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的处理分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两个阶段。劳动监察负责调查取证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案期限为60日。劳动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裁决期限为45日,可延长但不超过15日。
法律分析
1、劳动纠纷属于劳动监察的范围,当事人填写《投诉登记表》。属于劳动仲裁范围的,当事人填写《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2、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劳动监察根据当事人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及询问情况,进行调查取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责令改正、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等处理。立案之日起60日内结案。确因案情复杂不能结案的,经上级领导批准后可延长30日。
3、经了解属于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申请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执行立案、开庭、裁决程序。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上级批准,可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15日。
拓展延伸
劳动法律纠纷程序的流程及解决途径
劳动法律纠纷程序的流程及解决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双方应尽力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交调解申请。调解机构会安排调解员进行调解,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听证,审理双方的证据和辩论,并作出裁决。如果任何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进行审理,并根据法律判决最终结果。劳动法律纠纷程序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结语
劳动法律纠纷程序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交调解申请。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听证,审理证据和辩论,并作出裁决。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确保劳动纠纷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