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来源:客趣旅游网
题目内容

小题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本题分数 对错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学生答案 D

B

B

A

C

C

C

A

B

C

C

A

C

A

C

C

D

D

C

D

D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0

A C D

4.0

A C D

4.0

A B C D

4.0

A B C

4.0

C D

4.0

A B D

4.0

A C

4.0

A C D

4.0

B C D

4.0

A B C

2.0

D

2.0

D

2.0

D

2.0

A

2.0

D

2.0

D

2.0

C

2.0

C

2.0

D

总分:100.00 题目内容 1. 预防医学的对象(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个体和群体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更着重于护理与康复 C)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3.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C)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D)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4. 第一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 A)传染病 B)常见病 C)慢性病 D)急性病

5. 第二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 A)传染病 B)常见病 C)慢性病 D)急性病

6.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 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B)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 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D)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致癌物

7. 次生环境是指( ) A)天然形成的环境

B)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

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D)非生物所形成的环境

8. 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 ) A)绿色植物、自养菌 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D)人类

9.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 )

A)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了理化性质的改变

B)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C)污染物在环境中,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 D)污染物进入环境中,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10. 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其中某一种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作用之和,这种情况是( ) A)相加作用 B)作用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11. 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 ) A)UV-A B)UV-B C)UV-C D)UV-D

1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工业企业 B)生活炉灶 C)交通运输

D)地面扬尘

13. 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 ) A)生物学作用 B)化学作用 C)物理作用 D)氧化、中和

14. 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 A)SO2和NOX B)SO2和CO2 C)NO2和CO2 D)SO2和CO

15. 建筑材料中和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 A)甲醛和铅 B)甲醇和氡 C)甲醛和氡 D)甲酸和氡

16. 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 ) A)含镉玉米 B)含镉面粉 C)含镉大米 D)含镉食油

17.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地方病的是( ) A)碘缺乏病 B)大骨节病 C)克山病 D)高山病

18. 严重缺碘地区的最严重表现形式是( ) A)甲状腺肿 B)斑釉齿

C)龋齿 D)克汀病

19. 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 ) A)肝脏 B)鱼卵 C)肉类 D)全奶

20. 下列哪些食物含核黄素最少( ) A)肝脏 B)牛奶 C)大豆 D)大米

21. 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 ) A)夜盲症 B)坏血病 C)脚气病 D)阴囊皮炎

22. 哪种营养素不能用蔬菜瓜果作为主要来源( ) A)维生素 B)矿物质 C)纤维素 D)氨基酸

23. 病死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C)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D)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24. 毒蕈中毒中哪种病型死亡率最高( ) A)胃肠炎型

B)神经精神型 C)肝肾损害型 D)溶血型

25. 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 ) A)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B)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C)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D)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6. 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 ) A)有毒物质 B)生产性粉尘 C)电离辐射 D)精神紧张

27. 下面关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病因明确

B)职业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

C)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 D)工作有关疾病也可以在一般人群中出现

28. 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 ) A)多为突然发作 B)常在脐周 C)腹部平坦柔软 D)有固定压痛点

29. 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白细胞降低 C)血小板减少 D)有固定压痛点

30. 张先生夫妻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张宅内。该家庭类型属于( )

A)核心家庭 B)传统家庭 C)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

31. 关于预防医学的特点,正确的有( ) A)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

B)主要研究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C)所采用的对策产生效应的时间多在疾病发生或流行之前 D)预防医学在疾病控制中的耗-效比较低

32.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主要有( ) A)烟雾事件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

33. 煤烟型烟雾事件发生的气象条件为( ) A)气温低 B)气压低、有雾 C)风速很小、湿度大 D)有逆温产生

34. 关于维生素B1,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 A)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B1可致多发性神经炎 B)长期缺乏维生素B1可致干眼病 C)长期缺乏维生素B1可导致脚气病 D)维生素B1缺乏可以导致脂溢性皮炎

35. 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三项( ) A)慢性汞中毒早期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症候群 B)慢性铅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腕下垂 C)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肝脏

D)慢性汞中毒可致口腔炎,牙龈可见汞线

36. 污染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表在( ) A)致畸作用 B)致突变作用 C)致敏作用 D)免疫抑制作用

37. 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常用指标包括(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物 D)三氧化二硫

38.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包括( )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型余氯

39. 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远期作用包括( ) A)致癌作用 B)致敏作用 C)致畸作用 D)致突变作用

40.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包括( ) A)感官性状良好 B)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要少 C)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D)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题目内容

小题 1 2

2.0

B

得分

本题分数 对错 2.0

学生答案 C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C A D C A B C B B B

D

C

C

B

C

D B C B B D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0

A B C

4.0

A C

4.0

A D

4.0

A B C

4.0

A B C D

4.0

A C D

4.0

A B D

4.0

A B D

4.0

C D

4.0

A B D

2.0

A

2.0

D

2.0

D

2.0

A

2.0

A

2.0

B

2.0

D

总分:100.00 题目内容 1.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病人 B)疾病 C)人群

D)健康人

2.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不包括( ) A)病例报告 B)病例对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生态学研究

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动物法 D)理论法

4.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5. 疾病的分布是指( )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C)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6. 描述疾病死亡频率常用的指标是( ) A)罹患率、死亡率、患病率 B)死亡率、病死率、患病率 C)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 D)死亡率、病死率、罹患率

7. 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是( ) A)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动

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D)传染性、易感性、免疫性

8. 下面关于普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 B)适用于患病率高的疾病 C)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D)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

9. 无应答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对敏感问题调查对象不愿做正确答复 B)健康人常遗忘以往的暴露情况 C)调查对象不复函、不合作

D)调查人员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得到的回答

10. 以下关于生态学研究错误的说法是( ) A)也叫对比调查研究 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C)生态学谬误难以避免 D)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

11. 采用某项诊断实验对200例经活检证实患乳腺癌病例和200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其他非癌病例做检查。结果前者中100例为阳性,后者50例为阳性。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 A)25% B)50% C)12.50% D)37.50%

12. 对误诊后果严重的疾病,要求筛查试验( ) A)重复性好 B)特异度高 C)灵敏度高 D)防止出现假阴性

13.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

A)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为疑似患某病的人 B)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也是患某病的人 C)病例和对照均为未确诊患某病的人

D)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14.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此因素可能为( )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无关因素 D)无法判断

15. 混杂因素的作用是( )

A)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增加 B)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减弱 C)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增加或减弱 D)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无关

16.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检验病因假说 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17. 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是( ) A)省钱省时 B)易于获得研究对象 C)因果顺序合理 D)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18. 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 A)选择偏倚 B)回忆偏倚 C)混杂偏倚 D)失访偏倚

19. 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是( ) A)需要以盲法观察 B)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C)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D)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20. 实验性研究中采取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尽可能减少失访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C)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D)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21. 以下是临床实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 ) A)有效率 B)患病率 C)治愈率 D)生存率

22. 临床实验的三项原则是( ) A)单盲、双盲、三盲 B)随机、对照、盲法 C)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D)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

23. 在临床实验中以下人群可以作为研究对象,除了( ) A)轻症患者 B)能够从实验中获益 C)自愿合作从实验安排的人

D)具备某病基本特征的老人、儿童和孕妇

24. 判断某因素是否为某病的病因时,必须证明( ) A)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强度 B)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特异性 C)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可重复性 D)患者对该因素的暴露出现在该疾病发生之前

25. 疾病轮状模型的核心是( ) A)环境 B)遗传因子 C)宿主 D)生物环境

26. 若有某因素存在,必定导致某疾病发生,则该因素为该病的( ) A)充分病因 B)必要病因

C)即不充分也不必要病因 D)直接病因

27. 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初次进行病因学研究应选用哪种方法开始研究?( )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28. 对某疫苗进行现场实验,下列哪一项属于双盲试验( )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C)试验组接种疫苗注射,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观察者和两组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疫苗性质

29. 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属于观察法

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C)设立对照组 D)由果及因

30. 关于病例对照研究配比的目的,下列哪项回答是错误的( ) A)研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B)平衡外部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C)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D)平衡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31. 人群分布可按下列哪三种特征进行描述( ) A)行为 B)性别 C)地点 D)家庭

32.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爆发 D)流行

33. 以下哪几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A)可以从收集的资料中很快得到结论 B)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危险因素 C)可以正确的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D)适用于研究罕见病和常见病

34. 下面哪几项是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的用途( ) A)为疾病防治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B)为疾病病因或危险因素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C)检验病因假设

D)为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效果提供信息

35. 抽样调查的缺点是( ) A)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复杂 B)调查范围大,调查工作难以做到细致 C)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 D)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36.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包括( ) 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 B)探讨疾病的病因

C)用于临床诊断的评价 D)用于临床治疗的评价

37. 实验性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 A)选择依从性好的人 B)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

C)选择预期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D)实验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病的人

38. 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对照正确的说法是( )

A)是某地区人口的无偏样本或是病例人群非病例者的一个随机样本 B)对照可以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病因的疾病 C)对照不可以患有任何疾病

D)按照与病例一致的人口学特征和其他外部特征的相同要求选择对照

39. 队列研究的用途包括( ) A)检验病因假设 B)提供病因线索 C)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D)评价干预效果

40. 下面有关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成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 B)关于因素与疾病出现的时间顺序,在前瞻性研究中容易确定

C)关联的一致性是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学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D)如果观察到随着某因素暴露剂量增加,人群中发生某疾病的危险性也增加,因果关联的强度增大,此时该因果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小

题目内容

小题 1 2 3

2.0

A

2.0

D

得分

本题分数 对错 2.0

学生答案 D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A D

A

A C D C D A C B D D A

C

B D D C A C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0 2.0 2.0 2.0 2.0 2.0 4.0 4.0 4.0 4.0 4.0 4.0 4.0

C A C D B B A D A B C D A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A B C D

4.0

A C D

4.0 4.0

B C A B C D

总分:100.00 题目内容 1. 传染源是指( )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 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为( )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预防接种

3. 经水传播是发展中国家哪型病毒性肝炎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 ) 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4.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 )

A)病原体从传染源到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B)病人从家到医院所经过的路程 C)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所走过的路程 D)动物发病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

5.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 )

A)是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B)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的动物 C)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D)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持续排除病原体的人

6. 哪种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 ) A)经空气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饮水传播 D)经血液传播

7. 下面哪项属于传染病的传染源管理具体内容( ) A)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病人 B)对接触者进行检疫 C)预防接种

D)从事饮食人员加强健康教育

8.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取决于( ) A)排除病原体的数量 B)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

C)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 D)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

9. 决定隔离期期限长短的重要依据是( ) A)有无临床症状 B)患者的活动范围 C)疾病的严重程度 D)疾病的传染期

10. 传染病的恢复期是指( )

A)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特异症状和体征之间的一段时间 B)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之间的一段时间 C)机体遭受的各种损害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段时间 D)机体出现临床特异症状和体征的一段时间

11. 下面哪项是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措施( ) A)消毒 B)改善卫生条件

C)病原体携带者应登记和治疗 D)预防接种

12. 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 ) A)高血压 B)高胆固醇血症 C)行为生活方式 D)遗传因素

13. 哪项不属于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 A)高血压 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糖尿病

14.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之一是( ) A)人人不得病

B)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C)全民免费医疗 D)医疗保险

15.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之一是( ) A)人人不得病

B)人人都得到全民免费医疗 C)人人都得到医疗保险 D)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

16.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之一是( ) A)人人健康长寿 B)人人平等和健康 C)人人富裕和长寿

D)使全体人民达到最高的生活质量

17.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性行动之一是( ) A)与贫困作斗争 B)与疾病作斗争 C)与环境作斗争 D)与行为不端作斗争

18.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基础描述正确的是( ) A)伦理不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实践的基础 B)性别观不能体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 C)公平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 D)公平是21世纪人人得到同样的卫生保健

19. 初级卫生保健是( ) A)是一种低级的卫生保健 B)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 C)是一种免费的卫生保健

D)是一种预付的卫生保健

20. 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群 C)亚健康人群 D)全体居民

21. 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是( )

A)平等互惠、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 B)社会公正、国家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 C)社会公正、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低成本

D)社会公正、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

22. 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 B)减少死亡、预防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 C)提供基本的清洁卫生环境

D)增进健康、不得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

23.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之一是( ) A)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B)以生物-心理-经济医学模式为指导 C)以社区重点保健人群为指导 D)以健康为指导

24.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 ) A)体格检查 B)社区卫生 C)社区康复 D)社区检查

25. 社区卫生服务是( ) A)病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 B)老年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

C)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D)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导向

26. 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

A)包括一切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更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 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7. 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 )

A)控烟、控酒、控制高血压、控制性病、控制艾滋病

B)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

C)制定公共、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 D)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依靠科技进步

28. 社会动员包括( )

A)开发领导层、促进个人参与、发动非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 B)开发基层人员、促进社区参与、发动非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 C)开发领导层、促进家庭参与、发动非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 D)开发领导层、促进社区参与、发动非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

29. 21世纪健康促进的优先地位之一是( ) A)提高对疾病的社会责任感 B)提高对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C)提高对治疗的社会责任感 D)提高对人群的社会责任感

30. 卫生监督的特征有( ) A)公益性、保护性、普遍性、综合性 B)公益性、保护性、技术性、综合性 C)事业性、保护性、垄断性、综合性 D)公益性、公开性、技术性、专科性

31. 下面哪几项是传染病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 A)新生儿减少

B)易感人口迁入 C)免疫人口死亡 D)人工免疫

32. 下面哪几项是卫生法的发法源包括( ) A) B)卫生法律 C)卫生行规

D)卫生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33. 下面哪几项不属于21世纪健康促进的优先地位( ) A)提高对疾病的社会责任感 B)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 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D)保障健康促进所需的基础设施

34.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包括()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高危人群

D)儿童、妇女、老年人、疾病康复期人群等

35.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 A)促进健康 B)预防保健 C)合理治疗 D)社区康复

36. 下面哪几项属于健康促进策略的主要活动领域( )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D)加强医院的行动

37. 下面关于“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描述正确的是( )

A)全方位促进健康 B)部门间的协调

C)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 D)与贫困做斗争

38. 下面哪几项对社区卫生服务描述是正确的( ) A)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

B)通过医院的广泛参与才能得以实现 C)工作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D)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39.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包括( ) A)以疾病为中心 B)以健康为中心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与贫困做斗争

40. 初级卫生保健的意义包括( ) A)全人类获得最高可能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 B)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根本性变革 C)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 D)社会公正的体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