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游戏活动中的美

论游戏活动中的美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30卷第6期

2010年11月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Voi.30 No.6

November 2010

论游戏活动中的美

姜腾飞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0)

摘要:游戏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文化现象和生存命题。它不仅是占据着消遣时光的娱乐活动,更是具有审美特 性的独特存在。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者通过身体部位的动作重复来释放骨肉之力,从而形成身体图式的曲线之美; 游戏的过程表现为游戏者的情绪从初期的“闹”到后期的“爽”的变化,即一副动态化的情感美图曰游戏活动的本性 就是借助自身的超越和作用,促使人的生命有限性朝着无限可能性的方向转变,并最终使人达到一种最高内 容的自由状态之美。

关键词:游戏活动曰身体曰情感曰自由中图分类号院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院1601-2250(2010)06-0056-04

游戏是一种人类主动参与并且期待从中获得情感愉悦的消遣活动,它既具有一套被全体受众自由接 受的约束规则,又存在于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之内。游戏一直伴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 的娱乐设施是其存在的重要场地,触发灵感的头脑风暴是其衍生的产品,还有数字技术下的手游和网游 更是其新的代名词。游戏是缓解我们各种社会压力的调味品,能够使我们暂时抛开生活中所积累的种种 苦恼,在其活动的体验中尽情地释放自己。所以,恰如伽达默尔所言一样,“游戏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 职能,因为人类文化要是没有游戏是不可想象的。”[哪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活动之中是否存在 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呢?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具体分析,能够发现到人与游戏之间的审美表现。

1游戏的主体:释放骨肉之力的身体美

在游戏的活动之中,游戏者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能够在其身体上产生一种骨肉相合的线条 之美。由于人类的生命本质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即在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并改变自己,从 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当我们上升为高等动物后,我们发现,时间与精力并没有完全被用于满 足直接需求。由于每一个具有智力的生物都服从这一条规律,即当它的器官停止活动的间隙比通常时间 长时,就变得格外易于活动。于是,当环境准许模仿时,对器官活动的模仿也就轻而易举地代替了真正的 活动。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一

于是,至今为止无所表现的官能便趋向于多余而无用的活动。同

时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这些不必要的努力通过那些在动物生活中作用甚大的官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 挥。” [2]正是构成人类生命所需的精力变得过于充沛而出现盈余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借助那些非实用性的 游戏活动作为简单的排泄方式。于是,多余的精力便在各种游戏活动所进行的身体部位的练习之中逐渐 地被消耗掉了。

体育游戏便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重复练习来促进人的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的形成为目的 的活动。在各种体育游戏之中,乒乓球的发球是调动游戏者的身体部位最多的活动之一。它首先需要游戏 者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并使眼睛注视着球台周围的环境,以便能够运用指间与手腕的相互作用来控制

收稿日期院2010-09-09

作者简介:姜腾飞(1991-),男,安徽涡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 56 •

姜腾飞:论游戏活动中的美第6期

球与球拍的距离;然后通过游戏者的肩与腰的协同配合来实现身体重心的相应变化;最后他必须集中自 己的注意力,让耳朵准备接收球与球拍相互撞击的声音,同时借助上肢的腕关节和下肢的脚掌所共同形 成的合力将球推送到预定的球台位置之上,以此来完成整个发球过程。在这一游戏活动之中,身体的手、 腕关节、肩、腰和脚等部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作为生命原料的精力因子通过运动的方式融化 在它们的骨肉之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感觉模式。正如德勒兹所言的一样,“在肉中,就好像是肉体从骨头 上卸了下来,而骨头又从肉体中戳了出来。”正是在发球活动即将结束的那一刻,身体各部位的“骨”与 “肉”的张力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的境地。因为当运动着的球在离开身体而趋向于球台的时候,虽然身体 的姿态仍然停留在运动力量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之中,但是已经开始呈现出心理预期上的缓和状态。

因此,游戏者的身体便在寓静于动的状态下呈现出独特的抽象图式,每一寸皮肤、每一块肌肉都以不 同程度的弯曲变形而作为一种生命活跃的曲线存在着,并将游戏者的精神气韵外化在这种形式之中,从 而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意蕴。黑格尔曾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作为目的、内容 和意蕴的艺术理念必须要经过一种感性化的显现,即在具体创作活动的基础上,把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 的观念性形象转变成物质媒介上的外界形象的过程。同样地,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也经历着由心理状态 的预想行为向物理状态的实际行为的转化过程,并以身体运动的图式作为一种感性显现的轨迹,这也是 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总而言之,作为游戏的主体,游戏者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将自身的生命精力灌注到身 体部位的骨肉之中,并在运动的极限状态下形成各种具有生命意味的线条,从而构成身体的形式之美。

2游戏的过程:始于“闹”而终于“爽”的情感美

游戏者总是以躁动性和任意性的“闹”作为游戏的开始,并以狂欢感和喜悦感的“爽”作为游戏的结

束,从而使得整个游戏过程变成了一种艺术想象的情感美。首先,作为游戏者的人类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游 戏的欲望冲动,这是生命的本能反应。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席勒对此解释说,“理性由先验的理由提 出要求:在形式冲动与物质冲动之间应该存在某种联系即游戏冲动,因为只有实在与形式的统一、偶然性 与必然性的统一、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才完成了人性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就在于他能 够实现形式观念与物质实体的统一,而推动这两个方面相互融合的力量正是根源于人的游戏冲动。实际 上,游戏冲动就是一种想要再次体验游戏活动所带来快乐的愿望。从上一次的游戏结束后,这种游戏的愿 望就已经悄悄地生根于游戏者的潜意识之中。随着下一次游戏的逐步临近,它也会渐渐地膨胀起来并以 一种无名的力量压制着游戏者,从而迫使他不得不提早进行游戏活动。由此而言,游戏者似乎变成游戏活 动的奴隶,这便是游戏活动对其产生诱惑的结果。恰如伽达默尔在其著作《真理与方法》中所说的,“游戏 的魅力,游戏所表现的迷惑力,正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6]

游戏之所以能够以诱惑的方式成为游戏者的主人,主要是因为游戏者在其活动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 的情绪变化并且上升为一种情感之美。其中,网络游戏通过

TCP/IP协议的网络数据传输作为介质来实现

多个用户同时参与游戏活动,并以电子文本化的虚拟身份来操作游戏中的各种任务和活动,从而实现娱 乐、交流和休闲的目的。在网络游戏的准备阶段,游戏者基本上都是带着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烦恼、痛苦、失 望和无奈的心情进人到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面,所以他们在游戏的登录界面上输人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的 时候,这种等待的过程必然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躁动性;当游戏者进人到游戏环境之后,他离开了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开始自由的命名自己的网络身份,任意地改变自己的角色性别,不停地更换自己 的游戏服饰和装备,甚至可以不分昼夜地切换电脑屏幕上的“窗口”环境从而进行多重身份的虚拟生活, 由此构成了一种虚拟角色扮演的任意性。

所以,在游戏的开始阶段,游戏者的情绪表现为登录界面上的躁动性和角色装扮中的任意性所共同 组成的“闹”的情绪变化;随着游戏活动中的打怪、捡宝物、交易、战斗和攻城等任务的不断展开,游戏角色 的生命值、法力、能量和灵敏度等一系列的经验值也得到了提升。最后,当游戏者完成了网络系统所设定 的全部任务时,游戏角色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升级过程中酷炫的背景音乐和神奇的视觉特效能够给游

• 57 •

2017年11月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戏者一种豁人耳目的全新感受。也就是说,玩家内心中的那一股被压抑的原始激情便在这虚拟的视听盛 宴中得到了彻底地释放,从而获得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狂欢感。另外,在游戏活动的末尾阶段里面还会存在 着一个游戏副本,它包含新的游戏地图和任务,游戏者完成副本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良装备。所以,对于游 戏者而言,副本就是新的快乐所在之处,它能够使他暂时忘记游戏活动即将结束的遗憾而再次沉醉于虚 拟世界里面,从而获得一种梅开二度的喜悦感。因此,在游戏的末尾阶段,游戏者的情绪表现为角色升级 时的狂欢感和副本活动下的喜悦感所共同构成的“爽”的情绪变化。

进一步地说,网络游戏活动中的“闹”与“爽”的情绪变化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情感美。因为网络游 戏能够通过数字化的虚拟技术延伸人类的想象空间,同时以信息或比特的结构形式刺激着他们的思维和 感觉,从而在具体的游戏操作中获得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便积累为一种想象性的经验。关于 这种表现情感的想象性活动,科林伍德将其定义为一种艺术上的美感。他说:“美不是知觉所理解的对象 的性质,也不是思维所把握的概念,它是涌人全部想象对象经验的情感色彩。”™总之,在游戏活动之中,游 戏者的情绪表现为先“闹”而后“爽”的渐变过程,这种游戏的态度能够将现实中的事物幻化成想象中的直 觉对象,并以此达到表现内在心理生活的情感美。

3游戏的本质:在超越和中创造自由美

在游戏活动中,人类能够通过“游”之超越和“戏”之的方式,实现自身有限性向无限可能性的转

化,从而达到主体心灵世界的自由美。由于人类的精神存在局限于自身的肉体之中,而其生活的范围又被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时间状态里面,所以人类必然会对自我能力的有效性提出或多或少的质疑。正 如海德格尔所言,“一种全能的本质不需要问:我能怎样,亦即我不能怎样钥它不光是不需要如此提问,它按 其本质来说根本就不能提出这种问题。但这种不能并不是什么缺陷,而是不为任何缺陷和’不’所动。但谁 要这样问:我能怎样?他就以此表示了某种有限性。凡是完全在其最内在的关切中受这个问题所触动的东 西,就在其本质的最深处显出了有限性。”[8也就是说,人类实际上只是一种有限性的生命体,难以从根本上 脱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也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随心所欲和无拘无束。但是,人类的内心深 处又具有某种先天性的潜能,促使着主体能够改变自我甚至改变世界。“潜能着,就是接受,让它成为‘非存 在’。对‘非’的接纳把潜能定义为消极性和基本的激情。”唧是说,潜能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原初否定以及 走向生命极端的对抗力量,这恰恰与游戏活动的本质特性相互契合。“因为游戏乃是在场的断裂。某种组成 部分的在场永远是在某种差异系统和某种链条运动中被记录下来的一种有意义的、替换性的参照物

。”M

游戏活动总是一种不确定、无意义和流动性的独特存在,游离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之间,并以超越现实 和传统的方式来打破人对自我有限性的认识,从而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构成的无限可能 性。例如,极限游戏就是在强调勇敢向上和拼搏顽强的精神前提下,通过运用特定的装备和器械所进行的 冒险活动。它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也是检验人的智慧和力量的方法。其中,冲浪就是一种以 海浪为动力,利用冲浪板驾驭海浪的游戏活动。游戏者需要借助自身的平衡能力使其达到人板合一的状 态,并在转瞬之间飞驰在汹涌澎湃的浪壁之上;跑酷则是通过走、跑、跳、攀爬和翻转等动作行为来穿越障 碍物的街头疾走活动。游戏者横穿于街头巷尾,奔跑在围墙、树木、屋顶、假山和水池之间,并将武术、街 舞、体操等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一种不走寻常路的艺术姿态。前者能够将运动中的人立于 流动中的水之上,实现了不可能再现物的神奇再现,充分地体现了游戏之“游”能够超越人们对于现实生 活的认知范围的可能性曰同样地,后者把稀松平常的行走方式改造成了极具观赏性的特殊活动,实现了一 般与特殊的神奇转换,完整地展现出游戏之“戏”能够仿造行为习惯从而传统理念的无限性。另外,两 者不仅能够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地增强了人们的创造欲望和想象能 力,以至于涌现出急流皮艇、探险漂流、雪地登山等更多的极限游戏活动。

因此,游戏活动能够通过“游”之超越和“戏”之使得人们达到一种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可能性的自 由状态。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曾说,“主体方面所掌握的最高内容可以简称为‘自由’。自由是心灵的

• 58窑

姜腾飞:论游戏活动中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期

最高的定性。按照它的纯粹形式方面来说,自由首先就在于主体对和它自己对立的东西不是外来的,不觉 得它是一种界限和局限,而是就在那对立的东西里发现它自己。就是按照这种形式的定义,有了自由,一 切欠缺和不幸就消除了,主体也就和世界和解了,在世界里得到满足了,一切对立和矛盾也就已解决了。”[||] 对于游戏活动而言,作为主体的游戏者不仅在它里面悬置了自己对于生命有限性的执念,而且发现了自身 能力的无限可能性。其次,主体又在该活动中成功地宣泄负面情绪和在缓解身体疲劳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 的愉悦。因此,作为主体的游戏者就与作为游戏对象的世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即自由美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者的身体表现为释放骨肉之力时所形成的曲线美;游戏的整个过程其实

就是一幅情绪渐变的情感美图;游戏的本质作用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有限性向无限可能性的转化,从而达到一 种自由的美感状态。不过,游戏活动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而难以自拔,但这主要是因为游戏者过分追求游戏快 感而忽视游戏美感的不良后果。希望通过此篇论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游戏活动的审美关注。

参考文献:

[1] (德冤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M].张志扬,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7.[2] 蒋孔阳.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史(英法美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124.

[3] (法)德勒兹.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Ml.董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4]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l.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4.[5]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87.[6]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38.[7] (英)科林伍德.艺术哲学新论[M].卢晓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2.

[8]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06.[9] (意)阿甘本.潜能[M].王立秋,严来和,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300.[10] (法)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523.[1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4.

On the Beauty of Gam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7)

JIANG Teng-fei

Abstract: Games are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survival proposition of human life. They are

not only a recreational activity occupying recreational time, but also a unique existence with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games, the player releases physical strength by repeating the movements of the body parts, thus forming the beauty of the curve of the body schema. The process of games shows that the mood of the player changes from the early 野noisy” to the later 野cool” 袁 that is, a dynamic emotional beauty map. The nature of games is to change the limit of human life to the infinite possibility by means of its own transcendence and subversion, and finally make people reac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beauty of liberty.

Key words: games; body; emotion; liberty

(责任编辑:高伟云冤

• 5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