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是曾子写的,《中庸》是子思写的。《大学》原为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一书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儒家讲修身治国的书。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中庸》被称为“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汉族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汉族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