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临西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普通班)下学期月考(2)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临西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普通班)下学期月考(2)语文试题(无答案)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月考2试题初二语文(B卷)

考号:__________ (时间:100分钟,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襁褓(qiǎnɡ) .B.枷锁(jiā) .

阐述(chǎn) .

奠基(diàn) .

萦绕(yíng) 挑拨离间(jiàn) ..

歧途(qí) .

暴风骤雨(jù) .

堕落(duò) 强词夺理(qiáng) ..

考场:____________ C.崇尚(chóng) 慷慨(kǎi) ..D.毁灭(féi) 蛮横(héng) ..

绚丽(xùn) 不修边幅(fú)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瞭望 缅怀 自圆其说 格物致知 B.膏药

锤击 相辅相承 不知所措

C.矫辩 诀择 愧不敢当 分崩离惜 D.浩劫

拙劣

招摇撞骗 行将就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王明昊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

D.当《盛世鸿姿》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会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________最无耻的事情。

(2)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____ ____物体而得到知识。 (3)“江歌”案让我们明白,我们可以惩罚作恶的坏人,却对冷漠的“好人”________。 A.卑劣 探讨 袖手旁观 C.卑劣 探察 束手无策

B.卑鄙 探察 袖手旁观 D.卑鄙 探究 束手无策

班级: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表现自己宁愿粉身碎骨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舍己为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6)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4分)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文赏析 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成9~10题。(共4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

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

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记 钓鱼记》) 【注释】①意:意愿,愿望。 ②奚:怎么,哪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子,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欣然规往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钓之水亦同 12.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13.语段甲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最欣赏谁?为什么?(2分)

14.两个语段中都提到了“鱼”,语段甲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实际上这是庄子

的外化;语段乙中老人甲之所以能顺利钓“鱼”,是因为他

(4分) (三)课内阅读(12分)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5.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分)

16.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分)

17.“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3分)

18.加点的词语“唯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19.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2分)

(四)记叙文阅读(12分)

细水长流

考号:__________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_____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话的意思是,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吗?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20.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3分)

2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吗? .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

23.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3分)

四、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有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2)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