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平乐·六盘山的朝代是什么

清平乐·六盘山的朝代是什么

来源:客趣旅游网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朝代:当代

《清平乐·六盘山》年代:当代。作者:毛泽东。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去世时间:1976年09月09日。主要作品:《七绝·五云山》《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五律·喜闻捷报》《五律·张冠道中》《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等。主要成就:领导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信仰:马克思主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清平乐·六盘山的详细介绍:

一、《清平乐·六盘山》的全文 点此查看《清平乐·六盘山》的详细内容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注解

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漫卷:任意吹卷。

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

缚住:擒住。

苍龙: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三、译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四、赏析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一、二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上阙三、四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五、六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一、二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下阕七、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三四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五、《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其他诗词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绝·五云山》《水调歌头·游泳》

六、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相同朝代的诗歌

《绣山》《七绝》《无俗念丘处机》《小曲小昭》《五绝袁冠南》《苗若兰与胡斐对答》《瑞鹤仙黄蓉唱与郭靖》《水龙吟黄蓉与陆乘风》《七绝袁冠南》《九张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清平乐·六盘山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