临秦淮河,北靠小西湖里、 小油坊巷,共用地面积4.69hm ,街区现有住户1 260户, 约为3 140人(图1、2)。 1_2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现状认知 载体,通过对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重新 审视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 1_2.1居住人群现状认知 周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睿,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冯阳,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会员,江苏省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 04住宅科技/201 7.03 图1地貌图 图2总平图概况图 在调研中先以人为调查对象,得知社区中居民的平 均年龄较大,高龄人口的比例较高,调查中发现居民的平 均年龄达到52岁,其住户的家庭人口规模大,代数多。 存社区中,一般家庭有优等经济条件的都会搬迁出去,而 另外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甚至出现了一家三代人挤 在不足60m 房子中,正是人口组成的结构问题造成该社 区人口密度过大,使得公共空间被挤压,逐渐失去了应被 利用的公共活动空间(表1、图3)。 在社区环境中,许多住户由于因为以老人为主,所 以他们都选择“封闭”的生活状态。并且在调研中得知, 绝大部分老人住户是退休或者拿着低保的身份,收入情况 普遍较低。所以他们平时并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图4、 5),反而更加倾向于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圈中,很少跟邻 早产生互动,整个居住社区的状态旱现衰退的迹象,如图 6反映了统一社区邻早的熟悉程度。 1_2_2街道公共空间认知 除了调研整体社区环境中人的因素,公共空间的整 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房子年代较长,卫生措施等基本 件房条件不能满足(图7),所以有一些家庭使用集体厕 所,但是由于厕所的分配不均,以及居民年龄问题,使得 表1社区人口结构 样本总量 数量/人 65岁以上 1 2O 年龄 45~65岁 276 45岁以下 1 16 3人以下 1 78 3人 1 29 同住家庭人口(每户 4人 133 5人 46 5人以上 26 图3社区人口结构图 居民产生不满情绪。到处出现的乱摆乱放现象,导致了社 区公共空间的利用率直线下降,乱搭的电线、乱放的锅碗 瓢盆随处可见,这种种现象的出现都在把属于大家的公共 空间一步一步扼杀掉(图8)。整个社区实际上的公共活 动空间并不是很多,居民更多的是将各家门前的小区域公 共空间占为己用,并没有特定的交流场所和休闲场所等来 迎合居住社区居民们的需求,一些真正可以用来给居民活 动的公共空间却是杂草丛生,缺乏打理(图9)。在街道 公共空间中,因为多变的街道空间,使得在社区中产生了 不同的街道类型,在不同的类型中使得居民产生的活动类 型完全不同,不仅造成了空间上的混乱,而且也造成了卒 201 7.03/住宅科技05 i _ ■ 、-I3n0, 图4社区居民生活状况 图5社区居民经济状况 ● 1 06住宅科技/201 7.03 图9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图10社区不同街道现状 间的浪费(图1 O)。 1_2.3街道公共空间装饰认知 在调研中,一些街道两侧门头的装饰已经破乱不堪, 难以找到社区感。破碎的房屋表面已经无人照料,地面1P 洼处更多的是之前的砖块破碎之后形成的碎石堆。整个往 区的铺装缺乏,因为年久失修,形成了泥泞的道路,下雨 天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即使是一些有铺地的斗 方,铺地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杂乱无章。过多陈旧的 城符号在没有进行更新的情况下,使得居住社区更进一 失去了对于公共活动空间的认知(图11、12)。 1.3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问题总结 1.3.1活动空间及活动空间设施不足 当前居住社区中,由于开始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到 后的社区快速增长,并且对于现如今的公共活动空间缺三 认识,造成了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由于社区公共空间自 不利用和公共活动空间设施的不齐全,使得居民在社区P 的活动受到了。这样造成的结果,使居民们缺乏了令 早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 缺乏了居民日常的休闲机会 老 规划设计■ 车位以及专用车道,所以车辆的通行给社区居民带来安全 隐患。过大的街道间隙留给了机动车行车的可能,却给居 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而过小的街道间隙使得居民 行走多有不便,更何况在一个社区出现了许多条可供行人 选择的路线,并且伴随着道路的破坏以及低洼,都会给行 动不方便的居民带来不便或者是迷路。如果不采取人车分 流的措施,会使得居住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也应该适当地在社区中进行一些无障碍设计,利于居民更 图11社区现状 图12社区现状 好地享受公共空间。 1.3_5公共活动空间的可停留性不足 因为存在不舒适因素,使得活动空间不再被人看做 至缺乏了社区应有的日常生活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 居民会更多选择留在室内,留在他们熟悉的地方,因为陌 生的环境会使人感到不安。所以正如上文所述,缺少了必 是可以休闲、放松的地方。公共空间失去了可停留性,过 于破旧的装饰使得社区文化消失殆尽,狭长昏暗的街道使 得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吸引力。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自己的 空间,没有适宜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活动行为的发生是有 要的活动空间,邻里间的关系出现了隔阂,社区的活力也 会相应降低。 1.3.2公共活动空间的可达性不足 由于建筑密度的加强,使得一些居民正常的活动空 间被放置在一些偏远不合理的地方,不容易被发现且视线 被遮蔽,会产生一些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到达困难的情况。 待商榷的。不少社区虽然在社区里设立了给人休闲活动的 空间,但是这样的活动空间放置在无人问津的地方也不会 起到可停留的作用。 社区基本设施没有均匀散布在社区中,就容易造成活动空 间的服务半径达不到其要求。加强公共活动空间的可达性, 应该根据社区整体居民情况逐步确定。前文所述小区道路 的破乱不堪,也是导致可达性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2老城区社区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需求研究 事实上,社区公共空间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城 市环境息息相关的,更是与居民的需求相Ⅱ乎应。场所的特 因为道路的破旧,使得居民的行动在天气恶劣时受到了限 性可以为公共空间提供必要的活动支持,而公共空间的塑 造也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开敞度,体现地区 应有的地理风貌。所以在保证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的情况下, 制。加强可达性可以使得居民更容易产生对外的好奇心, 更加利于社区的公共活动。 1.3.3公共活动空间被侵占,失去价值 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活动需求,对于整个社区活动空间的 营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老城区社区居民的活动形式 公共活动空间被侵占的情况在每个社区都会出现, 部分居民利用活动场地进行晾晒衣服等,将私人的生活带 入到了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更是打消了那些愿意进入公共活动空间居民的意愿与积 极性。另外,缺少居民对于活动空间的打理,使得活动空 在调研中,因为社区环境的恶劣性,导致了社区居 民公共活动空间接近消失。前文的调研分析也得知,由于 社区中多数是年龄过大的居民,行动不是太方便,面对社 区地面的破损以及社区环境的落后,他们更会选择处理完 个人事务之后,待在家中进行自己的活动。但是在一些稍 微宽敞一点的空间,社区居民也会自发性地搬出板凳,自 主形成一些公共交流空间(图13、14,表2)。一些可 间杂草丛生,也会使活动空间的意义消失。伴随着现在居 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均占有机动车数量开始变大, 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挤入社区道路,将原本属于居民的空间 改为了车用,失去了空间的原始价值,所以在社区中会出 现居民不得已在停车位上休息的情况。将属于居民的空间 还回去可以让社区的价值更加突出。 1.3.4道路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居住区的建设年代过早,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停 以和周围环境产生呼应的地方,一些社区居民都会主动走 出室内,进行一些交流及休闲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会比环 境较差的地方长(图1 5、16,表3)。而在一些平房的 门口,多数留守老人都会在自己家门口产生休息活动空间, 201 7.03/住宅科技07 圆圆圜8 : : 图17选址3 /÷, ㈡誉 遴 |鬻 ,’ ~———J、 、j:~: ~。 、、、、 ‘~ ’ : 、 f _ : . / 0 ∥f~~ ‘ . 一—¨l 0l 。一 / # 霉 图18选址3定位图 表4选址3社区居民活动表格 些因素见表5、图1 9。 2_2.1活动空间的舒适性需求 活动空间的舒适性与空间的舒适度、空间设施的舒 适度都有关系。公共活动空间应当满足充分的日照、良好 的通风等,场地不应该受到噪声的干扰。在调查结果中, 表5影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因素 休息地方 附近肓卫生间 交通便刊 远离机动车 附近有商店 铺装条件提升 减少移动距离 交流地方 挺身地方 噪音小 冬王日晒要求 夏天树荫要求 儿) 4L) 1 8II 】∞ 1, 图19影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因素调研分析 社区居民希望通过场地铺装条件的提升,使得通往社区内 的活动空间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在这样的社区中,社区 居民主要是以步行的形式来参加社区内的活动,前文提到 的可达性也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重要指标。因此,调研结果 中, “减少移动距离”和“交通便利”都是社区居民比较 关心的条件,减少步行的距离,增加可达性,会使得整个 社区的活动更加让人有参与性,也会使整体环境的舒适性 得到体现。至于社区中的机动车行驶问题,必定会对整体 活动空间带来影响,所以受访的社区居民认为应该减少其 可进入性。 2_2.2活动空间的功能性需求 调研结果中显示了社区居民对于整个社区来说应该 具备的卒十区功能, “有健身地方” “有亭子廊子”和“有 休息地方”都显示了住民的活动区域要求。因为社区人口 的结构层次和居住环境,会造成社区居民在户外的互动时 间较长,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到一定的遮阳以及躲雨等 特殊情况。功能性的需求是可以将居民重新召集起来的方 法,但是活动空间的功能性不能制约到社区民众活动的开 展,应能够让社区居民因为场地功能而产生交流、交往的 交集行为。可以看出健身的要求排在了所以要求的末端, 这也印证了居民之间的活动更多可能是因为通过人群的 201 7.03/住宅科技09 聚集而产生交往的目的。 2_2.3活动空间适度的吸引性需求 社交方式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方式,因此创建具 有吸引力的可以提供给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但是这样的 活动空间与日常年轻人交流的空间不同,社区当中的活动 空间可能通过长椅的叠加成的聊天空间,或者是存在阴凉 地下的休息空间。 “噪音/ “冬天日晒强烈”和“夏天 树荫多”这些都会给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活动方式。在合 适的地点享受到了合适为功能,并且通过有吸引力的场所 可以使得社区居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可以形成 人人参与的充满生机的社区生活。但是在活动空间中值得 注意的是,通过绿化而对社区活动空间的围合作用,既可 以保证空间的私密性,也可以让视线互相被观察着,能够 让居民找到自己的从属感。居民在社交过程中,一方面, 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希望周边的环 境可以对自己的影响少一些,所以适当的吸引性和私密性 在社区活动空间中是应该被体现的。 2.2.4活动空间的社区配套设施的需求 能够吸引居民外出社区同时也应该保证这个社区的 配套设施一齐完善,正如调研得知社区中的厕所数量较少, 给社区居民不管从生活还是日常的活动来说都带来了不 小的麻烦。缺少了配套的停车场,老城区社区中居民随意 摆放电动车也使得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被浪费。其实 这种情况使得社区内居民的活动时间跟活动质量都产生 了影响。适当地通过加入社区基本的配套实施会加强邻里 间碰面的机会,完善社区的交流活力。 3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 3.1活动空间设计 3.1.1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社区的休闲空间,是满足社区居民亲近室外、陶冶 兴趣爱好,并且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社区中的居民希望 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当然活动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情 况,老城区休闲空间的类型通常都会发生在街道与街道的 交汇处,或者转角的地方。因为角落的宽敞性以及开放性 都会给居民们带来安定感。适当的棋牌、唱歌、看书等活 动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场地。公共活动空间 基本的属性就应该满足居民的公共性,但是各个活动都具 有各自的属性,所以应该把这些空间既聚合又分开,将不 1 0住宅科技/2017.03 同的空间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配置有效 营造一个利于居民各自活动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 随地摆放在社区的公共空间内,这样只会造成空 以及低下的利用率 。 3.1-2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在一些居民身体条件不允许参加集体活动的 他们多数都会选择聚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便于他 同群体的交谈、看书以及思考人生。所以空间应该 好的私密性。首先应该为交往空间提供充足的座楠 进居民之间的停留以及深入交往,同时也应该注意 的通风和采光。在冬天的时候,足够的太阳光照 居民们聚在一起晒太阳:夏天的时候,足够的阴涛 得居民尽情讨论交流。所以适合的小范围围合交往 是在社区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20、21)。 3.1.3临近空间设计研究 “外部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是由人 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 图20具有自然通风和采光的空间 图21小范围的空间 向内的内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 的积极空间酬。”在社区中,更能满足社区居图和功 能的空间,似乎最靠近他们。每户每家搬着凳子,聚集在 一个地方似乎是他们现在为止最享受的姿态。居民们在自 己熟悉的环境中观察一切,谈论一切,这样的空间居民们 更容易加入。这种半私密性和半公共性的空间,使得居民 们可以相互间隔又相互联系。居民们喜欢在临近的空间去 观察别人的活动,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加入到其他人的互动 中。可是由于种种条件的,社区中居民活动的空间越 来越少,所以加强临近空间的领域性,可以有效地让居民 们长时间的活动。或者在自己的家门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临近空间,通过合适的铺地和围合,使得空间既为自己所 有,又能与他人交汇,这样的社区活动空间才能真正让人 聚集起来。 3.2道路空间设计 3_2.1步行活动空间 在社区中,步行活动可以说是社区中最普遍的行动 方式。一个良好的步行活动设计不仅会影响着社区质量的 好坏,更会让居民们产生到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加社会交 往。在设计步行空间时,也应该考虑到社区中的年龄结构。 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采用环行的步行空间或者平直 的路线,都是利于居民的户外步行方式。在设计步行活动 空间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步道应采用软质的材料,并且伴 随着防滑的效果。对于一些间隙很小的走道空间可以将其 封堵掉,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植物空间。在步行的过程中沿 途设置一些休息的座椅,走走停停,因为居民在社区中的 散步不会出现一直行走的情况,所以在走走停停的基础上, 加入居民们可以活动的空间,更会让居民产生活动的兴趣。 3-2.2车流与人流空间关系研究 前文一直在讨论的老城区中,由于场地的规划先前 并没有将车行的因素考虑其中,所以造成了机动车占据了 原有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且机动车的行驶也会给社区居民 的日常安全带来危险。人车分流、避免干扰可以说是中心 点,社区的公共空间不应该被这样吞噬掉,需进行人流设 计,避免人流和车流的交叉干扰。可以通过健全人流空间, 将社区中的行走尺寸更利于步行尺寸,从而将车流空间限 制在社区之外。 3.3绿化空间设计 社区中存在的绿化空间也是社区居民重要的活动场 所,自然的景观场所不仅可以让社区的居民欣赏,甚至可 规划设计一以通过绿地的植物生长、栽培,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有 趣的活动。植物的选择及生长,可以为居民带来自然形成 的休息场所,一些植被可以用来形成自然遮蔽的场所,并 且这些场所伴随着节气的变化都可以给居民们带来不同 的享受。植物的不同搭配效果可以围合空间,丰富居民对 于外部空间的感觉,更可以使得一些活动在植物的配合下 保证一定的隐私性。不同的植物配置效果更可以将社区的 整体环境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植物绿化的作用不仅可 以体现在功能性方面,还可以让居民自主参与到植物的培 植过程中,让居民形成自己的植物一角的感觉,不仅可以 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更能使居民对于社区的保护意 识或者培养意思油然而生。让群众之间产生交流,产生兴 趣,互相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技巧,而对居民们之间产生 鼓励的效果,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社区的成 长。 4结语 通过之前对问题的梳理以及问题的分析,在调研社 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利于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 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老城区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塑 造不应该还是停留在“我们确实为社区提供一块绿化活动 空间” ,但是却形成居民晒被子、扔垃圾的地方。居住 社区公共空间应该为谁负责,值得设计师们进一步探讨。 随着当今时代不同需求的产生,设计者应当考虑到真正利 于人的设计才是好设计。通过真正了解一个社区的社区文 化,挖掘老城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人之间的联系,才有 利于创造出合适的、满足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宁.基于日常生活维度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以 南京老城三个公共空间为例Ⅱ1.建筑学报,2008(08):45—46. f21梁玮男.基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n1.城 市发展研究,2014f01):1 12-1 17. 【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5. f4】符康勤.广州市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问设计研究 ID1.[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广州工业大学,1998. (收稿日期:2017—02—21) 2017.03/住宅科技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