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黑龙江水利科技
Heilong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ofWaterConservancyNo42008(TodalNo36)
文章编号:1007-7596(2008)04-0155-01
刍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佟峰,李晓倩
(阿城区水务局,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赵安屯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的情况、成因及特点为实例,提出了几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以及采取措施后
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B
1赵安屯小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赵安屯小流域地处松嫩平原南部,位于哈尔滨市东北20km哈同公路北侧。海拨高程在138~200m,总面积986km2,是一条闭合小流域。包括永胜、上烟、永和3个村。
2
赵安屯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918km,占总面积的93%。该流域以水蚀为主,兼受风蚀危害。侵蚀形式以面蚀、沟蚀、重力侵蚀为主,风蚀次之。据调查,永胜村开发130余年,因土地开垦无度,随着林草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逐渐加剧。近半个世纪以来,每年流失土层厚度达3~5mm,黑土层由原来的50~60cm减少到现在的20~30cm,有的已露出黄土。流域内沟壑纵横,有大小侵蚀沟83条,总长16667m,占地面积093km2,沟壑密度达到17km/km2,侵蚀沟最长的1300m,最宽的130m,最深的40m,最大的占地665hm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21土地利用规划
依据综合治理规划原则和当地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为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各类用地比例确定如下:农业用地:742%,比规划前减少98%;林业用地:179%,比规划前增加157%;牧业用地:在农业用地中适当安排饲料用地,不单划出放牧和刈草地;非生产用地:包括居民点、道路、副业用地和规划的水平截流沟占地面积等共计为79%。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增加林草植被,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治理好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侵蚀沟的发展,开发利用荒沟、荒坡。
根据该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的可行性和有关小流域规划设计技术标准与要求,经水量分配计算,采取如下综合治理模式。221坡耕地治理
1)坡度较陡,地形复杂,黑土层较薄的耕地退耕还林,挖鱼鳞坑植树造林,达到水不下坡,就地拦蓄,增加地面覆盖度,发挥植被拦截降雨,减少雨滴直接打击地面能力,以防水土流失[1]。
2)坡面较长和坡面较大的地块,坡度在3~5的,每隔100m左右开挖水平截流沟;坡度在5~10的,每隔50m开挖水平截流沟,截流沟间等高打垄,截短坡长,拦截径流。埂上种植苕条、其他灌木或多年生牧草,既增加效益,又可保护沟埂。例如:上烟村坡耕地的治理就是利用的这种模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来看产生良好的效果。
3)沿分水岭统一布设乔灌混交型防风林带,阻减风力,减少风蚀。
4)坡耕地加强农耕措施。进行浅翻深松,打破底层,增加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随着林草植被的增加,逐渐解决群众烧柴,做到秸杆还田,增施农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222侵蚀沟治理(分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青年沟):侵蚀特征是以溯源侵蚀为主,兼横向侵蚀。沟上面积较大,沟坡较陡,随着溯源侵蚀的发展,横向侵蚀也随之加剧。
治理措施:沟头防护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距沟沿3m处修竹壕和封沟埂,埂上、壕间或以上部位挖鱼鳞坑整地造林,拦住坡面径流,防止进沟,固定沟头、沟坡,制止其继续发展。边坡不稳定时,削坡修水平阶,黑土还原后种草或植树固坡。沟底下切严重的修土、石、柳谷坊,拦洪拦沙,抬高侵蚀基点,为植物措施创立条件,而后封沟育林[2]。
第二种类型(中年沟):溯源侵蚀已基本停止,横向侵蚀剧烈。此类沟由于在较长时间的溯源侵蚀的同时,径流对沟底的侵蚀,造成沟底下切,进而使沟壁陡立,产生塌坡(崩岗)。
治理措施:沟头、沟边措施与青年沟相同。陡立的沟壁,削坡至安全坡度,坡面修水平阶,沟边沿用草茷砌成1m的保护带,待草茷生根长草后,采取与青年沟相同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例如:永胜村一带侵蚀沟的治理就是利用的这种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第三种类型(老年沟):溯源侵蚀和横向侵蚀都已停止,一是沟头已到达分水岭,坡面径流流入沟内较少,边坡已稳定。二是有些水保工程已发挥作用,侵蚀沟的发展已得到控制并已达到稳定阶段。此类沟一般植被良好。治理上主要是封沟造林或发展果园,使其变为小型多种经营基地。
治理侵蚀沟要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和土壤层次。必须注意先治上,后治下,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紧密配合,以发挥综合治理的群体防护作用。
3结束语
通过对赵安屯小流域的治理,现在赵安屯小流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已向良性发展,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粮食产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赵安屯小流域水保治理模式和经验,是我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李文银,王治国,蔡继清工矿区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08-04-18
[作者简介]佟锋(1967-),男,黑龙江海林人,助理工程师;李晓倩(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工程师。
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