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实践感受
7月15日,天还蒙蒙亮,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六人整装待发,走出校园踏上了前往邢台市威县XX开始了我们为其七天的时间之旅,作为同学又是好朋友的我们,对于这次可以一起下乡实践,既兴奋又激动,火车上还商议着最终的实践方案,畅想着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玩耍,下地干活的各种场景,欢声笑语中,几个小时的旅途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疲惫。火车到达青河城,一下车,燥热的天气让我们尝到了实践的第一个苦头,但是大家还是热情不减,后来转车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关注民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正式开始了,加油吧,我的队友!
整理好行囊,我们便开始打扫住处,那里的村民对于我们这帮大学生的到来都很兴奋,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抱来好几个大西瓜让我们吃,未上营村因为土质是沙土地,所以几乎每家都会种西瓜,葡萄,桃子各种水果,虽然说种水果比粮食作物挣钱,可是要每天打理,会很辛苦,基本上每家都是早出晚归,看着他们手上的老茧,这样我们感到一股莫名的辛酸,还有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孩子,老人,只能种点地勉强的过活,再想想在学校我们平是花钱大手大脚,吃吃喝喝的,脸上有一丝火辣辣的灼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反思了呢,既然有这样的环境,就应该好好珍惜,多学点专业知识,不然碌碌无为的后果,或许只能沦为啃老族了。
村民的热情,还有那些稚嫩的笑脸,让我们忘记路途的疲惫,酷热的夜晚,紧张的心情,也真正地融入到了这个温馨的小村庄,他们的随和,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对于社会实践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热情。
一觉醒来猛然发现,这还是一场与蚊子的七天战斗紧张的实践生活也在这种紧张的战况下开始了。首先,我们深入到各村民的家里,对他们的经济、生活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调研过程中,我们特别的重视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受教育情况,并且欢迎他们到我们的小课堂学习,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有些心酸。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详细地记录了村民们所说的,下面是我的简单总结:
(一)经济状况
该村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棉花,因为土质比较好,所以也会种植水果,有西瓜、葡萄、桃子,这些主要是一些中年以上的村民在家务农,经济收入也可观,但是比较累,另外,年轻人比较偏向外出打工,所以就会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受过初等教育的较少,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年轻人中大学生也屈指可数。孩子一般7岁开始入学,因为村头就有一个小学,所以上学比较方便,但是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对于学习不是会很重视,学习比较放松,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水果都是自给自足,生活用品占购买力的大部分,生活相比往年富足,村里统一安装了沼气池,可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价格比较昂贵,实用性较差,有些富裕家庭还安装了宽带,大多数家庭都是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深入地家访,及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和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
城镇转移,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受苦,在家务农,只能外出打工,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是高额的生活开销,教育支出,外出打工的父母只能狠心把孩子留在家里,老人照管。
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他们缺少的更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对于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到来,短暂的畏惧过后,产生了依赖,很想和我们一起玩耍,同时也对我们很好奇,我想七天虽然很短暂,但是我会尽我全力去给予他们呵护和关爱。
家访过后,我们开始收拾我们的小教室,教室是在一个村民家的柴火房里,暂时收拾出来,给我们当教室用,孩子们在自己家中拿来桌子,板凳,帮着我们一起布置我们温暖的小教室,傍晚了,才收拾好,看大家都灰头灰脑的,还有那些孩子干得也都很卖力,虽然很累,但我们的欢乐是发自内心的,我也像孩子一样,在那傻傻的笑,好久都没这样开心了。
面对着一群稚嫩的脸庞,身为老师的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压在心头,我们针对各个孩子的不同受教育情况,也进行了逐个辅导,我们主要讲授的是数学、语文、英语方面的内容。回想在那的日子,充实而快乐,上课时,孩子们都踊跃地举手发言,很大方的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有个孩子因为父母想常年不在身边,性格就变得很孤僻,不主动的和我们交流,也不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对这个小朋友,我也算是“费尽心机”啊,主动的找她玩,和她做游戏,也让其他小朋友拉着他一起玩,慢慢地,她变得很活泼,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上课也很积极发言,对于她,我觉得很骄傲,真心的付出可以让打开一个孩子的心扉,我们实践结束时,看到她,我偷偷地抹了几滴眼泪,我们之间有种无法形容的不舍。
上课,陪孩子们做游戏,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帮老人们量血压,测心率,我们也深入孤寡老人家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聊天,给他们讲述大学,他们也讲述了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还有那老一辈的故事,我们力所能及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也收获了大学里无法收获的知识与喜悦。
我也终于体验了下地干农活的辛苦了,看着大片大片的棉花地,心中有无法压抑的激动,农民叔叔教我们怎么样给棉花“掐心”,“打岔”,我发现种地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干起来都笨手笨脚的,忙碌了一会,腰酸背痛,看着我们这“娇贵”样,农民叔叔都笑了。后来我们还一起去摘西瓜了,看着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西瓜,好兴奋啊,这摘西瓜又是一门学问,怎么挑熟瓜,怎样摘又不破坏瓜秧,真是长了不少见识,摘完西瓜,很累,但是依然兴奋,吃着自己摘得西瓜,有种发自内心的香甜。相比城镇,这里的天空很碧蓝,空气很清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质朴的乡情,教孩子们读书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虽然每天很累,但充实而又快乐,这段时光我想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底。
七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也成了那些老人生活中的开心果,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们也终于在这个暑假,走出了校园,踏上社会,真正的体会了什么是农村生活,还有那些留守儿童的心酸和苦楚,快乐中夹杂这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农村,和那些离我们很远的东西亲密的接触,社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尽早的了解社会,可以让我们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磨练自己,提升正能量,我相信以后的我,会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习,做一个行动主义,加油吧,我的大学。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