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如何区分主营业务利
润、营业利润与净利润
篇一 : 如何区分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与净利润 如何区分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 会计界关于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会计理论中,对于利润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营业利润,只有那些由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才属于本期利润,至于由非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前期的调整项目则单独列示,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另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全部利润,它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所确认的企业资产净变动额作为该期间的利润额,它既包括企业由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也包括企业由非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和前期的调整项目,这是对利润概念广义的理解。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对利润的理解是广义上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成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企业利润的实质是物质生产部门为社会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以及企业职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为社会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利润的确认。
既然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结果,那么利润的确认必然与收入、费用的确认密切相关,直接受到收入和费用的影响,因此,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合理确认收入和费用,是正确确认利润的前提条件。根据配比原则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必须与相关的费用相配比,形成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严格意义上说,利润的确认时问与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即在企业有了耗费并取得收入时确认利润的实现,但由于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的确认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加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频繁,不便细分。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定时期所形成的利润,通常是在期末时确认。 利润的计量。
企业的利润,既包括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实现的利润,也包括通过投资活动实现的投资收益,还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支差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差额四部分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
再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为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当期的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它是企业利润的主要部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基本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实现的利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实现的利润,即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费用及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这里所说的其他业务,包括材料销售、包装物出租和出售、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等。其他业务收入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应由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 期间费用。
企业的期间费用即三项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①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营业费用中。 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费用,在”营业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发生营业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
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企业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银行存款”、”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的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一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
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
按销量或按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企业的补贴收入在”补贴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先征后返增值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出应收的补贴金额时,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
目,结转后没有余额。[)该科目应按补贴收入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支差额是指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扣减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企业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补贴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因而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相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严格划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现金的盈余收入、对外索赔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对于营业外收入的款项,企业必须按实际发生的数额及时入账,不准留作小钱柜或移作其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
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财会部门应认真遵守财经制度和纪律,严格掌握营业外支出的列支范围,严禁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内乱列非法支出。
需要指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不得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营业外收入。由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关联,企业除了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分别进行总分类核算外,还应分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取得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各项营业外收入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外支出,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收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确定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计算公式表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差额上列公式计算的结果若为正数,表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若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上式中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综上所述,企业利润的形成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主营业务利润;其次是营业利润;第三是利润总额;最后是净利润。 篇二 : 公司案例分析——营业利润率
昨天我们聊了营业利润率的指标,他其实就是体现了毛利率所没有体现出的管理层成本。从管理层成本我们也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情况。如果正常,那就一看而过。要发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下去。 解释一点,我的财务资料截图来自于F10,都是普通的港澳资讯。只是最近他们正好改版,改的只能说有好有坏。好的是多了不少财务指标,而且重新进行了归类。 坏的是竟然把三年的财务指标对比给去掉了,真是无语啊。我的一个朋友直接打电话投诉去,很不习惯。
我们今天拿几个公司来聊聊营业利润率吧。 先来看哈高科:
他的毛利率20%,照道理应该还是可以的。但营业利润率竟然是-19.98%,这相差的也太多了吧。。。。。。我们去到他的三季度报表里看看啥情况
原来他的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达到了0.647亿元,而他的总收入也就1.58亿元。三项管理的费用竟然占到了41%。一个公司41%的收入被管理相关的费用占据,那利润空间还有多少呢?这种公司的效率在哪里?
那有没有优秀的公司啊?有很多啊,比如最近比较倒霉的贵州茅台:
这利润率一看,就知道问题不大吧。都不用重点看三费了。 再比如云南白药,他们都有共同的,毛利高的同时,费用能够控制住。管理是门艺术,负债、研发、销售各项费用的配比不同,能够让公司走上不同的发展路线。发展时该高负债就提高;要超越同行业时,该投入研发就大力投入;无法通过前两项时,那就该花钱打开销售渠道了。
大智慧这样的差距,问题很严重。再从我们以前讲的一些财务指标分析,公司实在是不值这么高的股价。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公司的运作只花费了极少的运营费用,可不可能?有什么管理者,可以少发工资、不打广告,不用研发,轻轻松松的赚钱?即使像茅台这样人人都知道的品牌、不要研发的产品、现金更是躺的满地都是的公司,也要20%以上的差距。何况冠豪高新的毛利和茅台是不能比的,品牌那是一辈子都赶不上。那说明什么?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两者太过接近往往由于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反而要当心了。
我们看看冠豪高新的利润表:
我们发现,冠豪高新的三项费用加起来,也只有1.07亿元,占到总收入的16%。不高,但也不知道营业利润率和毛利率相差这么近吧。再往下看,原来他获得了0.96亿的投资收益。几乎可以抵消掉三项费用了。
我们用营业利润率公式计算:营业利润率是21.6%,但如果扣除巨额的投资收益,他的实际营业利润率只有7.2%,和毛利率的差距是71%。这才是公司真实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我喜欢销售毛利率,而不是营业毛利率。因为销售毛利率不把投资收益放进去,可以客观的看主营情况,可惜的是,港澳的F10里面只有营业毛利率,再找找那个软件有这几个详细的指标供参考,那是再好不过了。
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影响最终利润的重要因素:毛利、销量、费用。而投资或者补贴这些只能是迷惑我们,并不能给公司带来真正长期的利好。
所以,市场有句话:从毛利率比较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从营业利润率比较费用控制能力,从资产收益率比较资产配置能力。 天色已晚,再次祝贺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大盘大跌带给我们的机会。
篇三 : 如何区分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与净利润 如何区分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 会计界关于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会计理论中,对于利润
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营业利润,只有那些由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才属于本期利润,至于由非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前期的调整项目则单独列示,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另一种观点认为利润即全部利润,它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所确认的企业资产净变动额作为该期间的利润额,它既包括企业由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也包括企业由非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和前期的调整项目,这是对利润概念广义的理解。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对利润的理解是广义上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成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企业利润的实质是物质生产部门为社会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以及企业职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为社会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利润的确认。
既然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结果,那么利润的确认必然与收入、费用的确认密切相关,直接受到收入和费用的影响,因此,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合理确认收入和费用,是正确确认利润的前提条件。根据配比原则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必须与相关的费用相配比,形成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严格意义上说,利润的确认时问与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即在企业有了耗费并取得收入时确认利润的实现,但由于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的确认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加上企业在一
定时期内收支频繁,不便细分。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定时期所形成的利润,通常是在期末时确认。 利润的计量。
企业的利润,既包括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实现的利润,也包括通过投资活动实现的投资收益,还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支差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差额四部分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
再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为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当期的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它是企业利润的主要部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基本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实现的利润,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实现的利润,即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费用及其他业务负担
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后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这里所说的其他业务,包括材料销售、包装物出租和出售、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等。其他业务收入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即这些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应由其他业务负担的流转税和教育费附加。 期间费用。
企业的期间费用即三项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①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营业费用中。 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费用,在”营业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营业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等科目。
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
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企业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银行存款”、”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 关的手续费等。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的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一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
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按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企业的补贴收入在”补贴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先征后返增值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出应收的补贴金额时,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
目,结转后没有余额。该科目应按补贴收入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支差额是指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扣减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文章窝-营业外收入是企业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补贴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因而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相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严格划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现金的盈余收入、对外索赔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对于营业外收入的款项,企业必须按实际发生的数额及时入账,不准留作小钱柜或移作其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财会部门应认真遵守财经制度和纪律,严格掌握营业外支出的列支范围,严禁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内乱列非法支出。
需要指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不得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营业外收入。由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关联,企业除了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分别进行总分
类核算外,还应分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取得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各项营业外收入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贷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企业发生的各种营业外支出,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收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将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没有余额。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确定企 业利润总额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计算公式表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差额上列公式计算的结果若为正数,表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若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上式中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综上所述,企业利润的形成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主营业务利润;其次是营业利润;第三是利润总额;最后是净利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