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 - 1 - 2、工程概况 ...................................................................................................... - 1 - 2.1 工程概述 ................................................................................................. - 1 - 2.2 气象、水文.............................................................................................. - 1 - 2.3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 2 - 2.4 工程特征 ................................................................................................. - 2 - 3、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 ................................................................................... - 4 - 4、施工组织 ...................................................................................................... - 4 - 4.1 人员配置 ................................................................................................. - 4 - 4.2 设备配置 ................................................................................................. - 5 - 4.3 主要周转材料 .......................................................................................... - 5 - 4.4 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 .............................................................................. - 6 - 5、钢板桩施工................................................................................................... - 6 - 5.1 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 - 6 - 5.2 钢板桩施工顺序 ...................................................................................... - 7 - 5.3 钢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 - 7 - 5.4 钢板桩施打.............................................................................................. - 8 - 5.5 挖土 ......................................................................................................... - 9 -
5.6 钢板桩的拔除 ........................................................................................ - 10 - 5.7 钢板桩土孔处理 .................................................................................... - 10 - 5.8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 - 11 - 6、监测方案 .................................................................................................... - 13 - 7、施工保证措施 ............................................................................................. - 15 - 7.1 安全保证措施 ........................................................................................ - 15 - 7.2质量保证措施 ......................................................................................... - 16 - 7.3工期保证措施 ......................................................................................... - 17 - 7.4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 ..................................................................... - 18 - 7.5文明施工措施 ......................................................................................... - 19 - 8、应急预案 .................................................................................................... - 19 - 8.1 预防措施 ............................................................................................... - 19 - 8.2 教育培训与演练 .................................................................................... - 20 - 8.3 应急准备 ............................................................................................... - 20 - 8.4 资源配置 ............................................................................................... - 22 - 8.5 应急处理程序 ........................................................................................ - 23 - 附件: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
- 2 -
承台深基坑钢板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施工图纸。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3)《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二版)。 (4)《建筑施工技术手册》(第二版)。
(5)《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海口市快速路网骨干工程海秀快速路(一期)工程总长14.3公里(加匝道20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主线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桥宽25.5米,设置四处立交,10对上下匝道。
我标段主线拟定起始里程K4+081,终点里程K8+150,线路长度4.069公里,上下高架匝道桥4对(Pn4、Ps4,Pn5、Ps5,Pn6、Ps6,Pn7、Ps7),共计1.435公里。 2.2 气象、水文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在季节环流控制下,4~8月受海洋气候影响,气候炎热,降水充沛,多偏南风;时年9月~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气流影响,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多偏北风;每年5~10月,多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甚至以上,易形成台风。
本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属干燥度指数小于
- 1 -
1.5 的湿润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696.5mm,最大降雨量为2864.7mm,最小降雨量为1113.2mm,日最大降雨量为284.9mm,降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期间雨量可占全年的70~90%。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测得钻孔中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20~14.00m,高程2.10~25.06m,地下水受地形条件、大气降雨影响明显。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一般水位变幅1.0~2.0m之间。 2.3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本标段沿线地形起伏不大,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为15m~28m,路面坡度0.0%~2.0%。
(2)基坑的地层土质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概述 本工程所在地层基坑开挖范围主要为:
①杂填土-灰色、灰褐色,密实,干燥~稍湿,主要填料0~0.5m沥青混凝土,0.5~1.7m粘性土、砂及碎石。
②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主要由粉砂和粘粒组成,切面较光滑,无摇 振反应,韧性中等,含较多砂粒。
③中砂-浅紫色、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砂粒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压圆状,砂质不均匀,含粘性土较高。
(3)地下水位特征
地下水位线在地表以下2.1~21m位置。 2.4 工程特征 2.4.1重难点分析
(1)承台所处墩位位于既有道路或平交路口处,受交通疏解影响施工区
- 2 -
域场地狭小,基坑一般不能采取放坡开挖。
(2)该区段地下水非常丰富,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多,主要为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燃气管道、电力管线、工业管道、军用光缆、油管、路灯、交通信号管线及通讯光缆等,基坑开挖施工难度较大。
(3)该地区降雨量大,降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期间雨量可占全年的70~90%。为防止基坑被雨水侵泡、冲刷,基坑开挖需投入排水、截水、坑壁防护等施工措施。 2.4.2主要施工对策
针对以上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结合设计要求并借鉴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及施工对策。
(1)一般基坑不能采取放坡开挖时,先插打型钢后垂直开挖,型钢按1m净距设置,型钢需伸入基底2m以下,安装防护板,防护板随着开挖深度逐渐安装,防护板可利用竹胶板、木板、竹跳板、旧钢模板等。型钢顶端加钢管使型钢整体受力增强其抵抗能力,钢管与型钢采用铁丝捆绑固定,也可加设拉锚加强。深度≥5米的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
(2)开挖施工前在承台附近开设小样进行探测,探明在开挖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在原有地下管线处先用人工开挖暴露,并设立醒目标志。以详细探明管线的确切位置,绘制管线关系图,遵照有关法规规定,按相应的程序采取保护,并请管线单位到现场监护或迁移,以确保安全。同时对于施工范围以外的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基坑周围应做好截流措施排引地面水,防止地面雨水倒流、回渗到基坑内,并注意基坑底的必要处理;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基坑开挖完成后立
- 3 -
即进行承台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3、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
本标段基坑深度≥5米有pm124、pm125、pm185、pm186、pm206、pm207主线承台基坑,承台尺寸10m×10m×3.5m。
本标段5米深基坑开挖采用Ⅲ型长度15m拉森钢板桩支护。拉森钢板桩采用履带式液压挖土机的液压振锤的锤机施打,施打前先熟悉地下管线、承台结构的情况,准确放出支护桩中心线,控制打入精度。开挖至板桩顶以下1米处,进行一道支撑施工。围檩采用双拼200×200mmH型钢围檩,八字形斜撑,撑杆选用φ203x6.0mm钢管,最大支撑间距4m。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计算附后。 4、施工组织 4.1 人员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现场管理人员配置
岗 位 施工现场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质检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 试验人员 技术人员 测量人员 领工员 姓名 陈贵文 吕宏强 赵陆军 翟全清、张修林 黄科、胥阳安 焦景鹏等6人 闫建勇、汪磊 何光猛等4人 - 4 -
职 责 负责现场施工总体策划、管理、协调 对现场施工技术把关、负责现场技术管理 负责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作 负责现场具体试验工作 负责现场具体技术工作 负责日常测量、基坑监测工作 负责现场具体施工工作 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工 种 吊车司机 装载机司机 挖掘机司机 打桩机司机 人数(人) 2 2 2 2 序号 5 6 7 工 种 操作工人 杂工 看守工 人数(人) 5 2 2 4.2 设备配置
主要材料设备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4 5 6 设备名称 装载机 挖掘机 打桩机 自卸汽车 吊车 抽水泵 电焊机 规格型号 ZL50 1.0 m3 12 m 20t BX-315 3数量 1台 2台 1台 4台 1台 5台 5台 4.3 主要周转材料
序号 1 2 3 材 料 名 称 拉森钢板桩 规 格 Ⅲ型 单 位 根 m m 数 量 120 192 24 备 注 桩长15m H型钢(围檩) 200×200mm 钢管支撑 φ203x6mm - 5 -
4.4 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
钢板桩各工序施工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 打入钢板桩 基坑开挖及支护 承台施工 承台砼等强、拆模 拔除钢板桩 总共 时间(天) 3 1 6 2 1 13 备注 深基坑承台施工工期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部位 开始日期 pm124 pm125 pm206 pm207 pm185 pm186 2013/6/3 2013/6/16 2013/7/1 2013/7/14 2013/7/28 2013/8/10 完成日期 2013/6/15 2013/6/28 2013/7/13 2013/7/26 2013/8/9 2013/8/22 承台施工 施工天数 13 13 13 13 13 13 5、钢板桩施工
5.1 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钢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承台施工,尤其是在承台边缘外留有支模、拆模的余地。
(2)基坑护壁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
- 6 -
角,以便标准钢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在整个承台施工期间,开挖、吊桩头、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回填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5.2 钢板桩施工顺序
钢板桩施工工艺图框
钢板桩的检验
安装围檩支撑
拔出钢板桩 承台施工
基坑排水
开挖至基底 基坑四周设排水沟 开挖至支撑底面 施打钢板桩 定位放线
5.3 钢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1)钢板桩的检验
对钢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钢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①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部矩形比、
- 7 -
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检查中要注意:a)对打入钢板桩有影响的焊接件应予以割除;b)割孔、断面缺损的应予以补强;c)若钢板桩有严重锈蚀,应测量其实际断面厚度。原则上要对全部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
②材质检验:对钢板桩母材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进行全面试验。包括钢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构件的拉伸、弯曲试验,锁口强度试验和延伸率试验等项内容。每一种规格的钢板桩至少进行一个拉伸、弯曲试验。每20~50t重的钢板桩应进行两个试件试验。
(2)钢板桩吊运
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钢板桩堆放:钢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钢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 5.4 钢板桩施打
拉森钢板桩施工关系到施工止水和安全,是本工程施工关键的工序之一,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施工有关要求:
(1)拉森钢板桩采用履带式挖土机(带震动锤机)施打。
(2)打桩前,对钢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钢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 8 -
(3)打桩前,在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
(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施打顺序,采用一种或多种施打顺序,逐步将板桩打至设计标高。
(5)保证钢板桩顺利合拢,特别是工作井的四个角要使用转角钢板桩,若没有此类钢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
(6)打入桩后,及时进行桩体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桩体。
(7)内支撑架设
经过计算拉森钢板桩支护采用1道内支撑。 5.5 挖土
(1)土方开挖应分段连续施工,开挖至板桩顶以下1米处,进行支撑施工。 (2)围檩制做安装:围檩及支撑根据不同的开挖深度按设计要求设置,根据设计位置在钢板桩内壁上焊围檩托架,然后吊装H型钢围檩并焊接加固。
(3)本工程采用集水井集水、潜水泵排水法,排除基槽渗水,保持基坑内无积水,减小土侧压力对扣板桩影响,便于承台施工。
(4)开挖过程中注意支护体系的变形观察。 (5)基坑内作业时,有专职安全员负责。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钢板桩的垂直度及搭接十分重要,当钢板桩未贴靠在围檩上部分,需作加垫处理,使钢板桩的压力传到围檩及支撑上,支撑的材料制作、焊接必须严格按图施工。
- 9 -
其次是挖土和支撑的架设施工过程必须紧密配合,挖土过程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为支撑施工创造工作面,支撑结构必须能较快地产生整体刚度或预紧力,两者配合就能较好地利用软土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有效地控制围护体系在受力后的变形。施工中切不可超挖和不及时施加支撑,土方施工要求分层均匀高效,以使支护结构处于正常的受力状态。 5.6 钢板桩的拔除
基坑回填压实后,尽早拔除钢板桩,加快扣板桩周转速度。拔桩后马上用中粗砂将桩孔灌实。 (1)拔桩方法
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钢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将桩拔除。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①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
②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为及时回填拔桩后的土孔,当把板桩拔至比基础底板略高时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尽量让土孔填实一部分。
③对引拔阻力较大的钢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 5.7 钢板桩土孔处理
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及时采用中粗砂灌入密实。
- 10 -
5.8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1)打桩受阻现象(指打桩阻力大不易贯入) 原因:在砂层中停桩;钢板桩连接锁口锈蚀、变形。
预防措施:订桩前对地质情况作详细分析,确定钢板桩可能贯入的深度; 打桩前对钢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和严重变形的钢板桩; 施工时可用高压水或振动法辅助沉桩;在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油。 (2)桩遇到大的块石或其他不明障碍物
预防措施:可采用转角桩或弧形桩绕过障碍物;钢板受到侧向挤压而发生偏斜进行纠偏时,可采取将钢板桩上拨1~2m,辅正后再往下锤进,如此上下往复振拨几次,可使大的块石被振碎或使其发生位移,让钢板桩的位置得到纠正;钢板桩沿轴线偏移较大时,可采用异型桩来纠正;若锤打过程带动邻桩时,可采取把邻桩数根焊联措施。
(3)桩身倾斜现象(指钢板桩头部向打桩行进方向倾斜)
原因:在打钢板桩时,由于连接锁口处的阻力大于钢板桩周围的阻力,判桩行进方向对钢板桩的贯入阻力小,钢板桩头部便向阻力小的方向位移。 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用仪器随时检查、控制、纠正钢板柱的垂直度;发生倾斜逐步纠正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 (4)桩身扭转现象(钢板桩的中心线变为折线形)
原因:钢板桩锁口是铰接的,在下插和锤击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和扭转,并牵动相邻已打入钢板桩的位置,使中心轴线成为折线形。
预防措施:在打桩行进方向用卡板锁住钢板桩的前锁口;在钢板桩与围檩之间的两边空隙内,制止钢板桩在下沉过程中的转动在两块钢板桩锁口扣搭处的两边,用垫铁填实;桩身扭转严重时,可将扭转部分的钢板桩拔出,
- 11 -
采用上述预防扭转的措施之后,重新打桩。
(5)带桩下沉现象(指打钢板桩队连带已打人相邻钢板桩起下沉) 原因:因钢板桩倾斜弯曲,连接锁口的阻力增加,致使相邻钢板桩被连带下沉。
预防措施:钢板桩发生倾斜时及时纠正;不是一次把钢板桩打到标高,留一部分在地面,待全部钢板桩人士后,用屏风法把余下部分打入士中;把连带下沉的钢板桩和其它一块或数块已打好的钢板桩,用型钢焊接在一起;在连接锁口处涂油脂,减少阻力;运用特殊塞子防止砂土进入连接锁口;钢板桩被连带下沉后,应在其头部焊接同类型钢板桩补充其长度不足。 (6)拔桩困难现象(打入的钢板桩在回收时,难以从地基土中拨出) 原因:打入的钢板桩连接锁口铰蚀、变形严重;钢板桩打入实土或密实的砂土层中;基坑开挖时,支撑不及时,使钢板桩变形很大;拔桩时,拔桩设备的重量及拔桩时对地基的反力使钢板桩受到侧向压力,从而增大了拔桩阻力。
预防措施:打桩前,对钢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钢板桩;打桩前,在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基坑内承台施工结束回填土时,尽可能使钢板桩两侧土压平衡;拔桩时,拔桩设备与钢板桩保持一段距离,必要时在拔桩设备下放置路基箱或垫木,以此减小钢板桩接受土的附加侧压力;将钢板桩用振动锤或柴油锤等重复打一次,以克服土的粘结力,并消除钢板桩上的铁锈;按与打桩顺序相反的次序拔桩;如钢板桩一侧的土较密实,可在其附近并列地打人另一根桩,使原来的桩容易拔出;在钢板桩两侧开槽,灌膨润土泥浆,使拔桩阻力减小。 还有在钢板桩施工时应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垂直位移监测点。
- 12 -
6、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保证在进行承台墩柱施工时基坑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确保施工人员、机械的安全。 (2)监测项目: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表384基坑监测项目表。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监测项目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周边环境变形地下水位锚杆拉力桩、墙内力支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观测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一级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宜测宜测可测二级应测应测应测宜测可测可测可测三级应测宜测宜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 本标段基坑等级三级,得知应测项目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宜测项目为周边环境变形,由于基坑附近无建筑所以此项将不作为监测项目。 (3)监测方法: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仪器监测采用:DS3水准仪、全站仪 巡视检查:
①在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②巡视检查的内容: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围檩有无裂缝出项、侧壁有无渗漏、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等
③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采用钢尺、卷尺、放大镜等工具辅助。 ④检查要有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⑤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数据综合分析。
- 13 -
每天巡查完成后填写详细的巡查记录。 (4)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选定要求:
①监测点布置应最大程度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能满足监控要求。
②监测点布置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③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④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范围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
(5)监测要求:
①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②监测项目初始值最少应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6)监测频率:根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选定基坑支护监测频率为1次/1天。
(7)水平位移监测要求: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3.1.5当无明确要求时,最大水平变形限值:一级基坑为0.002h,二级基坑为0.004h,三级基坑为0.006h。由此选定控制值为36mm。
- 14 -
同时根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6.2.3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设计控制值(mm)监测点坐标中误差≤30≤1.530~60≤3.0﹥60≤6.0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 确定监测点精度要求≤3.0mm。 (8)监测报警:
基坑监测报警值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控制。 从《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8.0.4选择相应的累计绝对值变化范围为60-70mm,变化速率值为5-7mm/d。 (9)将每天的监测值记录水平位移日报表中。
(10)建立三级预警制度:当水平位移值超过预警值及累计绝对值>70mm变化速率值>7mm/d时,现场施工班组长第一时间将工人撤离危险区域同时将情况汇报给现场技术人员,然后现场技术人员将情况汇报给现场副经理,现场副经理掌握实际情况后汇报给项目总工,最后让项目总工牵头项目部所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7、施工保证措施 7.1 安全保证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项目部设专职安全监督员。
(2)各工种联合作业时,设专人负责指挥,相互配合。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
(3)项目部设用电管理安全员,加强临时用电安全防护管理。执行三相
- 15 -
五线制,执行两级漏电保护的规定。临时用电系统的配电箱设置围挡,并设防雨措施,配以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4)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现场设置标志牌标明现况管线的种类、位置、高程和负责人电话等,警示有关施工人员。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现况管线的安全交底,做好管线的保持措施。
(5)在深基坑开挖后及时对基坑四周采取防护,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并设安全警示牌,防止造成伤亡事故。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栏杆和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应为1.2m,下杆离地高度应为50~60cm。
(6)开挖前,先进行围檩施工,做好支撑后才能开挖至设计深度。 (7)基坑开挖时,要设置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或基坑渗水在基坑内积水,避免基坑坍塌。
(8)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支护位要定期观察测试,加强对支护的监控。
(9)施工人员上下基坑要走安全梯,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 7.2 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开工前,编写作业指导书,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明确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与其它工程的关系和注意事项。
(2)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以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上、下班交接前应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予以纠正。
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
- 16 -
验收合格。
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应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每道隐蔽工程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记录和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
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未经签字认可的,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项目,经返工自检和复验合格后,重新填写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出复检申请,经检查认可后,及时办理签认手续。
(3)材料检验制度
材料进场前检验验收或取样送检,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主要材料具备三证,通过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通过“跟踪检测、复测、抽样检验”三级检测制度来实现,对工班作业检测由专业人员跟踪检测,试验室进行复测和抽样检测。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全过程质量控制创造条件,为工程竣工验收打下基础。 7.3 工期保证措施
(1)操作人员选择即具有施工经验技术过硬的人员上岗,同时开工之前对其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严把材料采购关,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绝不采购,不进场,不使用,进场材料必须具有质量标准检验证明;
(3)合理组织各道工序人员的安排,准备足够的材料,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 17 -
(4)配齐各种机械、机具,并做好施工前维修保养调试工作,做到随时进入施工状态;
(5)在进行基坑施工时,要做好人员和机械的配置工作,完工一道工序,合格一道工序,避免发生窝工现象;
(6)认真搞好测量试验等技术工作,严格按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和设计图纸施工,有疑问要及时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商讨处理方案,以免贻误施工; (7)各道工序的试验、报检工作应及时,准确,保证各道工序的有序衔接,避免窝工或者返工现象;
(8)做好与监理、指挥部的配合工作,遇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9)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进度组织施工,每周召开工程生产例会,通报进度、质量情况,同时技术负责人要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以便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进度。
(10)对施工用易潮材料加强防雨措施;注意天气预报,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气象情况,合理安排,指导施工。 7.4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
(1)基坑开挖后弃土及时外运至指定地点。 (2)基坑抽水严禁乱排放,需排放到指定沟渠流出。 (3)施工机械夜间禁止鸣喇叭。
(4)施工机械产生废弃油类禁止随地排放,需回收处理。 (5)施工时尽量避免破坏地表原有水系、植被。 (6)施工用废料堆放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7)生活垃圾、废水禁止乱到、乱排,建立垃圾投掷点,集中外运处理。
- 18 -
7.5 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临时设施布置符合规定要求,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化作业要求。现场标牌齐全,规格统一、内容完善、位置醒目。
(2)及时调整设备、机具和材料的位置,做到摆放整齐。保持工作面宽敞,给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垃圾杂物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3)材料及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防止撒落和扬尘避免污染道路和周围环境。 (4)按照业主及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协调好各方关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搞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5)按国家及施工所在地的规定,加强对噪声、粉尘、废气、废水的控制和治理,努力降低噪声,控制粉尘和废气浓度以及做好废水和废油的治理和排放。 8、应急预案
考虑深基坑施工中存在大量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通过建立有效的紧急情况预警机制,对现场的紧急情况进行预警,预先识别危险源和紧急情况,做好危机防范,在危机事件的潜伏期即进行及时处理。制定详细应急措施,准备各种应急资源(包括机械、人员、物资)并加强监测力度,一旦确认钢板桩支护出现变形过大、发生渗漏、管涌或流砂等事件,应急措施立即启动。 8.1 预防措施
- 19 -
(1)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勘测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测报告切合现场实际条件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方案,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作详细的技术交底。
(2)基坑开挖时严格按要求放坡和基坑支护,管理人员跟踪检查,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即时进行加固支撑,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3)在距边坡3米的范围之内严禁行使汽车等大型机械,在距边坡1米的范围之内严禁堆放弃土或材料。
(4)在土方回填之前,严禁破坏基坑支护,若遭到破坏,及时进行修复。项目部要派专人定期观测基坑的变化情况,发现有较大的变形,及时通知设计院,商讨补救办法,遏制变形加大。 8.2 教育培训与演练
培训目的:为更好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提高应急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要求:被培训人员要达到理解应急方案内容、明确个人职责的目的,熟悉本岗位的具体操作内容。
通过在模拟环境中操练,检验应急方案是否可行,提高应急人员实际操作的熟练水平。演练由应急救援小组统一组织,提出演练方案及演练内容,并就演练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通过演练,要达到确认岗位、人员、责任的目的。提高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快速反应的能力。 8.3 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
组长:廖俊松(项目经理)
副组长:陈贵文(分部经理)、许其凯(分部经理)、吕宏强(总工程师)
- 20 -
成员:李克俭(安全总监)、刘鹏(分部总工)、康亮亮(分部总工)
徐刚(副经理)、何海雷(副经理)、唐发军(物资部长) 刘新民(机电部长)、赵陆军(安质部长)、谢超(综合办公室) (2)领导小组职责: ①组织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②组织实行应急方案的培训演练;
③ 发布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④ 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⑤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⑥ 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新闻信息;
⑦ 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3)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职责
①医疗救治组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抢救队伍,联系医疗单位予以帮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死)原因,提出救治措施。牢记医院的联系方式,及救护车辆的行走路线要做好规划。
②应急救援组主要职责是: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危害严重等特点,因而应急救援行动必须迅速、准确和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在事故发生时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③安全保卫组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必要时对肇事者及相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④事故调查处理组主要职责是: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
- 21 -
提出处理意见;协调县(区)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措施。
⑤信息组负责事故发生后联系相关单位、人员、联系救援、救护发布事故警报和事故后的总结及上报。
⑥技术组:在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中起着主要的参谋作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⑦设备组:紧急组织协调调配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的后勤保障。
⑧善后处理组:主要职责是:组织营救受害人员,做好事故发生后的伤亡人员善后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8.4 资源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料具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吊车 翻斗车 发电机 围挡 标志牌 防护网 水泵 灭火器 消防锹 担架 夹板 警戒线 急救药箱 止血带 规格 ZL50 120KW 1.8米 8KG 自制 自制 彩色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块 块 ㎡ 台 个 把 副 副 米 只 卷 数量 1 1 1 3 2 100 30 200 5 20 40 2 2 800 1 20
- 22 -
8.5 应急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①救援开始
②事故报告:如当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险情时,由值班安全员或工作面第一发现人采取最为快速的方式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危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发展趋势准确的报告给应急机构负责人。应急机构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③在应急状态终止后,项目部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的基本经过、紧急抢救情况、施工初步原因分析、采取的处理措施、数据统计、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整理成初步资料,书面上报。
④上报程序依照集团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之规定执行。 ⑤抢救人员:抢险队进入现场,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同时电话报告120急救中心赶赴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⑥封锁现场:设置紧急防护区,撤离闲杂人员。 ⑦ 紧急处置,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⑧ 处理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施工现场。 ⑨ 求援结束。
- 23 -
海秀快速路深基坑支护计算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地勘报告,按照地质情况选择土体的相关参数,其土的重度加权平均值为γ=18.3KN/m3,内摩擦角11.7,开挖深度5m,地面
2荷载取q020KN/m(综合考虑施工车辆及材料、物资堆放等),支点距地
面距离ha1m,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章基坑支护工程,依本工程实际特点,采用拉森钢板桩,单层支撑板桩墙计算。 1、计算作用在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压力图附后)
(1)、土压力系数
11.7)0.66 主动土压力系数: Katan(45)tan(45222222 被动土压力系数: Kptan(45)tan(45211.7)1.51 2(2)、主动土压力最大压强
2ehK18.350.6660.39KN/m开挖深度5m ah a均布荷载 eaqqKa200.6613.2KN/m
2pee60.3913.273.59KN/m主动土压力最大压强 a ahaq2 yqtan(452)1.5tan(452)1.51.84m
2、计算板桩墙上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的点距离挖土面的距离y值,在y处板桩墙前的被动土压力等于板桩墙后的主动土压力:
Pb73.592.77m y(KKPKa)18.3(1.41.510.66)
- 24 -
Cq=20/m2RaAyexAHeAqAP0eAHeAqSt0O
板桩土压力分布图
3、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两支点反力()
MC0 主动土压力强度Pa与深度h成正比,沿墙高压力呈三角形,主动土压力Ea作用点位于离墙底h,即:
11Eeh60.395150.98KN/m (1)、第一部分主动土压力 ahah222322 其作用点为 h512.33m
33 作用点的力为 p1148.52.33351.78KN
(2)、第二部分主动土压力 Eaqeaqh13.2(51.84)41.71KN/m
11 矩形其作用点为h/2处 h(51.84)1.8412.42m
22 作用点的力为 p241.712.42100.94KN (3)、第三部分主动土压力
Eapah73.592.77203.84KN/m
- 25 -
主动土压力Ea作用点位于离墙底h,即
2311h2.77514.92m 33 作用点的力为 p3203.844.921002.89KN (4)、计算P0
p0(51.350.5)p1p2p3
p0Mq0
p1p2p3230.2KN
(52.771)11Ra560.39(51.84)13.22.7773.59230.264.41KN22
4、计算板桩最小入土深度t0
6p06230.2t07.2m
(KKpKa)18.3(1.41.510.66)ttoy7.22.779.97m
板桩总长为 L=h+t=9.97+5=14.97m,取15m。 5、选择钢板桩截面
先求钢板桩所受最大弯矩Mmax。最大弯矩处即为剪力等于零处,设剪力等于零处距板桩桩顶为X,则:
1 Ra2Ka(xyq)qKa0
2164.4118.30.66x2(x1.84)200.660
22 6.039x13.2x88.70
x2.89
- 26 -
12x(xyq)MmaxRa(x1)xKaqKa
3222.89(2.891.84)164.41(2.891)18.32.8920.66200.6632266.21KNm 采用Ⅲ型钢板桩,
。
f662101f100MPa 41.38MPa<61600102 结论:
(1)土体作用于桩身的应力强度远小于钢板桩屈服强度, 钢板桩支护结构是稳定的。
(2)为增加钢板桩钢度,在竖向设一道围檩支撑,支撑点距桩顶1m。 6、围檩及支撑计算: (1)围檩计算
斜撑φ203x6.0mm钢管围檩双拼H型钢200×200mm围檩支撑示意图
选用双拼(200×200)㎜H型钢围檩,W=477cm3,斜撑选用φ203x6.0mm热扎钢管,最大支撑间距4m,斜撑长度5.66m。
- 27 -
单锚支撑,围檩所受荷载Ra64.41KN 按照3 跨连续梁计算如下: 共有 3 跨 梁材性:Q235
全梁有均布荷载 32.2 KN/M 考虑自重,自重放大系数为 1.2 第 1 跨计算结果: 跨度为 4 M 截面为 HW200x200 截面Ix = 4.77e+007 mm4 截面Wx = 477000 mm3 面积矩Sx = 256576 mm3 腹板总厚 8 mm
塑性发展系数 γx = 1.05 整体稳定系数 φb = 0.6 由最大壁厚 12 mm 得:
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15 MPa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125 MPa 剪力范围为 -78.7332--52.4888 KN 弯矩范围为 -41.9182--52.4888 KN.M 最大挠度为 5.85453 mm (挠跨比为 1/683) 由 Vmax x Sx / (Ix x Tw) 得
计算得最大剪应力为 52.9378 MPa 满足!
- 28 -
由 Mx / (γx x Wx) 得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 104.799 MPa 满足! 由 Mx / (φb x Wx) 得
计算得稳定应力为 183.399 MPa 满足!
受压翼缘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为 8 满足!(GB50017--2003 第32页 4.3.8)
腹板高厚比为 22 无局部压应力可不配置加劲肋!(GB50017--2003 第26页 4.3.2) 第 2 跨计算结果: 跨度为 4 M 截面为 HW200x200 截面Ix = 4.77e+007 mm4 截面Wx = 477000 mm3 面积矩Sx = 256576 mm3 腹板总厚 8 mm
塑性发展系数 γx = 1.05 整体稳定系数 φb = 0.6 由最大壁厚 12 mm 得:
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15 MPa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125 MPa 剪力范围为 -65.611--65.611 KN 弯矩范围为 -13.1222--52.4888 KN.M 最大挠度为 0.445144 mm (挠跨比为 1/8985)
- 29 -
由 Vmax x Sx / (Ix x Tw) 得
计算得最大剪应力为 44.1148 MPa 满足 由 Mx / (γx x Wx) 得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 104.799 MPa 满足 由 Mx / (φb x Wx) 得
计算得稳定应力为 183.399 MPa 满足
受压翼缘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为 8 满足(GB50017--2003 第32页 4.3.8)
腹板高厚比为 22 无局部压应力可不配置加劲肋!(GB50017--2003 第26页 4.3.2) 第 3 跨计算结果: 跨度为 4 M 截面为 HW200x200 截面Ix = 4.77e+007 mm4 截面Wx = 477000 mm3 面积矩Sx = 256576 mm3 腹板总厚 8 mm
塑性发展系数 γx = 1.05 整体稳定系数 φb = 0.6 由最大壁厚 12 mm 得:
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15 MPa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 125 MPa 剪力范围为 -52.4888--78.7332 KN
- 30 -
弯矩范围为 -41.9182--52.4888 KN.M 最大挠度为 5.85453 mm (挠跨比为 1/683) 由 Vmax x Sx / (Ix x Tw) 得
计算得最大剪应力为 52.9378 MPa 满足 由 Mx / (γx x Wx) 得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 104.799 MPa 满足 由 Mx / (φb x Wx) 得
计算得稳定应力为 183.399 MPa 满足
受压翼缘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为 8 满足(GB50017--2003 第32页 4.3.8)
腹板高厚比为 22 无局部压应力可不配置加劲肋!(GB50017--2003 第26页 4.3.2)2) (2)斜撑计算
斜撑材料钢管选用φ203x6.0mm热扎钢管,材质Q235。 单根支撑反力为:
R1=1/2×64.41×4=128.82KN, R2=1/2×64.41×4=128.82KN 则八字撑轴向力为
Rmax128.82/cos45182.18KN
受压稳定系数计算: 截面:热钢管203x6.0 ix:69.6823 mm iy:69.6823 mm A:3713.36 mm
- 31 -
截面材性:Q235 绕X轴长细比为 81.2258 绕X轴截面为b类截面 绕Y轴长细比为 81.2258 绕Y轴截面为b类截面
按 GB 50017--2003 第132页注1 计算 算得绕X轴受压稳定系数 φx = 0.679702 算得绕Y轴受压稳定系数 φy = 0.679702 强度验算:
轴压力 N = 182.18 KN
由最大板厚 6 mm 得截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15 MPa 计算得强度应力为 49.0607 MPa 满足 稳定验算:
计算得绕X轴稳定应力为 72.1797 MPa 满足 计算得绕Y轴稳定应力为 72.1797 MPa 满足 局部稳定验算:
外径与壁厚之比为 33.8333 满足(GB50017--2003 第59页 5.4.5)
- 3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