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分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第一 位的,而精神文明就紧接其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保障。由此可见,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一种向人们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旅游方式。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对干部和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它能满足人们对精神发面的需求。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是指中国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时期等重要的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红色旅游地之所以称之为“红色”,是因为其直接或间接与红色历史相关,如福建龙岩,这是当年红军长征路线的所经之地。这些老区像一部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历史教科书,向人们展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红色旅游”的发展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党团工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在各个红色区建设多个红色旅游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这为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旅游设施和场地。并且,在引导下,红色旅游具有比其他旅游更好的优惠,使其具有更大的市场。
再者,在当今物欲化的社会,精神文明的熏陶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需求。而红色旅游的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这恰恰符合这一需求。如,由于在校学生的世界观尚不完善,他们需要正确的精神文化的熏陶,而红色旅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好满足其需要;再者,一些中老年人由于经历过红色或耳濡目染过红色历史,他们对红色比较感兴趣,红色旅游开发的“忆往事、想当年”这部分与之相契合。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带有强烈性和政治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其政治性和性决定了红色旅游产品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并带有严肃性,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尽管红色旅游地较高,较一般景区具有推广优势,但那种因意识形态而被部门广泛宣传所形成的“政治品牌”,并不等同于旅游产业中的“市场品牌”。因而,因政治因素开发的“红色旅游”专题产品也就未必能够适应大众旅游市场,而没有市场就意味着产业的衰退,所以,寻求适合大众口味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红色旅游”生存的当务之急。
其次,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旅游活动的商品化和社会化。因此,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商业化运作。不仅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迎合大多旅游者的需要,甚至有些旅游地为了满足某些旅游者的需求,需要开发特殊的产品,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营的转换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将红色根据地发展成为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基地。若将“红色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发展的话,必然要经历经营的转换,从而走上市场化道路。如,对烈士陵园设置收取门票。虽然这样在短期内能够带动老区经济的发展,改善老区经济状况,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形式势必扭曲国民对精神的理解,最终违背“红色”发展的初衷。
因此,在开发红色旅游时因注重明晰其产品属性合理拼装组合。从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看,在注重社会效益、突出政治教育的同时,同样强调其经济性,讲求市场回报。按照这种思路,红色旅游产品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卖得出去。在拼装红色旅游产品时应彰显旅游接待地的资源特色,以地域文化为主脉,兼顾“红、绿、古、俗”。这些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一定要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样不容忽视,良好的自然氛围正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大多数红色旅游接待地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当地民风淳朴,民族风情各具特色,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旅游对当地文化的负面影响,做好旅游影即在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融入生 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产品要素。另外应将 红色旅游产品与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养生、商务会展、青少年夏令营等旅游产品捆绑打包,连体经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