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作者是什么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作者是什么

来源:客趣旅游网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纳兰性德作者:纳兰性德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作者:纳兰性德。年代:清代。别称:纳兰成德。字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1655年1月19日。去世时间:1685年7月1日。主要作品:《菩萨蛮》《采桑子》《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浪淘沙》《浣溪沙》等。主要成就:清词三大家之一。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详细介绍:

一、《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全文 点此查看《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详细内容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二、赏析

此篇为行役塞上之作。词中抒发了关塞行役中的“边愁”及词人的兴亡之感。 词作由冷冷水声起兴。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扬,自是十分精当,化用了陆机《招隐诗》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飞泉漱鸣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刘长卿曾作过一首《听弹琴》诗,里面也有“冷冷”二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可见这“冷冷”既可以形容流水,亦可以描述琴声。此处词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声联想到泠泠的琴声,从而发出“谁是知音者”的疑问。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鸣琴一样的水声勾起的不仅仅是知音难觅的慨叹,还有前朝如梦、边愁难写的无端意绪、种种悲感。至此,整个上阕,都是从听觉上引来的愁情落笔。 下阕转而从视觉、从眼前景上进一步渲染这种愁情。“极天关塞云中,纳兰只能与大雁”,“极天”言关塞之远,“云中”谓关塞之险,皆出之于夸张之辞。这样险要的边关之地,自然是极其寥廓辽远的。“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结尾二句,由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化出,自然浑成,表达了难以名状的孤独寂寞的情怀,深切感人。 该词抒发了词人关塞行役中的“边愁”,并将此愁书于壁上。上片由水声泠泠起笔,慨叹知音难觅、前朝如梦,这是落笔于听觉上激发的愁情。下片写景后抒发感情,从视觉及眼前景更深层地渲染这种愁情,自然流畅,感叹孤独寂寞的情怀难以言明。全词气韵苍凉,表达了词人“英雄寂寞”的情怀。

三、《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纳兰性德其他诗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南乡子·秋暮村居》《金缕曲·赠梁汾》《采桑子九日》《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四、注解

泠泠:形容水流声清脆。

关塞:此处泛指边关之地。这句写居庸关的形势极其险要。“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指歌女。

五、译文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水声清幽悦耳,彻夜回荡,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前朝如梦,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极目望去,天边的云中.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如此悲凉之景,让人不禁伤怀,只好唤来歌女消愁,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

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