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石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薛誊览 蒋 两 }二 j8·j (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呻54) (英国Bristol大学地质学系) 李延 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要 东秦岭泥盆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内众多层控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台矿层中台有 相当比例的电气石,这些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镁电气石类质同象系列一一般Mg>Fe、 Na>Ca【阳离子比较),明显的成分环带记录了主成矿期的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矿方式 和随后的区域变质及热液叠加过程,在主成矿期形成的电气石的化学成分 【FeO/(FeO+MgO)=0.34一n驯和硼同位素组成( ‘B 一7.6‰一一8.8‰)与海底(喷 气)热液沉积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相似。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成矿区内层控矿床主 成矿期的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因方式。 关键词 电气石化学成分硼同位索东秦岭 电气石在自然界中通常作为花岗岩类等岩石中的副矿物和砂矿等矿床中的重砂矿物 形式存在,沉积岩和变质岩中也含极少量的碎屑状或自生电气石 】。目前,越来越多的 事实证明,在许多层控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及Au、W、Sn-U等矿床中产有大量与花岗 岩无缘的电气石,并可作为岩石和矿石成因的有用指示12-7]。 东秦岭泥盆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处于南秦岭泥盆纪层控多金属矿带的东端,是位于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泥盆纪海盆的一部分,泥盆系是发育在扬子板块被动边 缘上的碎屑岩一泥岩次稳定型沉积建造,仅发生很弱的低绿片岩相变质。区内产有包括 银洞子、桐木沟等在内的以Pb、zn为主,伴有Cu、Ag、Au及(菱)铁的众多层控硫化 物矿床,含矿层典型的沉积特征使人们把它们作为泥盆纪同生沉积体的一部分看待,含 矿层中几类海底热液沉积岩及同生热水蚀变岩 均含有相当比例的电气石,区域变质 及岩浆活动叠加作用对赋矿地层和矿床仅有轻微影响。本文试图以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和 硼同位素组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含电气石岩石的岩石学特征,分析和讨论电气石的 成因及对层控贱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方式的指示意义。 第一作者简介: 薛春纪男 岁哥撤授矿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盒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5一l】一4,改回日期[996—0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薛春纪等:东秦岭泥盆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右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37 1 电气石产出特征 在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主要产于层状硅质岩” 和层状钠长石岩…。之 中,少部分产在黑云方柱石岩 0中。这些含电气石的岩石绝大多数产于贱金属硫化物含 矿层内及下盘岩系中,而且其中矿物粒度很细,这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 是一致 的 尽管电气石粒度很微小,但大部分电气石显示光学和成分环带,一般是晶体内核为 蓝绿色,边部为浅蓝绿或棕色,多数情况下,最外部边缘呈十分淡绿色;颜色从核心向 边部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变的。有些电气石有一个陆源碎屑状内核和增生于其外 的比较白形的边缘,这是在碎屑电气石核基础上因热液作用而发生晶体生长的表现。内 核的碎屑电气石一般粒径3—15#m,是海底热液活动之前就已存在于海底,或同时期 混人的陆源重矿物,相反,另一些电气石不论内核或边部都是统一的白形晶,这说明核 心和边缘都是通过热液作用结晶的。相似的结构已有描述” ’,并被解释为区域变质或 高水/岩比环境中热液活动的产物。具有典型光学环带的电气石有时可与不具光学环带 的电气石颗粒伴生在同一样品中,这说明本区电气石在热液作用中有新晶出的,也有在 已有电气石颗粒上增生的 电气石最常出现的岩石是层状硅质岩 ,这种岩石是泥盆纪含矿层中一种典型的同 生沉积岩石”ol,常作为一种直接的窑矿岩石。硅质岩主要由微晶一雏晶石英组成,含一 定量的绢云母、电气石、石英。岩石中有时产有微晶钠长石岩夹层,由于其典型的层纹 状构造,在当地被称为似碧玉岩。电气石常呈浸染状分布于整个岩石中,含量最高可 达到8%,半自形一白形,粒径为5—30#m,与石英、钠长石伴生。 层状钠长石岩也是含矿岩系及含矿层中重要的海底(喷气)热液沉积岩…~,按矿物 组成,岩石可进一步划分出钠长石岩 铁白云石石英钠长石岩、菱铁矿钠长石岩和似碧 玉钠长石岩等,这些岩石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叠置构成韵律层,有些层纹中还见显微 粒序层 。电气石在这种岩石中比在硅质岩中含量为低 并常呈矿物包裹体存在于钠 长石晶体内,多为白形一半自形的柱状或针状晶体,粒度为5—50/an。也见有发育在 矿层底板热液上升通道内切穿钠长石岩的电气石石英网脉,其中的电气石粒度为 0.5—5mm,钠长石岩及其中的切层电气石石英网脉均具有120。变质平衡结构的特 征,反映出切层脉是变质前热液活动的产物。 黑云方柱石岩是成矿区内一种典型(准)同生海底蚀变岩 ,由于它由方柱石粗颗粒 和颗粒周围的微晶黑云母两部分构成而呈现斑状构造。在含矿层底板切层不规则状方柱 石脉也很发育。电气石浸染于岩石之中,并且也常作为矿物包裹体存在于方柱石晶体 内,与方柱石、钙交沸石伴生。 2 电气石矿物化学 电气石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含硼矿物,自然界常见黑电气石一镁电气石和黑电气石 锂电气石两个固溶体系列,而缺乏锂电气石一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一钙镁电气石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 地 球 化 学 1997年 个系列。在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内,电气石通过在Bristol大学地质学系JEOL JXA一8600型电子探针仪上分析,取得部分元素氧化物的平均化学成分列在表l内, B H O等组分未做测定,其中大部分环带电气石的不同部位分别做了成分测定。 从分析结果看,研究区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一镁电气石系列,除某些电气石样品内核 (碎屑成因)Fe>M 阳离子比较)外,大部分电气石的Mg>Fe、Na>Ca。 表1 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平均化学成分(‰) The average chenfical composition of tourmalines from Shanyang一2 ̄ashui metaUogenic 8tea in eastern Qin Ling(%) 样品数 蠼I定位置 SiO "15.O A】 Feo MgO MnO ca0 N∞ K20 台计 17 颗粒内棱 雏782 n431 31 893 7196 895 0 0I5 0 460 上1∞ 0019 85 794 ∞ 颗粒边缘 3矗787 n494 30 781 6 881 7 66o 0011 n佛 2 219 n∞1 85.657 ’ 46 平 均 36 716 0 d6I 31.386 7034 7 062 n018 n5H 2l45 0 023 85 719 分析者:英国Bristol大学地质学系蒋少涌 成矿区内大部分电气石颗粒从核一11,到边缘可分出三个成分带,典型环带电气石的成 分变化见图1 zn一20A和Zu-20B是取自桐木沟锌矿床主矿体底板钠长石岩中电气石 石英网脉样品Zn一20内的两个环带电气石颗粒,从图l中Zn-20A、Zn一20B可见, 它们表现出相同的成分变化特征,即从颗粒内核向边部,Fe、Mg Na、Ca、Ti升高,而 sj、Al降低。Ag—llA和Ag—l1B是银洞子似碧玉岩样品Ag—l1中的两个电气石颗 粒,它们相距lcm,成分环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g—l1A颗粒在镜下可分辨出 四个带,但最边部的成分带太薄而未能分析,颗粒内核是自形柱状晶体,增生边表现为 半自形,从内核到内边,Fe Na、Si升高,Mg、Al降低(图l中Ag一11A),这点与 在Zn一2O样品中所见情况(图1中Zn一2oA)类同,而从内边到边部,Fe、A1降低, Mg、Na升高,这说明沉淀电气石边部时的流体比沉淀内边时的流体具有更高的Mg/Fe 比值;Ag—l1B颗粒镜下表现出三个带,它也具有自形柱状的电气石内核,但是它的内 核化学成分[FeO/(FeO+MgO)=O.51]明显不同于Ag—l1A颗粒的内核[FeO/(FeO+ MgO)-O.381,而与Ag—l1A颗粒的内边成分【FeO/(FeO+MgOJ-O.58l相似,Ag— l1B颗粒从内核到内边,Fe、Al降低,Mg、Na升高,与Ag—l1A颗粒从内边到边部 的成分变化是一致的(图l中Ag—l】A、Ag—l 1B);这些事实反映出Ag-l1B颗粒内 核与Ag—l1A颗粒的内边应为同一阶段的产物,Ag—l1B颗粒内边与Ag—l1A颗粒的 边部应为同一阶段的产物,而Ag一11B颗粒的边部则代表了一个富铁阶段。zn一3A、 zn一3C、Ag一10B和 1—24四个电气石颗粒从内核到边部的成分变化均很突然(图l 中Zn一3A、Zn一3C、Ag一10B、Zn一24),它们的内核均为浑圆状电气石,而且 Fe/Mg【阳离子比)比值均比边部的高,据此,我们认为这些内核可能为混入热液沉积 物内的陆源碎屑,边部则是从热液中沉淀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薛春纪等:东秦岭泥盆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39 图1 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八个环带电气石颗粒的显微探针成分剖面 F l Microl ̄robe traverses eight zoned tourmaline grains from Sltanyaaxg—Zhmhui metatto ̄mc asia in eastern Q in L ng 样品编号标在相应颗粒成分剖面图的左上角,Zn-20A、Zn-20B取自桐木沟主矿体底板钠长石岩中的 电气石石英网脉:Ag—llA、Ag一1IB取自银洞子主矿体内舍钠长石的似碧玉岩:Zn一3A.Zn-3C取自 桐术沟主矿下盘黑云方柱石岩:Ag一10B取白银洞子舍矿层中舍电气石的似碧玉岩:Zn-24取自桐丰 沟古硫化物的钠长石岩。其中zn一 、Zn-3C.Ag一]0B和zn一24四颗 气石 在Ca—Fe(tot)一Mg和Al—Al (tot) ̄0一AI ̄Mg∞三元图解中(图2),成矿区内少 部分电气石和电气石颗粒内核的化学成分指示了它们是由贫锂花岗岩类或有关的伟晶岩 及细晶岩风化带来的【lI,相反,大部分电气石颗粒的边部及白形程度较高电气石的化学 成分表明,它们形成于贫钙变质沉积岩背景之中 】。 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电气石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 ~。花岗岩及有关矿床中的电气 石趋向于黑电气石端元,并且具有高的FeO/【FeO+MgO)和Na /【Na2O+CaO)比值 (分别为0.83一O.93和O.82—0.97)【6 。而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电气石化学成分接 近镁电气石端元,表现出较低的FeO/ll eO+MgO)和Na /(Na +CaO)比值(分别 为0.06一O.40和0.31一O.91)t0L产于沉积岩及变质沉积岩中的电气石成分居于黑电气 石与镁电气石之间,故FeO/lFeO+MgO)和Na /(Na +CaO)比值居上两者中间 【分别为O-41—0 67和O.52—0.91)【l~。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内电气石及环带电气 石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在FeO/(FeO+MgO)一Na /(Na ̄O+CaO)图解中(图3)可分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 球 化 学 图2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的成分分布 。 Fig 2 Com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ourmalines from Shanyang-Zl-,ashui mctallogeNc area in eastern Qin Ling 半白形一自形晶电气石及电气石颗粒边部投影点: {b]碎屑电气石及碎屑成因电气石内核投影 点.1 土分别为富锂、贫锂花岗岩类及有关伟晶岩和细晶岩 3富钙变泥质岩、变砂质岩; 4贫钙变说质岩、变砂质岩及石荚电气石岩; 5.变碳酸盐岩;矗变超镁铁质岩,7富F 一的石 英电气石岩(热液蚀变花岗岩):8、9分别为岸有和不伴有铝饱和矿物的变泥质岩和变砂质岩;10 富Fe 的石英电气右岩、钙硅酸盐岩及变砂质岩. 三个组,具有很高veo/(R:o+Mg0J和Na20/(Na +CaO)比值的一组(图3中III 区),成分可认为代表了来自风化花岗质侵人 体(Fe一6A、Fe一6B、Zn一3A样品)或变质沉 积岩的陆源重砂矿物(Ag一10B’Zn一24、zn一 3c样品):具有最低FeO/【FeO士Mg0J比值 的一组成分【图3中I区)可认为是同生沉 积一成岩期热液成矿阶段的产物,可与海底 (喷气)热液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成 分 ’类比;其余大部分电气石颗粒的内核和 边部成分投在图3中的II区, O,【FeO+ Fe0/(F +MSOl MgO)中等,指示了一种变质成因特点 ~,这 种变质成因电气石增生于同生一成岩期海底 凰3东嘉ll拿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及 (喷气)热液沉积形成的电气石外围,相对于 ‘环带电气石不同部位的FeO/(FeO+ 同生期海底热液,变质作用中形成的电气石富 MgO)一Na20/ma20+CaO)图 铁贫镁,这也许是由于与相对富铁沉积岩或变 Fig 3 Plot of F ̄O/(FeO ̄Mg0j vs Na20/ 质沉积岩化学反应之结果;有些电气石颗粒 m 0+CaO)。fthe to ̄nes and峨r印t (样品Ag一11A、Ag—llC及Zn一24)的边部 parts of zoi'l ̄d tou士n l蛔 s from Shanyang— 成分也具有较低FeO/(FeO+MgO)比值,分布 Zhashui metallogenic area in eastren Qin Ling 在I区附近,这可能代表了热液活动的进一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薛春纪等:东秦岭泥揣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 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41 叠加,本期热液活动可通过在成矿区内重结晶粗晶高品位矿石中常有变质围岩角砾得到 进一步证实,叠加热液的成分相似于同生一成岩期海底热液成分。 3 电气石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 东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四个电气石样品的硼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2,一7.6±0.5‰一 8.8±0 4‰的 B值正好落在重要沉积岩区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样品的 B组成 范围(一1.66‰~一15.37‰,平均为一10.0‰J 内,并且接近后者的平均值。与本 一区电气石相似的同位素组成也发现于爪伊马斯(Guaymas)海盆热液系统中蚀变玄武岩, 其 B=一9.0‰[ ,_ 蚀变玄武岩中的硼质被认为来自海底热液流体,而未蚀变玄武岩 的硼同位素组成(6“B=一1.2‰)仅约是海相碎屑沉积岩(bllB=-4.2‰一2.8。‰)及陆 壳( B=一5.3‰~6.3‰J的平均值,所以爪伊马斯海盆热液系统蚀变玄武岩的硼同位 素组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沉积岩区层控矿床的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因方式【1 。 表2 东秦峙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石的硼同位素组成 Table 2 Boron isot@ic compc ̄tion of the tourmalin ̄from Shanyan ̄一Zhashui metalIogendc al ̄8.in e ̄tern Q in L ing 样品编号 crIB(‰) Ag—10 一7 6±咀5 Zn一∞ —8 2±0.4 ’Zn一21 —8 5± 2 、Zn-21A 一&8+0 4 电气石产状 注层状硅质岩中 含矿层下盘钠长石岩内的石英电气石罔脉 所测电气石样品均不古碎屑成因内棱,白彤程度较高,并且以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因环带为主。 分析者英国Bristol大学地质学系同位隶实验毫蒋步涌。 所测的四个电气石样品均不含碎屑状内核,自形程度较高,并且以海底(喷气)热液 沉积成因环带为主,其中Ag一10取自含矿层中层状硅质岩(似碧玉岩),其余三个取自 含矿层底板含电气石石英蚀变岩网脉带。不同产状电气石表现相似的硼同位素组成,说 明它们硼质来源一致,即来自海底循环热卤水对下伏沉积柱中含硼矿物的淋滤B 。该地 区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还不能使3jlB产生均一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含矿层内电气石 比底板蚀变岩网脉带内电气石的bllB值更高,反映了在海底(喷气)热液沉积过程中存在 硼同位素的动力学分馏,并且这种分馏的趋势与地热系统中硅同位素的动力学分馏口 相 似。 4 小 结 在秦岭山阳一柞水成矿区内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一镁电气石系列,一般Mg>Fe, Na>Ca(阳离子比较)。具有环带结构的电气石首先是在海底含硼热液的影响下通过结 晶及同生一成岩期蚀变等作用形成富镁电气石,这类电气石常围绕一个碎屑成因富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 球 化 学 997年 电气石浑圆粒增生或交代,这种电气石碎屑状内核来自于贫锂花岗岩类的风化物,并且 在热液活动之前或同期已作为重矿物混入沉积物之中。很可能这种含硼热液代表了本区 块状硫化物矿层热液沉积的流体 随后的区域变质导致形成了一些相对富铁的电气石增 生环边。更近一次热液活动则形成了分布于变质过程中富铁增生环边外围的电气石最外 部边缘,在这次热液活动中硫化物矿石有变形和重结晶及局部再富集现象。所以,电气 石的成因指示了该区层控硫化物矿床主成矿期的同生海底热液沉积及准同生热水蚀变成 矿作用方式,以及变质和构造热液叠加作用的影响。 相当比例电气石及环带电气石的许多部位可以认为是在含矿海底热液【喷气)沉积 作用影响下形成的,这部分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与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 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电气石相似,暗示了本区层控硫化物矿床主成矿期的海底热液【喷 气)沉积成矿方式。形成本区含矿层中电气石的硼质来自下伏沉积柱中的含硼矿物及可 能的深源岩浆流体:含电气石的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证明 这些岩石是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因的,含电气石的黑云方柱石岩I I则是火山凝灰质 泥岩经海底热水交代所形成的【准)同生蚀变岩,验证了含硼热流体到达海底因温、压骤 降而直接结晶,或与“冷的 海底粘土层发生交代作用而在未固结或半固结的海底热液沉 积之中形成镁电气石 矿床内电气石具较低的 B值【仅为一7.6‰到一8.8‰),这与在含矿层下伏沉积 柱中没有发现任何蒸发岩的事实是吻合的,硼酸盐不可能提供电气石中的硼质。海底热 液系统中电气石的硼质来源于循环热液流体对下伏沉积柱的淋滤以及对海底粘土层的 交代 l。 本文承蒙丁悌平、祁思敬、郑明华等老师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l Henry D J.Guidotti C V.Tou ̄naline船a pe【∞ Ile血ind ̄catco ̄ncrah An example from teh staL Dl 一 肿出 tes 0f N W M妇.Am Miri,1 ,m 1一l5 2 e' ̄B[i'er M Rt啦k J F Boron 0【0p composition 0f i∞from mass sulifck dep0sib and tou.rmallnit ̄.Oo Mincm]Pe【加 l哟,1O 434—45l_ 3 Pli士Ⅱer l R The aBs0d 0n of tourmaline—ocarin ̄rocks with mlnerallzafion at Broken Hill,N Australasian lnst Mining Metal—Im,gy Stmap Series f2)1983 157—1低 4 Slack J F,Pa ̄qer M R,Stevem B P J et .Origi11 and signiifcance 0ftourmalJ ̄一rich rocksinthe Broken Hill distifct、Attstridia Econ Ged,1993.88:505—54I 5 Slack J F,Palmer M R ̄'tevgrcs B P J Bor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n0n—marine evapofites in the 0 n ofthe Broken咖ore deposits Nat ̄e、l哟.m 913—91& 6 Ethier V G.Campbell F A Tourmaline c愀n1阳 咖in Protcro ̄oic sediments of恤osutehra Cordillera 0f Canada and their g'g:OI1om ̄significance+Can J Earth Sei 1昕7,l 2348—2如. 7 Kcrrich R.The sta ̄e iostope geochemistry of Au一抛vein dep ̄its in metamophic rocks.Mill Assoc Can. Short Course,l987,l 甥7~33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薛春纪等:东秦岭泥盆纪山阳一柞水成矿区电气 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8薛春纪43 祁思敬.马国良等.秦岭泥盆纪海底热液沉积岩的岩 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见:祁思敬-李英荨主 编.秦岭热水仉积型铅锌(铜)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88—103 9薛春纪-马国良东秦岭泥盘纪海盆中一种(准)同生热水蚀变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岩石,1992. 12(1):37—48. 10薛春纪银祸子似碧玉岩的海底热辛直沉积特征研究 矿物岩石,1991.II【2):31—41 11薛春纪.马国照隗台明等东秦峙混盆系似碧 层纹纳长石岩的发现与研究.见:李朝阳主编 中国科学院 贵阳:贵州科技出檀社.1990,21—32 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事年报12薛毒纪.祁思敬.粱文艺.东秦岭中泥盆世成矿海底中一种特殊岩石——黑 方柱石岩.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89.II(4):30—39 13 Wadhawan S K.Roonwal G S Ggnetic signilicanoe of tourmaline associated with sulfide mi ̄ralization at Zawar area-Udaipur.Rajasthan,India Neues Jahe Min.1977+233—237 14,Ten E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of slightly calcic pelJtic rocks in aad around te laconihc A1]chthon、o Sauttxwestem Massachusetts and adjacent Co ̄I11玉1—128 ut ad Nenw Y髓k_U S G S nof Pap 1981. 15 Nova A M R C ̄ochemistry of tourmaline(schorlite)from grardtes.aplitles and pegmalitcs from northern Portugal Geochim Cosmochim Acta1974,掘.1307—1317, 16 SCivack A J Edmond J M BmOn isotope mt∞ betv* ̄een Cosmochim Acta,19盯.51:1o33—1043. 17 Spi,,aek A J,Palmer M R.Edmond J M. Acta,1987,51:1939—1949. sedimel ̄tary cycle ofthe boronisotopes Geochim Cosmochim 18丁悌平,蒋步涌,万德芳等.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55一乩 19 Plim ̄lf 1 R.Tourmalihitc,s assocmted [h Australian Proterozoic subc ̄arine exha1.afi,, ̄oresIre Fridrinch G .H,Her;ifg P M eds.Base Metal Sulfide Deposits in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Envirotallents Ber springer—Wrlag,1988.255一粥 - 2o Slack J F Tottrrnaline in Appak岫一Caledonian massi ̄ce sulifde deposits and its exploration signiifcan ̄ Trarts LastMinMetal,I ,B9I 8I一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4 地 球 化 学 997正 MINERAL CHEMISTRY AND BORON ISOTOPIC CClMPOSITION OF TOURMALINE FROM SHANYANG—ZHASHUI DEVONIAN METALLOGENIC AREA IN EASTERN QIN LING Xue Chunji (Xian College Geo/ogv,X/an 71OO54) Jiang Shaoyong (&蝴Departm f.Uni ̄rsiO,矿Braid,England) U Yanhe (Institute ofMineralDeposits Chinese Acadony C-edog/cat . IO037) Ahstract Tc}urmaline oo ̄urs in an important quantity in the ore beariog bed of most stratabound base metal sulphide ore deposits at Shanyang——Zhashui Devonian metallogenic area in eastern Qin Ling.They belong to the solid solution series of schorI—dravite in.which Mg>Fe and Na>Ca(cation basis).Most of tlle tourmalines are zoned chemically and the zones recorded the seafloor(exhalative)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and diagenesis process during teh main metallogenic epoch and the subsequent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hydrothermal overprinting process.nlc chemical compositions[ /(FeO+MgO)=O.34一O.39】and teh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0”B=一7.6%0一一8.8‰)of t1le tourmalines formed in the rflain metlalogenic epoch ale similar to those of tourmalines in the seafloor lexhalatire)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massive sulphide ore deposits T}1is suggests that teh seafloor(exludative)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process is the main metlalogenic mechanism for teh stratabound ore deposits in the metallogenic area Key words:tourmaline,chemiael composition,boron isotope,eastern Qin L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