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来源:客趣旅游网
《学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学弈》,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学弈》

2.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体会文言文语文精练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学习文言文《学弈》,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学弈》。

2.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体会文言文语文精练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板块一 检查预习,解读课题 一、了解与孟子的生平及相关故事 1.故事导入: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子又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 2.了解孟子: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解释课题,引导质疑

“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相机出示古人下棋的插图)点拨学习方法:看插图

教师相机点拨,梳理问题并归纳。(板书: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疑则有进”,引导学生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板块二 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1.请大家拿出资料,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课堂练习题一。 指导学习多音字:“缴”和“为”。“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中的“为”读四声。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听老师朗读,正音,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拿笔画出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 4.齐读,读出文章的节奏。

5.小结。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板块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大家运用所学方法自主理解文言文字词句,感悟意思。提示: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词句,感悟意思。 2、释疑字词句,师生交流: 引导点拨:

谁学下棋?谁是老师?(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的意思

弈秋,何许人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全国的最擅长下棋的人。 拓展:师生合作表演,学以致用。用这个句式,夸夸身边的人。 刘老师,何许人也?生答:刘老师,通班之善教者也。 胡宇轩,何许人也?生答:胡宇轩,通班之善跑者也。 板块四、研读思考,领悟道理

1、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两个棋艺高超的学生呢?他们两个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两人一起学习,第二个和第一个人相比较,怎么样?你怎么知道“弗若”的意思?点拨:看注释。

2、二人师出同门,结果却一成一败,这不由地让人发出疑问:为是其智弗若与? 3、结合原文探究两个人的学习态度: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仔细观

察。

第一个人如何学弈?你还能用哪些词表达出专心致志的意思?哪句看出表现他的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图上那哪一个人专心致志?拓展:小鸟飞过?小虫唱歌?他听见没有?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呢? 4、感受三心二意:

5、男女生分角色对比朗读。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 6、师生对话朗读。

弈秋,何许人也?使弈秋干什么?其二人如何学弈?学弈结果如何? 7、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情景剧。 板块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果怎么样?联系生活谈感受。

师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 板块六、巩固练习

浏览课文,大家发现什么字最多?出示全文,“之”加红,意思都一样吗?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第二题。 “之”字我知道。

通国之善弈者也( ) 惟弈秋之为听 ( ) 一人虽听之 (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虽与之俱学( ) 弗若之矣( )

A.助词“的” B. 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C.无实在意义 D. 代词,指弈秋的教导 E.代词,指鸿鹄 F.动词,到……去 拓展训练。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 ( ) 杨氏之子 ( )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板块六、拓展阅读 激发兴趣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

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 xin)①共园中②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⑤之。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⑦过门者,宁读书如故⑧,歆废书⑨出观⑩。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共:一起。③捉:拿起来,举起,握。④掷:扔。⑤去:抛去。⑥尝:曾经。

⑦乘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⑧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⑨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⑩观 :观望。席:坐,坐垫。⑪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12)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学无所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