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期 (总第43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No.1.20l5 Social Science(Bimonthly) (General No.43) 地方高等院校“9O后’’大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顺龙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成长环境、社会影响、经济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的大碰撞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地方高等院校 “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些特点给地方高等院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9O后”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教育对象特征的教育 新途径,走一条有特色的地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道路,着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 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5)01—0103—03 The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strategy of the local colleges’¨the post一90s¨ YA0 Shun.1ong (Huainan Union University,Anhui Huainan 232038,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ocial impac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ulture collis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have formatted the uniqu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the post一 90s”students.Th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the management of local colleges educational work.The ide- 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post一90s”college students,actively explore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new ways of education object features.Local colleges should walk a distinctive way on”the post一90s”in the college educ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 roads.Vigorously training“A man of tremendous promise”with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local colleges;”The post一90s”college students;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深 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党对全面深化改 革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 革的纲领性文件。然而,“90后”大学生受成长环 规律和对象特征的教育新途径,走一条有特色的地 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道路, 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主要任务。 一、地方高等院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境、社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与多元化文化大碰撞等 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因此,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单纯 照搬高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奏效的。 1.特立独行、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自 我中心凸显 “9()后”大学生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 代,是自信、自我的“新人类”,成长在经济全球 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与“7O 后”、“8O后”相比,这些“90后”大学生,他们大 因此,如何把握地方高等院校“9O后”大学生的特 点和走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发展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姚顺龙(1977一),男,安徽淮南人,淮南联合大学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 ...——103---—— 多思想开放活跃、情感强烈、个性自由,对新 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注重自 我目标的实现,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崇尚自我。 但是过多地自我关注,则会导致不良后果:对他 人过分吹毛求疵、无端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和尊 重他人、合作意识淡漠,道德评判和道德行为偏 激,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集体 荣誉感减退,社会价值淡化,甚至出现极端个人 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2.迷恋网络,缺乏学习动力,人际关系紧张 “9O后”大学生身处的社会大环境,是市场经 济、信息爆炸、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通过 网络,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各种文化信息,不仅可 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还可以广交天下友、打遍 天下游。然而,凡事都要把握个度,超出这个度则 会事与愿违。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重的 学习负担,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又远离父母 的约束,对现实m现的问题采取逃避的方式,过分 依赖网络,麻痹自己,希图从虚拟的世界中找寻到 人生乐趣的支撑点。然而,“网瘾”犹如恶魔缠身, 让他们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一旦离开网络回归 现实,他们往往失魂落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再 加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和网站 也极容易让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迷失方向。长此 以往,过分迷恋网络,缺乏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交 流,很容易出现内心的空虚和无助,不仅人际关系 紧张,而且还会导致学习不能自主,学习动力丧失, 发展到最后,有的学生不得不选择休学或中途退 学,有的甚至用虚拟世界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矛 盾与问题,以致酿成人间悲剧。 3.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思想多元化,个人本 位取向明显,功利行为增多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 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多种利益群体带来多元价值观,多种思潮和多元文 化的碰撞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心态 浮躁、急功近利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通病。更令人担 忧的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上的种种功 利化行为倾向已经渗透到一向被视为“圣地”、“净 土”的象牙塔——高校。这些“90后”大学生的价 值观愈发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倾向,个人本位取向明 显,功利行为明显增多。有的学生毫不隐讳地表明 自己把是否有利于自我利益的获取作为重要衡量 一104一 标准;有的学生直白地吐露,他们之所以担任班干 部、入学生会以及,就是把这些作为自己以后 能找到好工作的筹码;有的学生对周围同学的挫折 和困难处境熟视无睹,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 至还冷嘲热讽挖苦别人,无情地在他人的伤口上撒 盐;有的学生谈恋爱就是看对方能否满足自己物质 上的需求,而不去考虑一些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 有的学生心理过于狭隘,成天为个人利益而斤斤计 较,缺乏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集体精神。 4.心理素质较薄弱,抗挫折能力欠缺 “90后”大学生从4, ̄11大一直在家庭和父母的 百般呵护与关爱中成长,很少遭遇狂风暴雨的侵 袭,在遭受挫折时,往往有父母的庇护。当他们步 入大学殿堂的时候,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和环境,让 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出现社会适应性障碍。由于没 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 弱,再加上就业压力大等原因,部分学生不能适时 有效地做到自我调节和纾缓,不能很好地处理和适 应人际关系,没有合适的途径倾诉或寻求支持帮 助,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 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过着做一天和 尚撞一天钟的日子;重者产生焦虑、焦躁、抑郁、甚 至轻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个时候,更需要教育 者用心去疏导他们,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使他们 走出迷津和低谷,从而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二、地方高等院校“9O后”大学生教育 策略思考 1.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从“心” 抓起 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思想,与 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育人意识:改变过去传 统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由单向灌输向双向 和多向沟通转化,在平等的交流中,充分认识和发 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关注 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完善,在互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 对性,从而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 生、一切为了学生。“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 张扬,既有着极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 赖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前卫,观念超前、缺 乏团队忠诚感、抗挫能力差等特点。面对他们呈现 出的鲜明特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一切都从“心”开始,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 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站在 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找学生谈心、交流,拉近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直至消除这种隔阂,为能搭起 师生之间的友谊桥梁而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师 生之间的良性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 学习积极性提高、完善学生健康人格,让学生获得 身心健康全面教育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2.占领网络阵地,加强与学生思想的良性互 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90后”大学生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 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互联网、移动电 视、手机等新兴媒体大量涌现,网上聊天、短信、博 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的流行,拓展了大众传媒 的传播途径,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 态度、心理发展和道德法制观念等产生了越来越大 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使网络又成了一 柄双刃剑。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获取大量信息, 同时,由于网络监督、监控和管理技术尚不完备等, 大学生又极容易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导致心理 扭曲和价值观念的偏差。因此,我们应加大力度建 设网络平台,抢占网络这个重要的堡垒和教育阵 地,建立一种教师参与下的“教师——网络——学 生”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机制,提高学生 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除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外,可 以充分利用校园绿色网站版块的开发,吸引大学生 登陆相关网站,让他们及时获取丰富的正面的信息; 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博客、贴吧、飞信、邮箱、校友录、 QQ等受学生欢迎的网络工具,增加与学生交流的同 时,消除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壁垒;可以通过论坛了解 他们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渴求,放下心理包袱, 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 的上网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挫折教育 作为当今校园主体力量的“9O后”大学生从小 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相 对于“70后”、“80后”大学生来说,心理素质较薄 弱,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自我心理疏导不良等情 况。针对“9O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抗挫折能力 欠缺的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教育 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途径、多渠道地把心 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 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心 理咨询中心,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 训练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 我情绪疏导、调适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开 展讲座、团队培训等,用科学发展的理论引导他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视现实和就业环 境,不自暴自弃。逐渐使大学生正视挫折之后的情 绪情感反应,养成求助和自我调试、保护心理健康 的意识, 从而不断把自己培养成积极、乐观、有 追求、有理想、有抱负、有纪律、有道德的新时代大 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学生的交往平台, 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充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增强集体 荣誉感、充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 要。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不 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集体意识淡漠 等人际交往现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方平台,设 计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 学生的交往平台,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充分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计 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突出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和载 体价值。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集中学习时政要 闻、举办讲座和专题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组 织班会讨论、文明宿舍评比、创办社团等开展丰富 多彩、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和塑造学生的集体主义高尚情操,逐渐培养大学 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结束语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主体,他 们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产物, 身上有着不同以往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他们思想 主流积极向上,但价值观更趋务实,个人主体意识 增强,但集体合作意识淡漠,容易接受新事物、心理 素质较薄弱、抗挫能力弱等特点。作为高等院校的 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应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 的这些特点和走向,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教育 方法,着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 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党第十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11—12. [2]罗易,廖云峰.我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 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1). 责任编辑何志玉 一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