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
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强能力和娴熟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深厚的医学影像设备学与工学交叉的复合知识结构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设备机构与公司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培养基本技能;
2.具有扎实的医学影像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应用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设备、成像原理及检查技术等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保养能力与经验;
5.熟练运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能力。
毕业实习目的
1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熟悉本专业工作性质,端正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谦虚、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从医学生向医务工作者过渡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掌握本专业基本工作内容、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自学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和教学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政治和学术活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实习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欲望,要有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实习学生必须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学习,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勤备刻苦的优良学风;
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切实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和业务指导,从严要求,保证实习质量;
各教学基地和科室要把实习工作列入本单位或本科室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和安排好实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管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
2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毕业实习安排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在第七、八学期进行,共36周。其中放射科(包括X线、CT、MRI检查技术)30周,核医学2周,介入科2周,超声2周。
3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第二部分 毕业实习内容
放射科实习内容
(一)X线、CT及MRI部分实习内容
1.放射科检查工作流程
熟练掌握放射科工作流程:登记预约、普放(CR、DR)及急诊、床旁摄影、CT及急诊、MR、PACS和RIS的工作流程。
2.成像设备
(1)掌握X线产生及特性,X线影像的形成、X线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掌握CR、DR的构造、成像原理、成像过程、房间布局及对环境的要求。
(3)掌握CT的设备原理、成像原理、不同种类CT的结构特点、房间布局及对环境的要求。
(4)掌握MR的设备原理、成像原理、不同种类MR的结构特点、房间布局及对环境的要求。
(5)掌握DSA的设备原理、成像原理、不同种类DSA的结构特点、房间布局及对环境的要求。
(6)掌握核医学的设备原理、成像原理、不同种类核医学到设备的结构特点、房间布局及对环境的要求。
4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7)熟悉MR、CT、DSA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和日常维护。
(8)掌握各种激光胶片打印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常用对比剂和药品
(1)了解影像科常用药物的药名、作用、剂量、用法、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及中毒的急救。
(2)掌握X线对比剂、MR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4、放射防护
掌握X线对人体的危害、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X线防护标准及剂量限值、X线的防护目的、防护原则和措施。
5、PACS:熟悉PACS的基本组成、架构设计、存储介质及临床应用。
6、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优选:了解人体各部位影像学检查的优选原则。
7、数字X线成像技术
(1)掌握数字X线摄影基础:数字图像的特征、数字图像的形成、数字图像处理。
(2)掌握数字X线摄影技术:X线摄影条件、X线摄影基础知识、高千伏摄影、乳腺X
5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3)掌握普放造影检查:消化道、泌尿系和其他部位的造影检查。
(4)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数字X线摄影技术:摄影体位与病变、头部摄影、脊柱与骨盆、四肢、胸部和腹部的数字X线摄影技术。
8、CT成像技术
(1)CT扫描技术:掌握CT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CT的扫描方法。
(2)CT质量控制:掌握CT图像质量控制、CT性能检测指标。
(3)CT临床检查技术:掌握扫描前准备、头部、鞍区、眼及眼眶、内耳、鼻窦、颌面部、咽喉部、颈部、胸部、心脏冠脉、腹部、盆腔、脊柱、四肢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熟悉CT介入技术。
(4)全身各部CT血管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9、MR成像技术
(1)掌握MR成像脉冲序列:脉冲序列的构成、参数意义、图像对比度与加权、部分饱和、自旋回波与快速自选回波、梯度回波、反转恢复与快速反转恢复、平面回波等。
(2)熟悉MR特殊成像技术:血管成像、水成像、功能成像、磁敏感成像、波谱成像等。
6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3)MR图像质量控制:MR图像特征参数、参数间相互影响、质量控制措施。
(4)MR临床检查技术:掌握检查前准备、神经系统、五官及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和肌肉的MR扫描技术。
(二)介入放射部分学实习内容
1.熟悉基本操作
(1)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消毒、铺巾等。
(2)常用的介入检查技术。
(3)血管造影过程及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
(4)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和介入活检操作过程。
2.重点掌握内容
(1)常用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处理
(2)熟悉常用介入治疗和活检的器材等。
(3)熟悉肝癌、胆道支架和门脉高压等的介入治疗。
7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三)核医学实习内容
1、掌握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方法;熟悉核医学仪器操作;熟悉放射性药物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
2、体外分析:熟悉体外放射分析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熟悉甲状腺吸收131 I 率测定、甲状腺显像的方法及影像诊断,熟悉甲状旁腺、肾上腺皮、髓质显像的方法。
4、熟悉心肌灌注显像(含负荷试验)的方法;掌握核素心功能测定的方法;熟悉评价心肌存活的方法。
5、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含负荷试验)的方法;熟悉脑代谢显像及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方法;熟悉脑脊液间隙显像的方法。
6、熟悉肺灌注显像及肺通气显像的方法。
7、熟悉骨、关节显像的方法;熟悉骨密度测定的方法。
8、熟悉18 F-FDG 肿瘤显像的方法;熟悉99mTc-MIBI 非特异性肿瘤显像的方法。
9、熟悉肾图功能评价的方法;掌握肾动态显像的方法。
10、熟悉肝胆动态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的方法;
8
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11、熟悉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瘤的方法。
12、熟悉PET—CT应用价值、检查方法。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