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优生培养计划教案

六年级优生培养计划教案

来源:客趣旅游网

 内容

 

 

 

 

 

 

 

 

 

 

 内容

第一至二周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第一章  负数

一、正、负数的意义

二、认识数轴

三、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内容

第三至四周

1.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一、圆柱的认识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S=底面周长×

2.圆柱的表面积

 

S= S + 2S

 

 

 

 

 

 

 

 

 

 

 

 

 

 内容

第五至六周

1.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3.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4.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内容

第七至八周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1. 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圆锥的认识

2.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4.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

 

 

 

 

 

 

 

 

 

 

 内容

第九至十周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4、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3.解比例

4.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内容

第十一至十二周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4.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5、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6、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2.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3.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4.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内容

第十三周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3.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4.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3.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

第十四至十五周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 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1.自主学习

2.小组探究

3.师生合作

1.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