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果斯基认为推动人类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 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第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 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2、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第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第二,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
第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
3、 试论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1)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凭空产生,它一产生便具有相对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尽管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但同时又都是在各个时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3) 教育不能照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做法,不能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也不能夸大教育的性,否认其社会制约性。
4、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 班级组织建设;
(2) 班级制度管理;
(3) 班级教学管理;
(4) 班级活动管理;
5、 简述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任务。
培养目标: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青年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具备中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公民。
双重任务:一方面,中学教育担负着培养中等专门人才和劳动后备军的任务,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学教育还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具有为培养高级人才打好基础的作用。
6、 简述中学生意志的培养方法。
(1)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确立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
(3) 激发实现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强烈欲望和责任感。
(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
(5) 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励自己的行为,提高情绪和情感对意志的支持作用。
(6) 加强意志的自我培养。
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
调节作用,可以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方面。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方向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