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构成要件:(一)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名誉权;(二)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三)行为人需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四)行为人必须故意且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法律分析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二)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一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四)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拓展延伸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是指在刑法中对于诽谤罪的认定所需满足的条件以及该罪行适用的范围。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第一,必须有虚假事实或者对事实的歪曲;第二,必须有公开传播或者散布的行为;第三,必须有损害他人名誉的主观故意。适用范围包括:对个人、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名誉进行诽谤行为的惩处。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是法律对于保护人们名誉权的重要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方面、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本罪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对象为自然人。行为人需实施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且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主体为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主观上需故意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行为会产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对于保护人们名誉权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