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制定于古巴比仑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原文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于1901年由法国考古队发现于伊朗的苏萨。法典共分三部分:引言、本文和结语。法典本文共282条,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比较完备。
【《塔木德》】《圣经》注释在公元三和五世纪,由居住于巴比伦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汇编成集。现今有耶路撒冷塔木德和巴比伦塔木德两种文本流传于世。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密西拿》和《革马拉》,约有二百五十万字,是有关生活、宗教信仰的教典和律法规范的汇集,是犹太民族的百科全书。
【种姓制度】或称族籍制度、四姓制度,是在吠陀时代前期最终形成的,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门、吠舍、首陀罗。以后,这种阶级分类,又和职业上的世袭制度粘合一起,进一步演化为极其复杂的种姓制。
【《吠陀》】雅利安人的圣典,后来这一文献被定为婆罗门教的圣典。此书分为四部:《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
【三法印】是佛陀立足以现实人生观察宇宙万物而得出的遍通一切的真理。佛陀倡导一种“无我”的精神,“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为其衡量标准。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基本内容是:①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②集谛说明苦的原因;③灭谛说明必须克制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从而消灭苦因,断绝苦果;④道谛说明要达到涅槃必须修道。 【斯多噶学派】“斯多噶”意为有柱子的廊,因该派哲学家经常在廊下集会讲学,故称斯多噶学派。该派创始人是芝诺,主站宿命论,宣传禁欲主义和苦行思想。该派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运动发展的主宰是神,而人类则完全在命运支配下生活,号召人们盲目服从,放弃斗争。 【米利都学派】公元前六世纪,在小亚细亚的一些希腊城邦中开始出现了最早的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一般认为,古希腊真正哲学研究是从他们开始的,它的创始人泰勒斯,另一位大师阿那克西曼德以及其学生阿那克里美尼,他们的基本观点,即: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将法律原原本本刻在十二块铜片上,置于罗马市内广场上。它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典,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 【哥特式】十三至十五世纪,哥特式建筑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地位,它以曲肋拱和尖顶作为建筑物的整个结构模式,从而使教堂内部的三个基本结构因素——空间、石结构和窗户取得了充分的表现力,体现了艺术的完整性。哥特式建筑最早出现于德国北部,以后逐渐流行于西欧各国。其特点是以尖形拱门代替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墙壁较薄,窗户较大,饰用彩色玻璃的图案。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内部的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著名有巴黎圣母院、兰斯和夏特勒大教堂、科伦大教堂、林肯和坎特伯雷大教堂、米兰大教堂。 【罗马式】十至十二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教堂建筑式样,罗马式建筑脱胎于罗马长方形会堂建筑,主要特征是庄严、肃穆和雄壮,一般以四种方式体现高度:①它的多层性②重型圆柱和穿堂立柱③各种细部成分④大小比例不同的圆柱、拱门和拱窗的对比。这种建筑样式的高大感和粗重感是结合在一起的。法国普瓦提埃和阿耳大教堂、德国沃姆斯和美因斯大教堂。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反映骑士生活
理想和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
【人文主义】又称人本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潮。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反对以神为“主体”和中心,主张关注人和人性。人文主义的这种“人本观念”成为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和精神动力。奠基者: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由西欧新兴资产阶级为主体发起的,以反封建、反教会为主旨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后发展到西欧各国。运动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标志着近代西方早期启蒙文化的形成,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局部转变。 【启蒙运动】18世纪以来,欧洲的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宗旨发起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带有更加激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性质。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了广泛的舆论准备。
【百科全书派】18世纪中后期,狄德罗主编了一部《百科全书》,参加编撰的有一百六十多位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这部书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所有这些编撰者构成了百科全书派,它的影响很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一种模式。要求一部剧只能有一个情节,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超过一日。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17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巴洛克意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其艺术特点是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以及神秘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平衡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对欧洲近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一部名为《狂飙与突进》的剧本而得名。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是文学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代表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圣书字】古埃及人把文字看作是神圣的,称为“圣书”,文字学家称之为“圣书字”。埃及文字有碑铭体、僧侣体、人民体。 【悲剧(山羊之歌)】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颂歌。唱颂歌祭酒神时,合唱队员都要披上羊皮,扮成酒神的侍从,所以“悲剧”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山羊之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