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2、通过品读关键词语,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 3、初步感受作者“有景物有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读好文中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作者“有景物有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读好题目之美
1、出示本单元介绍的大好河山,开启课本游,引出课题 2、学习多音字“兴”,结合语境区分两个读音。 3、抓住关键词“美丽”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此导入设计一方面是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为本课学习奠定祖国之美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是想借助语境让学生学会区分多音字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句之美
1、出示文章第一段内容,指导学生抓住“数不清”“几百里”等关键词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景美的特点。
2、学生按照自读要求,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标出段序。(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预学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有特点的词和文中的长句子。
(1)出示文中的轻声词、词串、叠词轻声词: 脑袋 榛子 蘑菇 葡萄词 串: 侧着脑袋的小鹿 又香有脆的榛子 鲜嫩的蘑菇 酸甜可口的葡萄叠 词:小溪淙淙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密密层层
(2)出示长句子,读好停顿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将词语归类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老师只对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词句之美。】
三、梳理脉络,品读语言之美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哪句话写的?
2、抓住最后一段话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品味春之美。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1、圈一圈:圈出美丽的景物。 2、画一画:画出优美的句子。 3、读一读:读出景物的美。
4、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画面。
预设:1、树木:(1)从“抽出”和“长出”两个词语中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性。(2)播放树木抽新芽的视频
2、溪水: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伴乐朗读,读出小溪流的欢快。
3、小鹿:(1)想象说话:这群小鹿还会在小溪旁干什么? (2)带着感受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通过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来体会小兴安岭的春天之美,并通过伴乐读、想象画面读、抓关键词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为下一步的写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感悟写法之美
1、师总结: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春天的时候,不光抓住了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还运用了一些能表现它特点的关键词,围绕它的美来写,这就叫一段围绕一个意思写。 2、想一想你的家乡春天是什么的?你想抓住哪些景物来写? 3、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美。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才是学习之根本。此环节设计,在学生体会文章写法特点的基础上读写结合,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