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我们的特殊国情,国内对于公共服务的研究较多。迟福 林、刘新建、刘尚希、柏良泽和李上等人均对公共服务的 在“以人为本”的大社会背景下,就业者对工作和生 活不再是单一的注重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也会注重 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对于改善城镇工作 和生活环境有关键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医疗设施及教 育资源以及环境这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居 概念、范围以及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做了研究,并指出公 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社会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条件。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发展目标由国家福利式、效率优先式、向公平性转 民在城镇中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和便利程度。公共服务水 平直接关系到城期发展的动力,由于劳动力在选择 工作或居住城市时,该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其会考 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城镇就业的研究很早就有,配 变:二是供给方式上,由国家分配、市场分配、向以为 主导多种筹资方式并存:三是管理方式上,由改革开放前 的集中管理,向改革开放后的地方分级管理转变。 国内外对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就业分开研究的文献不 25 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城镇就业结构演变的—般规律:劳 少,但是就公共服务水平是否影响城镇就业以及如何影 动力在人均国民收入提高的前提下,首先从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但是刘 易斯、托达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过程 中,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是同时向二三产业转移。库兹涅 茨认为当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以后,第二产业就不可能 响城镇就业的文献目前很少。 二、公共服务水平 析 公共服务水平从地区差异看,东部地区收敛速度较 快,西部收敛速度最慢,中部明显落后于东、西部地区,存 在中部塌陷现象。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同时向二三产业 转移这个大趋势之下,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后,劳动力纷纷希望迁往或是留在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 大量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只有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具有较 强的吸附能力。国外研究公共服务的文献比较少,由于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47(2015)03—0025—03 摘要:探索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就业的结构演变规律,从而了解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就业各自发 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就业二者的影响机制,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经济增长、 人口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以此来促进珐镇就业。运用中部五省2003—2012年市辖区数据的年均 值来分析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就业的关系,结果显示公共服务水平对城镇就业有正向的影响,并且指 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一个新方向。但是由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花费一定 的支出,增加了的经济负担,并且当公共服务水平超过一定的水平对就业者吸引力也会减弱, 所以公共服务水平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不是越高越好。 关键词:公共服务水平;城镇就业;影响机制 作者及单位:殷的燕,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安 徽蚌埠233030) 政地方就业和居住。因为便利的交通、充裕的医疗和教育 条件以及干净舒适的环境,不仅给自己也给家人带来了 降低。公共服务水平可以降低分工成本,提高个人参与 分工的程度,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丁仁船认为,劳动力的 经巨大益处,一直是就业者择业的一个重大考量标准。正 刀r如蔡日方指出,收入、教育、健康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影响个 人或家庭就业选择,其中强调了公共服务水平是就业者 择业的考量要素之一。 丁仁船指出就业成本不仅是指 工作中所需货币和时间成本,还包含上下班的交通费用 和时间,所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对于就业者也是至关重要 的。 何鸣,柯善咨,文嫣等人的文章中提到人均公共汽 需要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增 长越快,劳动力需求越多。 经济增长能够带来更多的 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解决城镇就业的问题发展经济是 硬道理。 (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人口城铡匕影响城镇就业 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一致性,人 口城镇化进程应伴随着公共服务水平的增长。脱离公共 服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城市不同户籍人群 间的和谐共处,也不利于城市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 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对于人口城镇化进程 车数是一个正消费者环境特征品质,即市内的交通条件 对于居民选择居住地具有重要的影响。叶文辉和姚永秀 等人指出,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工 作技能,进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云南省就业结构向好的 的不同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存在 明显的差异。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的 需求层次也相应的提高,目前这个阶段侧重于教育、医疗 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例如老龄人 口比例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义务教 育“两免一补”的全面实施导致适龄入学儿童规模的 方向转变。 李祥指出公共服务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重 要体现,也是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重要引力,认为公共服务 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就业增加。¨ 26 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对于基础教育的需要。王伟同认 图1公-共月艮务水平与城 献业之间的关系 城镇就业增长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地影响了各地区公共服务水 平及规模。人口城镇化的顺利进行需要公共服务的保驾 护航,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三)公共暇务水平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城镇就业 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公共服务水平的促进下加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重要前提;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 的决定因素:人口城镇化是就业增长的保障。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构升级给城镇就业者不仅带来量上的需求,同 时对就业者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人口的城镇化,给城镇 速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过程中当然也包括原有产业的改 造、更新和替代。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表现为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发展战略新兴产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作 为支撑。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是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制约 因素,因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向于利用先进技术武装产业, 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能够更好的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的城镇化,并能使就 业者的素质符合现实的需求。 (一)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 公共服务作为支出的主要职能与经济增长有着 密切关系,支出乘数理论指出扩大的公共支出 会促进经济增长。斯密定理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 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如果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支持系 统分工将难以深化,而公共服务正是在这一点上有助于 分工的深化。为参与分工的劳动者提供义务教育、卫生 而这些产业的操作、运行都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 动力才能完成。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有 基础性影响,一个地区交通便利,吸引外部投资多,要素 容易聚集到此地,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有利于当地产业结 构升级。梁树广认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程度依次 与医疗等事实上大大降低了分工的成本。教育、卫生与 医疗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排序为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 产投资和人力资本,可知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意 义巨大。并且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地 氏运输 成本,从而使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更可能在该地区发生 使他们参与分工的能力大为增加,降低了他们在参与分 工时的“不安全感”,同时也使他们转换工作的成本大为 集聚。 项水平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城镇就业也是波动性的增 加。但是城镇就业在2008—2010年之间先是大降随后 三、公共服务水平对城镇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公共服务水平的测度指标借鉴蔡放波(2007)的相 关文献,公共服务水平均是由上一年的数据测度出,例如 2004年的公共服务水平由2003年的数据测度出,并且 值越大表示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城镇就业人数用的是当 又猛增,但整体上是增加的。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 医疗水平一直是稳步上升;教育水平在2 0 0 8年之后飙 升,2010年之后又骤减,最终水平稍高于2004年的水 平;环境一直稳步上升,但是2Ol1年之后也有下降的趋 年的年末数,反应当年就业的概况。 袁I公共暇务水平的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功效性 医疗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张) + (hosp)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个) + 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平方米) + 城市基础设施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辆) + (infra)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 教育 普通中学师生比(%) + (酣t1) 小学师生比(%) + l环境 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硫产生量倒数 + l(envi) 单位工业产值工业粉尘产生量倒数 + 下表为中部五省(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市 辖区2003—2012年的公共服务水平数据的年均值。城 镇就业人数在2004年是由单位从业人员与私营和个体 从业人员之和表示,在2O05-20l 2年由年末单位从业 人员数与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的和表示。运用雷达 图来分析城镇就业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之间的关系,观察 表(2)可知教育水平的值与其他相比差距有些大,为了在 图上更好的展示与城镇就业的关系,将整体放大一百 倍。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年鉴》(2004-2013) 表2 2004—2012年中部五省市辖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年 均值 时 间 城镇就业人员 城市基础设施 医 疗 教 育 环 境 (job) (infra) (hosp) (edu) (envi) 2004 24.613 16 72685543 34 31807096 O.o55294627 1.153719592 2005 25.8g1 l7.30562124 35.222l3401 0.O87舶178 1.339332073 2006 26 696 19.25908852 36.0212o855 0.057201304 1.712808037 2o07 27 954 20.15558545 36.34767703 0 0580776 2.5l344371 2008 28.878 2l 08678643 39.985I7846 O.08876I367 3.4O4鹋I604 2009 26 44l 22 46737624 42.6848o165 O.1鹏69741 4.706415416 2010 29 971 23.94363873 44 08178228 0.27182853 6.702157888 2011 40.033 24.99274799 47 62594534 0.062409263 5 385946042 2012 43.971 26.48044329 50 306362 0.063132246 6.806鹄9287 结果如下:从整体上看城镇就业与公共服务水平之 司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2 004年起公共服务的各 势。 图2城镇就业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雷达图 四、结_论及建议 27 根据上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可知,公共服务水平提 高对城镇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影 响经济增长、人口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城镇 就业的增加,为解决我国目前的严峻的城镇就业形势提 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由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耗 费一定的资源,牺牲一定的机会成本,并且当公共服务水 平超过一定的水平对城镇就业者的吸引力也会减弱,所 以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需适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 参考文献: [1]蔡防_山东省的人口流动:原因、趋势以及与全国 的比较 山东经济,1996,02:18—21. 【2]3-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 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叶文辉,姚永秀.西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 与地区差距:基2000 ̄2007年数据的解析U】.云南行政 学院学报,2011,03:152—156. [4】李祥,王维娜.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土地供给弹性 与住宅价格~来自南京市的经验证据们.经济与管理 研究。2012,09: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