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对总编室的重新定位:总枢纽和窗口
大学出版社改制前,总编室只是传统事业单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工作内容是一些编务档案的保存、作者来访的接待、相关文件的收发等。随着体制改革的渗透,总编室的定位已经由原来的服务管理部门演变为图书出版机构“对社内管理的枢纽,对社外工作的窗口”。在出版社内部,一方面,总编室是图书出版机构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它起到承接、联系编辑部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有些运用智能化软件进行业务管理的大学出版社,总编室是该软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终端,是其他部门人员参考、决策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新时期大学出版社总编室身兼数职,其定位大致可以概括为:作为编辑业务管理机构和社长、总编辑的办事机构;承担着管理选题汇总、统计上报、书号管理、合同审核、稿酬审核、成书上报、样书发放、档案存档、编校费、外审费结算、公文的起草、查办、落实、来信来访接待与处理、维权打假及版权贸易等工作;处理和完成大量的、临时的、突发的、繁杂的工作任务。
二、新时期总编室工作的主要内容
鉴于新时期总编室在图书出版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管理者,应明确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总编室的职能作用,保质完成总编室的岗位职责。具体日常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选题上报工作。具体是对选题进行量化管理、定期公布。选题数量和到稿情况按月公布,选题成书情况按季公布。②CIP的管理工作。总编室专门人员按时收发CIP,定期催发CIP,避免CIP未到影响成书(要求编辑二校时上报CIP数据)。③统计编校审稿情况工作。每季度公布图书出版机构各策划部编、校、审稿情况(包括外审)。④样书管理工作。图书付厂印刷后及时催印刷厂交送样书,尽量一周内样书到手,并按季度上报新闻出版总署、北京版本图书馆、省新闻出版局等。⑤书稿档案整理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障著译者的权益,督促各策划部将已编辑出版图书的流程本及相关材料按季度上报总编室签收。⑥费用结算工作。总编室根据每季度各策划部成书情况、合同签订情况及书稿归档情况,配合财务部门及时结算、支付稿酬,并公布稿费及外审结算信息。⑦评奖和重大项目申报批复工作。按照要求,及时通知图书出版机构相关人员按要求申报奖项。获奖结果,重大项目申报及批复,及时向全社人员公布,充分体现民主、公平、信息透明。
三、新时期总编室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如前所述,总编室是图书出版机构的重要服务部门,因此搞好服务是总编室工作的“主旋律”。 在工作实践中,总编室的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广,笔者总结出“服务到位、协调到位、把关到位、参谋到位”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中,只有坚持原则,才能使得总编室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才能保证图书出版机构这台大机器的正常运转。
首先,严格按照书号管理办法管理书号,做到书号不漏用、不重用,一书一号,杜绝买卖书号等违规情况发生,根据书号实名申领要求,书稿完成三审后方可申领书号。
其次,严格按照印章管理规定管理出版社合同印章及总编室印章,杜绝出现不合理使用印章的情况。
再次,及时起草、催办、查办总编室的各种文件。按时间规定上报,决不拖拉。
第四,热情接待与处理读者来信和来访人员,杜绝出现 “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
第五,完善资料室管理,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买费用,每年计划更换及购买一批新的工具书,以适应编辑查阅要求。
第六,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多听听业务人员的心声,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社领导提供工作建议,做好参谋和助手。
第七, 配合社内严格管理软件使用,按要求使用编务系统,稿费支付申报程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