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研究
本文从危险源的概述出发,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
标签: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
引言
近年来,水利水电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且取得显著成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进行防治工作是安全施工的重要基础内容,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预警机制,采取科学合理的辨识策略,对于施工安全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源的概述
1、危险源的定义
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危险源也即是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健康损害的根源,及其状态和行为,或者可以将二者组合在一起。要成为危险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潜在的危险性,二是存在条件,最后是触发因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在进行管理,有可能导致事故隐患的出现,而这些危险源要及时整治,必须要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真正的施工事故。危险源的管理,实际上就是持续性的消除事故隐患,或者是避免出现事故隐患的一种过程。
2、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为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正式开始前应确定其流程,一般而言其流程如下,一是确定生产作业的过程,生产施工范围,二是组织专业人员形成危险源辨识团队,三是对施工区及整个施工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四是形成危险源辨识清单,五是进行风险评价,六是制定重要危险源清单,七是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方案或预防措施,之后实施管理方案并不断改进,定期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1] 。
二、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1、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水利水电类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物质财产的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施工,对水利水电施工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是实现施工安全的前提,只有确认了危险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为进一步制
定各类应急危险事件处理预案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妥善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带来的损失。因此,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对危险源的有效辨识,对于实现安全文明施工有重要意义。
2、水利水电施工中危险源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地点多在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施工环境恶劣,这些现实条件决定了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特点,避开极端气候季节施工。此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专业多,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危险源进一步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水利水电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要经常面对洪水困扰,施工过程中遇暴雨天气,造成工期延长,围堰、导流工程超期服役,雨水进一步加剧了施工现场的防洪压力,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二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常在山谷,高处常有物体坠落,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三是经常有爆破施工,炸药存放量,存放位置,对地质条件估计不足都极易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以上都说明了水利水电施工较其他工程危险源多,安全隐患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2] 。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相关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等问题造成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留下很多安全隐患,为改善这一现状,现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概述。一是危险源辨识的针对性较差,很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工作成了走过场,形成的危险源清单非常笼统,不具实际意义,如没有辨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源,没有对具体工种的危险源进行明确;二是危险源辨识工作未能实现动态管控,由于水利水电施工的特殊性,周围施工环境条件变化较快,如不能及时更新,会造成很多危险源清单已严重不符合施工实际,更新缺失,导致危险源清单毫无意义;三是参与辨识人员构成不合理,参与度较低,不能实现对施工危险源的全面覆盖,达不到该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四是对危险源采取的措施宣传不够,导致危险源辨识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四、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
1、建立完善的体系及制度
为促使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真正能够为降低水利水电施工的事故发生率作贡献,应加快危险源辨识工作形成体系,体系应对相应的辨识方法,内容及各种细节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加强对体系内容的学习,掌握各类危险源的辨识方法,控制措施,实现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2、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
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双重标准,其中尤以经济效益为
主要追求,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实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项目管理十分必要。对此,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发展策略有两点:首先是加强对工程项目领导人的培养与教导,工程项目领导人的能力与素质要过硬,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决策、项目组织的科学、合理性。其次是制定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工程项目员工的各自职责,严把工程项目的品质关,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定时、优质,有效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3] 。
3、加强辨识队伍建设
为实现对危险源的全面认识,在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时应注意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很多单位的危险源辨识人员是由总工程师牵头,安全管理部门及现场管理人员参加组成的,这样一种模式虽然组织起来较为方便,效率也较高,但其忽略了长期在一线从事实践操作,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人和作业班长在危險源辨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会为施工安全埋下一定的隐患。因此,在危险源辨识队伍中不仅要有拥有扎实专业技能的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要有一定比例的一线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现水利水电施工的危险源,使危险源辨识工作能与实际生产更好的结合,确保二者的良好衔接,真正降低事故发生率。
4、加强造价管理,提高管理机能与监督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水利水电部门需要积极采取科学发展策略来加强造价管理,以提高造价管理的机能与监督力度。对此,一是为规避传统“定额法”工程计价的不科学性,“实物量法”这一计价方法应运而生,该计价方法适合各国水利水电工程计价通用,需要大力推广与使用。二是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与尺度,以此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项机能。三是加大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进程监督,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创建水利水电部门之间的联系平台,搭建工程造价的网络虚拟市场,使得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公开化,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监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环境复杂以及涉及到的点较多,因此产生出很多安全问题,非常有必要加大水利水电安全管理工作,水利水电施工时要切实采取有效策略,及时排查和消除施工中的危险源,对安全隐患不能视而不见,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泥,梁启杰,程志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施工技术,2013(12):101-103.
[2] 苏来格.试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167+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