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实证分析
通过对我国1990-2013年之间的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VAR模型,采用了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化肥施用量是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原因。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
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VAR模型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2.007
1引言
粮食生产是多种要素投入的一种生产行为,它包括劳动力、土地、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状况下,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而化肥的施用无疑是提高单产的重要因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在带来我国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着化肥过量施用的问题,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研究化肥的施用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产潜力还有多少,临界的状态在什么时间以及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动态影响是我国粮食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房丽萍等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和C-D生产函数分析了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1978-2010年之间,粮食产量的化肥施用量的产出弹性有所下降,但是化肥施用量仍然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古玉丽等采用了C-D生产函数对我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化肥施用量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王祖力等对1978-2006年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化肥的施用是所有投入要素中贡献最大的一项。彭琳根据试验研究资料与调查结果,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的施用量是20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重大成就之一,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46.43%。
本文对我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从而在实证的结论的基础上,以期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相应的建议。
2我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实证研究
2.1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用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所选择的时间区间为
1990-2013年,我们收集了历年的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的数据,分别用GR和FE来表示。使用Eviews7.2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消除异方差的数据取自然对数的每个变量分别与lnGR lnFE说。
2.2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
考虑到时间序列中很多数据的不平稳性,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需要这些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数据在表1原始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并不顺利,但他们的一阶差分平稳,1阶单整序列,足球协会测试条件。
2.3建立VAR模型
2.3.1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VAR模型所需的序列是平稳,所以需要测试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测试方法主要是残余。本文的滞后三阶残余V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逆根位于单位圆内,因此该模型是稳定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2.3.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因为Johansen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个VAR模型对无约束向量协整模型后,在本质上仍然是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是具有约束条件的,因此应该在我们建立的最佳滞后阶数的VAR模型的基础上减一,作为我们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即选择滞后2阶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0.31828表示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上式表明我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将增加1845166个百分点。
2.4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LnGR 、LnFE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所以考虑,然后明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选择了滞后期为一年,两年,三年里每个变量的检验,相关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1阶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不存在着着相互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2阶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化肥施用量是粮食产量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在滞后3阶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原因。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化肥施用量是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原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但是从脉冲响应的情况来看,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浪费。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着施肥不科学,化肥浪费严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科学的技术培训,应该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关于如何科学施肥的培训,减少粮食生产中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的不利影响。第二,增加粮食生产中的有机肥的使用。第三,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来替代劳动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可以通过培育优良高产的品种,提高粮食的单产。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提高灌溉率,同样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房丽萍,孟军.化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
[2]古玉丽,乔欢欢.我国粮食产量与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0):1213.
[3]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568.
[4]彭琳.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的进程、前景与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1):14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