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病毒发电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正在将病毒派上用场,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由病毒组成的微型设备,可从其他器械做功中汲取能量,就如我们用手指轻轻一按,就能将一台液晶显示屏启动起来。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的发现,病毒还存在某种特性,可发展为纳米器件中的驱动器,或者为其他基于病毒研究的电子产品服务,形成独特的微型‚发电机‛,但是要使成果诞生还需更多的研究,目前仅是该过程的第一步。
由病毒研究所催生的器械设备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比如仅一张纸薄的发电机,可置入鞋子中,当你行走时就可以提供能量,为电话等随身携带的设备充电,其工作原理为培育无害的病毒,它们可将行走时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科学家们也尝试着制造出邮票大小的‚病毒发电机‛,涂上特殊的病毒后,只需要手指头仅仅触摸就可以提供能量,这是由于病毒可将手指压力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电荷,产生压电效应。压电现象是某些电介质在压力的作用下,两端出现电势差的现象。压电材料在被施加电场时则会产生伸缩变形,相反在施加压力时则会产生电压。
研究人员还可将邮票型‚病毒发电机‛带入实验室,为其他器械设备提供能量,比如使用病毒构建出微小的设备,从其他机器那儿汲取能量。由于大多数的压电设备具有毒性,而且很难进行操作,因此研究人员决定尝试病毒能否胜任这项任务。比如使用M13病毒,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病毒,而且很容易被控制,对人体无害。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在病毒外附上特质薄膜,并使用相关离子形成负极,这样电子就可以在这套‚电路‛中移动。
为了详细研究观察病毒颗粒是否具有压电效应的性能,科学家们将M13病毒置于电场中,在显微镜中查看病毒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他们发现构成病毒外套的螺旋蛋白在受到刺激后打开时,这就意味着压电效应开始起作用了。接着,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操纵病毒基因,将其外壳上增加四个可带负电荷的分子空间,以扩大压电效应的产生,实验后发现这样的操作可让病毒增大释放的电压。
这项研究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微小的能量来源,比如在走楼梯时产生的震动,关闭一扇窗户等这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都有额外的能量损失,而神奇的‚病毒发电机‛则可以收集这些能量,由这项技术研发出的微型设备可派上大用场。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对多个‚病毒发电机‛的组合排列希望找出最强的压电效应模式,结果发现当有二十层微小的‚病毒发电机‛进行叠加时,所产生的压电效应最大。
1
根据研究人员估计,如果‚病毒发电机‛问世,那么其边长约为0.4英寸(1厘米)。当对它施加压力时,可产生6毫微安培以及潜在的400毫伏电量。这些电力足够在显示屏上打出‚1‛的字样,相当于四分之一的3A电池。由于通过生物技术工具可大规模生产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因此基于这样病毒的压电材料在未来可为大量微型电路提供能量。
1.下列不属于对‚病毒发电‛原理解说的一项是( )
A.由病毒组成的微型设备,可从其他器械做功中汲取能量来发电。 B.病毒可发展为纳米器件中的驱动器,形成独特的微型‚发电机‛。 C.工作人员培育出的无害病毒,可将行走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病毒可将外界压力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电荷,从而产生压电效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的由病毒组成的微型设备,可以将一台液晶显示屏启动起来。 B.压电材料在被施加压力时就会产生伸缩变形,相反在施加电场时就会产生电压。 C.要让M13病毒增大释放的电压,可在其基因外壳上增加四个带负电荷的分子空间。
D.根据研究人员的估计,如果‚病毒发电机‛问世,那么其大小是在1厘米左右。 3.依据原文,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来,只要有能量产生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利用‚病毒发电机‛吸收这些能量来发电。
B.由于‚病毒发电机‛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未来,它必将在行业内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C.‚病毒发电机‛虽然小,但只要将很多这样的发电机叠加,就能达到最佳的发电效果。
D.因为‚病毒发电机‛的体积小,产生的电量有限,所以只能为一些微型电路提供能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谢小娥传 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
2
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
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申兰也。‛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申春也。‛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榜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每留娥与兰妻兰氏同守家室,酒肉衣服,给娥甚丰。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娥私叹曰:‚志将就矣。‛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时元和十二年夏岁也。
复父夫之仇毕,归本里,见亲属。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披褐,访道于牛头山,师事大士尼蒋律师。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君子曰:‚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余备详前事。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也,故作传以旌美之。
(节选自《唐人传奇选编》)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B.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C.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D.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古时女子十五岁为“及笄”,要举行一种仪式,把披垂的头发梳上去,插上簪子,表示已经成年。
B.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而兄弟也有亲疏之分,宗昆弟当指亲兄弟。 C.旌表,指古代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方式来表彰遵守封建礼教的人。
3
D.法号,佛教徒受戒时由本师授予的名号,如“悟空”“悟能”“悟净”应该唐僧授予。以“小娥”为法号,应该是受戒者的请求得到了蒋律师的允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谢小娥惨遭横祸。她是贩运商人的女儿,8岁时丧母。14岁时,父亲和丈夫被强盗杀害,财物被抢光。谢小娥受伤后侥幸活下来。
B.谢小娥智勇双全。她女扮男装,应聘到仇人申兰家里做佣人。谢小娥善于伪装自己,很受申兰的宠信,替他掌握金银缎匹出入的账目。
C.谢小娥善于把握时机。她在申兰宴请众盗而大醉的时候,喊来邻居一起杀死申兰,抓住申春。太守上报谢小娥的事迹,免除她死罪。
D.谢小娥不慕名利。她为家人复仇之后,回到家乡。拒绝家乡豪门大族的争相聘娶,到牛头山学道,用“小娥”做法号,表示不忘根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5分)
(2)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道 旁 稚 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①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①骭(ɡ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8.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6分)
答:
4
9.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悼齐如山先生
梁实秋
抗战期间,国立编译馆有一组人员从事平剧修订工作,我那时适在北碚,遂兼主其事,在剧本里时遇到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同人都是爱好戏剧的朋友,其中有票友,也有戏剧学校毕业的,但是没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因此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术颇感认识不足,常常谈到齐如山先生,如果能有机会向他请益,该有多好。
胜利后我到北平,因陈纪滢、王向辰两位先生之介得以拜识齐先生。齐先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除了演剧的事情之外,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以知齐先生是一个真知道生活艺术的人。
齐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等。抗日军兴,他为保护这一批文献颇费了一番苦心,装了几百只大木箱存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胜利之后才取出来。这时节‚中国国剧学会‛恢复,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个展览的地方。我记得是在东城皇城根一所宫殿式的房子,有三间大殿作为展览室。院里有汉白玉的平台和台阶,平台有十来块圆形的大石头,中间有个窟窿,据说是插灯笼用的,我看有一块妨碍行路,便想把它搬开,岂知分量甚重,我摇撼一下便不再尝试。齐老先生走过来就给搬开了,脸不红气不喘,使我甚为惭愧。还有一次在齐先生书斋里,齐先生表演‚打飞脚‛,一个转身,一声拍脚声,干净利落,我们不由得喝彩,那时在座的有老伶工尚和玉先生,不觉技痒,
5
起身打个飞脚,按说这是他的当行出色的拿手,不料拖泥带水倚里歪斜的几乎跌倒,有人上前把他扶住。那时候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而尚健康如此。
中国国剧学会以齐先生为理事长,陈纪滢、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还延请了若干老伶工参加。因为这个关系,我得有机会追随齐老先生之后遍访诸位伶工,听他们谈起内廷供奉,以及当年的三庆四喜,梨园往事,真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由于我们的建议,后来在青年会开了一次国剧晚会,请老伶工十余位分别登台随意讲说他们的演剧的艺术,在当时盛况空前。我们为国剧学会提出了许多工作计划,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
一九四九年我到,还经常看到他的写作,年事已高而笔墨不辍,真是惭愧后生,最近先生所著《国剧艺术汇考》出版,承赐一册,并在电话中嘱我批评,我不敢有负长辈厚意,写读后一文交《中国一周》,不数日而先生遽归道山!
先生对于国剧之贡献已无须多赘。我觉得先生治学为人最足令人心折之处有二:一是专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闲的艺术生活。我们无论研究哪一门学问,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即有可观,这点道理虽是简单,实行却很困难。齐先生之于国剧是使用了他的毕生的精力,看他从年轻的时候热心戏剧起一直到倒在剧院里,真是始终如一地生死以之。他搜求的资料是第一手的,是从来没经人系统地整理过的,此中艰辛真是不足为外人道,而求学之乐亦正在于此。齐先生的这种专精的精神,是可以做我们的楷模的。
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所以他风神潇洒,望之如闲云野鹤。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他有闲情逸致去研讨‚三百六十行‛,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有一次他请我们几个人吃‚豆腐脑‛,在北平崇文门外有一家专卖豆腐脑的店铺,我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这等的一个地方,果然吃得很满意。他的儿媳黄瑗珊女士精于烹调,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齐先生的指点。齐先生生活丰富,至老也不寂寞。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不钦佩他的风度。老成凋谢,哲人其萎,怀想风范,不禁唏嘘!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齐如山与梅兰芳谊兼师友,早在初年,他就为刚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编写了大量新戏,并进行排演。在舞蹈动作、服饰化妆、剧本文学性各方面皆卓有创造,开一代新风,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百度百科)
②1933年,因种种原因,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齐如山则留在了北平。齐如山对这次分手十分无奈和惋惜,此时写给在上海梅兰芳的信,让后人读出了凄楚伤感和他的骄傲倔强:‚我从二年冬天给您写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
6
身上。……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
(万伯翱《我所知道的齐如山》)
③齐如山在剧本创作中有着充分的观众意识,在《编剧回忆》中,他特别提出了‚编剧需迎合观众‛的看法。他认为剧作家应运用一切办法抓住观众……考虑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梁燕《京剧巨擘齐如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与同人都不是真正科班出身,自感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术认识不足,所以希望能有机会向齐如山先生请教。
B.文中写到作者摇撼不动妨碍行路的大石和伶工尚和玉“打飞脚”倚里歪斜几乎跌倒两件事,是为了衬托齐如山先生戏剧功底深厚。
C.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能够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但他并不是去享受耳目声色的娱乐,而是去欣赏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D.齐先生对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有着浓厚的兴趣,常与贩夫走卒交往,喜欢各样各种的地方小吃,他的儿媳精于烹调可能就与齐先生的指点有关。
E.本文从齐如山先生的兴趣爱好、治学、工作、生活等方面着笔,塑造了一个国剧界的老前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齐先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2)齐如山先生对于国剧的发展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3)除热爱国剧外,齐如山先生的形象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4)齐如山先生悠闲的艺术生活对于研究国剧有哪些帮助?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
7
发?(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丁俊晖认为,比赛随时都可能有突发情况,所以比赛时要不断地调整战术小心谨慎 ,不能一成不变。一味进攻并不见得会有好效果。
②变色龙的颜色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一样, 随着对狗的主人判断的不断变化,他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
③大批官兵来袭,闯王只好率部撤退,临行前,他特意交代守土将士 ,总以不轻易折损人马为主,也要使官军和乡勇不敢在商洛山中横行。
A.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B.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C.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D.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B.他们谩骂执法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据美国媒体报道,基地组织二号人物网上再次现身,指责奥巴马未在就职演说中提及加沙,呼吁穆斯林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
D.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 。 , 。 。 ,是人民大众最喜
8
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⑤①③②⑥④
B.①③②⑥⑤④
D.①④⑤③②⑥
C.⑤④①③②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16.下图是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寓意。(不超过120字)
答:
9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10
题 目 : 100字 200字 300字
11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模拟五参
一1.答案 B
解析 没有具体阐述‚病毒发电‛的原理,且该说法与原文不符。 2.答案 C
解析 A项据原文‚在实验室中制造……启动起来‛一句可知错误。B项施加压力和施加电场的结果刚好相反。D项应是‚边长为1厘米左右‛。 3.答案 D
解析 A项说法绝对,能量包括很多,不一定每种能量都能被病毒发电机用来发电。B项‚必将在行业内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说法无根据。C项原文说的是当有二十层叠加时,才是最强的压电效应模式。
二
(一)古文阅读
4.D (注意对称句式。这段文字从‚节‛‚贞‛两个方面来评价谢小娥的美德。关键词有‚贞‛‚节‛‚足以‛。加上标点符号是: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唯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5.B (宗昆弟,应指同族兄弟、堂兄弟。)
6.C (叙事、顺序皆有误,谢小娥先独自杀死申兰,再喊来邻居一起抓住申春。原文中大醉的是申春。)
7.(1)早些年从谢家抢来的金银财宝、锦绣衣料、穿着服饰、日常用具,全部放在申兰家里,小娥一拿起从前的东西,总要暗暗地哭泣好长一段时间。悉:全、都。执:握持,拿着。移时:好长一段时间。古人将一天分成从‚子时‛到‚亥时‛共十二个时辰。‚移时‛就是从一个时辰到另一个时辰。
(2)小娥志向坚定且能吃苦,霜天舂谷,雨里打柴,从不懈怠。霜、雨:名词用作状语,在霜天,在雨天。
〖参考译文〗
小娥,姓谢,豫章(南昌)人,是贩运商人的女儿。8岁时,死了母亲,她嫁给历阳的侠客段居贞。段居贞有气节重道义,结交英雄豪杰。谢小娥的父亲积蓄有大量的财产,隐姓埋名在商人中,常常和女婿段居贞一起乘船做生意,在江湖上往来。这年谢小娥14岁,刚成年,父亲和丈夫都被强盗杀害,金银缎匹被抢劫一空。段居贞的兄弟们,谢翁的徒弟侄子,以及童仆几十个人,全被沉入江中。谢小娥也伤胸折足,顺江漂流,
12
被其他船只救起,经过了一夜才救活。于是辗转流浪讨饭到了上元县,投靠到妙果寺尼姑净悟的门下。
起初,父亲死,谢小娥梦见父亲对她说:‚杀我的人,是申兰。‛过了几天,又梦见她丈夫对她说:‚杀我的人,是申春。‛谢小娥痛哭着拜了又拜,把‚申兰‛‚申春‛四个字写在衣服里,发誓要找到并杀死这两个强盗,来报他们的冤仇。这以后,谢小娥便穿上男人的服装,流浪他乡做佣人。一年以后,来到浔阳郡,看见一家竹门上有一纸招贴,招贴上写着‚招聘佣人‛。小娥就应招上门,打听主人是谁,不料正是申兰。申兰把她带回家中,小娥心中愤恨难平外表却极为顺从,在申兰身边,很受宠信。金银缎匹出入的账目,申兰全部交给小娥掌管。时间已经过去2年多了,人们竟然不知道小娥是个女人。早些年从谢家抢来的金银财宝、锦绣衣料、穿着服饰、日常用具,全部放在申兰家里,小娥一拿起从前的东西,总要暗暗地哭泣好长一段时间。申兰和申春,是同宗的兄弟。当时申春一家住在长江以北的独树浦,和申兰往来密切。申兰和申春一同出去个把月,总会满载财物而归。每次都留下小娥和申兰妻子兰氏一同看家,还经常给小娥很多酒肉衣服。有一天,申春带着鲤鱼和酒来看申兰,小娥私下叹息道:‚我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天晚上,申兰和申春集合一群强盗,都来痛饮。等到强盗走了,申春大醉,睡在里屋,申兰也睡在露天庭院中。小娥把申春偷偷锁在里屋,抽出腰刀先砍掉了申兰的头,然后呼喊周围邻居一起前来。申春在屋里被捉住,申兰在外面被杀死,查获赃物收缴财货,数值千万。起初,申兰、申春有党羽几十人,小娥暗暗记下他们的姓名,如今这些人全都被抓住处死了。当时浔阳郡太守张公,赞赏小娥的节操品行,替她呈上了汇报详情请求褒扬的文表,因此才被免除了杀人偿命的死罪。当时是宪宗元和十二年夏天。
父亲、丈夫的仇已报,谢小娥回到家乡,和亲属相见。家乡的豪门大族争着要聘娶她,小娥却在心中发誓不再嫁人。便剪去头发披上粗布衣服,到牛头山寻访有道之人,拜著名的尼姑蒋律师为师。小娥志向坚定且能吃苦,霜天舂谷,雨里打柴,从不懈怠。元和十三年四月,才在泗州开元寺受戒为尼,终身用‚小娥‛做法号,表示不忘根本。
君子说:‚发誓立志,报父亲、丈夫的仇,是气节;和佣工杂居一起,没有人知道她是女人,是贞洁。女人的品行,只要贞洁和气节能够始终保全也就不错了。但像谢小娥,却足以用来警诫世上背叛道义违反伦常的邪念,足以用来展示世上贞夫孝妇的节操。‛我全部了解前面的事情。知善不录,不是《春秋》的宗旨,所以写了这篇传记,用来表彰她。
(二)诗歌鉴赏
8.答案: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2分)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用稚子和凫鹜、百鸟做对比,凫鹜肥过稚子,鸟有毛而人无衣,突出了稚子的悲惨处境。(2分)
13
9.答案: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2分)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句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行径的控诉。(3分)
赏析 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诗歌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
(1)A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B.据第三段相关内容可知,两件事主要是为了衬托齐如山先生精神矍铄,身体健康。C.据第七段‚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可知,原文并未否定享受耳目声色之娱,而是否定‚穷奢极侈地去享受‛,并且是‚随遇而安地欣赏‛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D.据第七段‚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可知,选项中的‚常‛‚喜欢‛与原文不符。
(2)答案 ①收藏并保护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一批文献,通过展览,宣传国剧;(2分)②领导国剧学会组织多种活动,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艺术;(2分)③写出国剧方面的著作;(2分)④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基础。(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可筛选出第三段‚齐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等。抗日军兴,他为保护这一批文献颇费了一番苦心……胜利之后才取出来……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个展览的地方‛,第四段‚我得有机会追随齐老先生之后遍访诸位伶工‛‚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第五段‚经常看到他的写作‛及‚相关链接‛①②的相关语句,结合题意分条概述。
(3)答案 ①兴趣广博: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②有生活情趣: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③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国剧学会为弘扬国剧艺术做了许多工作。④骄傲倔强:认为梅兰芳离开自己后艺术没有进步。⑤身体健康:年纪七十多仍搬石、‚打飞脚‛。(答出三点即可)
14
解析 根据题意,可结合第二段‚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第三段‚齐老先生走过来就给搬开了,脸不红气不喘‛‚齐先生表演‘打飞脚’……干净利落……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而尚健康如此‛,第四段‚中国国剧学会以齐先生为理事长……我们为国剧学会提出了许多工作计划,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第七段‚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所以他能享受生活……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及‚相关链接‛①②的相关语句,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4)答案 帮助:①有助于他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认识,写出大量的研究著作;②有助于丰富和创新表演艺术,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基础;③有助于了解观众心理,使国剧艺术能抓住观众。(每点2分)
启发:广博的见识有助于专业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涉猎。(2分) 解析 第一问可结合第五段及‚相关链接‛①③的相关语句,筛选出有效信息加以概括;第二问可从广博的见识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谈启发。
四
12.B。(这三个成语都有‚看情况行事‛的意思,但侧重面不同。‚随机应变‛侧重在灵活机动,褒义词;‚见风使舵‛侧重在投机取巧,贬义词;‚见机行事‛侧重在抓住时机,中性词。①着重的是情况多变,因此用‚随机应变‛最恰当;②是比潘奥楚蔑洛夫,应用‚见风使舵‛;③着重的是抓住机会行事,所以用‚见机行事‛最恰当。)
13.D。试题分析:选项A,语序不当,应是‚如何保留下艳丽的秦俑彩绘成为当务之急‛;选项B,成分(谓语)残缺,‚使用效率‛前加‚提高‛;选项C,语序不当,整个句子前面的主语是‚散文‛。后面的主语是‚我们‛,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在主语之前,‚如果‛放在‚散文‛前面。
14.B 整个语段以时间为序,①‚明清时期‛即从连环画的萌芽时期说起,‚许多文学书籍‛与③‚有的书‛衔接;③‚回回图‛与②‚回回图‛衔接,②‚既……‛与⑥‚又……‛衔接;⑥‚人民大众‛与⑤‚人民大众‛衔接;④‚飞向人民大众‛与下文‚是人民大众……‛衔接。
15.答案①人具有两重属性②必须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每个空2分
16.构成要素:一轮圆月,一双脚印,一条巨龙,一群和平鸽。
寓意: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中国人对月球探测的梦想。一条巨龙飞起,象征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一群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构图要素2分,寓意2分,字数1分)
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第一观点)
15
2.逆境出人材(第二观点) 3.细节决定成败(错误观点)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