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客趣旅游网
陈德荣调研城区“退二进三”工作时强调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温州日报6月22日讯 (记者 容) 昨天,副、陈德荣赴鹿城专题调研城区“退二进三”工作。他指出,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组团式的大都市体系是温州城市发展的方向。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两轮驱动,以城市环境优化来推动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来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努力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加快温州转型发展步伐。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中心城区功能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温州城市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道现实难题。以鹿城区为例,该区现有的31个工业功能片区拥有各类企业1624家,其中较大规模园区的亩产值和亩税收仅为253万元和11.7万元,园区大部分成为产业低小散和环境脏乱差的集中区域。

为更好研究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陈德荣和常委、秘书长葛益平,常委、副孟建新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察看鹿城区原乔耐鞋业已“退二进三”项目金银岛大酒店、南郊街道吴桥工业区整体区块改造项目以及双屿街道原鹿城工业区拟连片“退二进三”项目,并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立足温州实际,陈德荣深入剖析论述温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他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温州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局面没有打开,企业发展缺乏相应平台空间和环境支撑,使得制造业总体在产业链低端徘徊。没有机会收益,也就没有支付机会成本。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正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充分发挥温州的区位、生态和温商网络等比较优势,把握城市人口集聚度高而对服务业需求比较旺盛的特点,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地。

针对“1650”大都市的二产与三产发展布局问题,陈德荣指出,不同区块应有不同的功能布局,要因地制宜研究确定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1个主中心和6个副中心,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着力推进原有工业区转型升级;相对边缘

的功能区和50个左右的中心镇,要建立产业集聚区,引导人口与产业同步集聚,推进制造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

针对城区原有工业区转型升级问题,陈德荣强调,城区原有工业区转型升级,要根据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发展需要等因素,在保持现有工业区厂房土地性质不变、产权关系不变、建筑结构基本不变的“三不变”的前提下,注重科学规划和引导,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方向,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激发创业活力,加快发展休闲、医疗、教育、文化、科研、营销等第三产业和2.5次产业,着力打造都市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天下温商总部,从而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

在谈及城市环境提升与产业提升的关系时,陈德荣指出,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是温州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组团式的大都市体系,以组团功能的整合提升来扩大城市规模效应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温州城市发展的方向。要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城市环境提升推进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引导城市环境提升,从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他强调,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避免大拆大建,不能只盯着房地产这块蛋糕,不能割裂城市的发展形态。要在有序规划的前提下,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进行优化提升,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生态和现代城市生态的形成,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陈德荣指出,温州模式是国内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着力创新行为方式与之相适应,最根本的就是要营造优良环境。要坚持环境优先,坚持“违必拆、六先拆”,下大力气解决视觉污染,扫除工程建设中的“拦路虎”,坚决拆除影响公共利益的大型典型违建,以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平台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要把中心镇、功能区和街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节点,推进执行下放、服务下放和利益下放,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把税收增长率、“违必拆、六先拆”的拆除率纳入对街道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争先进位态势。要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市区现有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和规划方案,切实发挥引导和规划引领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